四、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
加快完善以农兽药残留限量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规范规程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尽快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要点转化为生产者能用、会用、爱用的生产操作规范。在抓好“三园一场”(茶叶标准园、蔬菜标准园、水果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创建的基础上,依托“三品一标”品牌带动,由点及面,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力争每年新增2万亩标准化基地。
五、开展可追溯管理试点
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基本要求,以茶叶、生猪产品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包括农产品生产、经营纪录的档案登记制度,加大乡村速测点建设,检测后出具合格证明,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实施进程。
7.3农业信息
7.3.1现状
近年来,湄潭县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至2009年,全县建成多功能农业信息服务站30个,整合了村党员远程教育、科教文化、农产品销售资源共享等农业信息化资源。但总体上看,湄潭县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采集、处理手段落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覆盖面偏低,信息服务缺乏有效的途径,农业信息难以进村入户。
7.3.2思路与目标
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完善运行机制,为政府、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方便快捷、丰富实用的优质信息服务。
7.3.3发展重点
一、整合构建农业电子政务综合平台
整合农情、测土配方等现有信息渠道,建立农业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建立县、乡(镇)、村三级互动的信息平台,强化信息在第一时间的采集、汇总、分析。加强农业农村资源监测,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开展农情调度,完成粮棉油糖等农作物种植意向、生产动态、农业灾害及其影响等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及时反映生产动态、重大灾情和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畜禽产品信息监测统计,跟踪监测重点养殖场、专业村、定点农户畜禽生产与成本收益。四是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建立农业市场热点快速报送制度,提高政府部门应对市场异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扩大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集信息采集、处理、检索、远程传输、发布、数据库应用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湄潭农业信息网,集中展示湄潭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宣传湄潭农业资源优势,图文并茂、全天候地向国内外客商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将各类信息通过彩信、短信、语音、视频等形式发送到农户、合作社和企业手中,使农情信息及时有效地服务市场主体、服务生产经营。通过县电视台农业类栏目宣传农业新闻、农情农事、致富经、农业新技术等,增强节目的“实际、实用、实效”。
三、稳定扩大农村信息员队伍
抓好组织(队伍)网络的延伸。充分发挥县、乡农技推广站、农经站和农广校学员的作用,联合其他涉农部门,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组织(队伍)网络,把信息及时传播到农民手里。切实抓好从事信息服务人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考核。通过农广校远程教育培训、中国农业信息网在线培训和省、市、县逐级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各级信息人员的岗位培训。
7.4人才培训
7.4.1现状
一、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6014人,其中:种植能手1200人、养殖能手650人、加工能手450人、拖拉机手2480人、企业经营人才58人、农村经纪人320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210人、技能带动型人才260人、科技服务型人才386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自2006年以来,“阳光工程”培训实际完成5590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5667人,创业培训827人,“雨露计划”绿色证书培训4550人,开展了优质稻栽培、油菜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茶叶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农用拖拉机驾驶技术等培训。
7.4.2思路与目标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现代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和农业服务体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增加至1.1万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7.4.3发展重点
一、农技人员培训
每年培训100人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内容为:一是农业政策和农业法规等知识;二是农业基础学知识,重点是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计算机网络知识等;三是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培训形式为:一是选送部分农技人员到农业大专院校学习深造;二是县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各环节发展需要有计划地聘请专家来湄潭开办培训班,三是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组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与业务培训;四是组织集体外出考察,丰富培训方式。
二、种植能手培训
以茶叶种植骨干、粮食种植大户、统防统治从业人员(机防手)为重点,开展种植能手培训。培训茶叶种植骨干2000名、粮食种植大户1000名,培训重点为农药、化肥的科学施用以及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机防手300名,培训重点为植物病虫害调查与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新型植保机械的使用维修保养。
三、养殖能手培训
以动物繁育员、防疫员为重点,开展养殖能手培训。培训畜牧技术员180名,使受训对象掌握动物繁殖技术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特别是掌握目前动物繁殖领域的实用新技术、新成果。培训动物防疫员200名,使从事动物养殖和疾病防控工作的农民能够掌握动物疾病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掌握其中涉及的消毒、免疫、保健、重要畜禽疫病防治、实验室检测等技术以及疫情报告、养殖场动物档案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服务人才培训
重点培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对沼气技工、农机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服务人才培训。培训沼气工200名,包括沼气生产工和沼气物管员,使受训对象掌握农村沼气建设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检验、启动调试、维修维护和综合利用等职业技能,保障农村沼气的建设质量和效益发挥。培训农机手3000名,使学员掌握农机使用公共基础知识、典型农业机械构造原理、农业机械维护保养技术、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以及涉农法律法规等。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000名,使其掌握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形势、服务礼仪常识、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导游解说、乡村生态旅游基础知识,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档次。
五、经营人才培训
以农村经纪人、茶叶营销人员、茶叶加工人员、农村信息员为重点,开展经营人才培训。培训农村经纪人500名,掌握经纪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懂市场、会经纪、能谈判、善管理、有引导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农村经纪人队伍。培训茶叶营销人员500名,培训重点为“湄潭翠芽”专卖店、茶馆、茶楼的业主和西南茶城的营销人员,培训重点内容是假冒伪劣茶产品的识别方法和守法经营知识。培训茶叶加工人员100名,培训重点人员是企业业主和个体加工户,重点内容为清洁化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培训农村信息员200名,主要接受农村信息体系建设及信息化服务、农业网络应用技术、12316“三农”呼叫热线应用、农业信息查询途径和方法、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途径和方法、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查询和利用方法等。
第八章重大工程
本规划总投资6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3亿元,社会投入42亿元(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为33.6亿元)。从财政投入看,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工程投资118400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51.0%;“菜篮子”建设工程投资15250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6.6%;循环农业工程投资4075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1.8%;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投资4700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2.0%;现代种业工程投资4110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1.8%;动植物保护工程投资4420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1.9%;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投资2900万元,占财政总投资1.3%;农业科技推广工程投资5190万元,占财政总投资2.2%;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投资69228万,占财政总投资29.8%;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投资3700万元,占财政总投资1.6%(详见下表)。
表8-1规划工程与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财政投入
社会投入
1
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工程
160694
118400
42294
2
“菜篮子”建设工程
41000
15250
25750
3
循环农业工程
9145
4075
5070
4
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8700
4700
4000
5
现代种业工程
8430
4110
4320
6
动植物保护工程
4420
4420
7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2900
2900
8
农业科技推广工程
5190
5190
9
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
405480
69228
336252
10
现代农业示范工程
4850
3700
1150
合计
650809
231973
418836
8.1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工程
针对耕地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比重大的瓶颈问题,以治理坡耕地、完善坡面防护和小水源建设为主攻方向,开展灌区建设、病险水库加固、基本烟田建设、耕地质量建设,新增5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专栏8-1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工程
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增5万亩高标准农田,投资20000万元。
湄凤余灌区项目新建及改造干渠82公里,田间管道30公里,投资9000万元。
新水源建设项目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施建设,新增灌溉5000亩,改善灌溉5000亩,投资20260万元。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改善面积2.6万亩,改造总长202公里,田间管道54公里,投资5700万元。
人均0.9亩保灌面积项目改造设计灌溉面积17.83万亩,改造及新建渠道3628公里,投资43244万元。
茶水配套工程改善40万亩茶园灌溉条件,投资40000万元。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基本烟田20万亩,投资40000万元。
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站、田间试验示范基地、土壤墒情监测标准站、水质监测站。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推广补贴商品有机肥45万吨,绿肥种植以奖代补20万亩,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面积10万亩。投资2750万元。
8.2“菜篮子”建设工程
以设施园艺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努力推进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经营集约化,力争新增蔬菜生产能力50万吨,增加供给10000吨猪肉和1300吨禽蛋。
专栏8-2“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