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发展重点
一、打造精品景区
充分彰显“茶文化”特色,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丰富茶文化元素,紧密围绕茶业打造观光旅游产业链条,加快茶旅一体化进程,形成一条从赏茶到采茶、制茶、鉴茶、品茶、购茶的完整链条。一是桃花江度假区重点抓好以花卉观光园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以环境保护整治、景区道路、生态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以乡村休闲度假村为主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使其成为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二是永兴茶海景区重点抓好以景区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旅游厕所、观光车道步道为主的基础设施,使茶海景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于一身。三是茶桂风情园景区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开发建设生态景观走廊、茶园观光、采摘体验区等景点。
二、丰富旅游产品
加大参与体验型、现代农业展示教育示范型、休闲疗养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使湄潭观光农业功能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努力打造茶产品与茶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抓好“春行茶乡”、“清凉一夏”、“求知之旅”等主题活动。把旅游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乡村旅游内容。承接遵义市及黔渝各大城市的商务、会议、公务旅游市场;开拓以重庆、贵阳等地自驾车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拓展省内外青少年师生参观修学、社会实践的专项旅游市场。
三、提升服务水平
加快休闲观光农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加大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大力发展乡村旅馆,建设10家花级乡村旅舍,20家花级农家乐。加强旅游餐饮、娱乐、购物等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购物中心,地域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旅游特色餐馆,以及具有茶乡特色的旅游文化演出队伍。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的“六化”要求,对环境进行整治和美化。积极开展“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四在农家”活动,保证游客能够尽情体验农家生活。
四、加强宣传推介
积极申报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组织实施的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推介湄潭旅游资源和茶文化,推动湄潭生态旅游线路开发,促进茶产业从简单的物质消费向旅游文化享受的多样化发展,吸引更多的重庆等目标市场游客前来湄潭休闲避暑和观光旅游。
5.5.4旅游线路
打造“中国茶海”休闲观光农业精品路线:十里桃花江(以邓家寨、官堰、偏岩塘为主)—永兴茶海—田家沟—茶桂风情园景区(以核桃坝、金花、龙凤为主)。
5.6烤烟产业
5.6.1发展现状
湄潭烤烟种植历史悠久,试种于40年代初期浙江大学西迁办学,1985年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建立申湄烟草基地,1995年建立全国首批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目前,湄潭烤烟形成了以主供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熊猫”、“中华”品牌,兼顾其他卷烟工业企业的“中间香型”风格。2010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6.14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黄家坝、抄乐、兴隆等乡镇,生产烟叶17.17万担。
一、基础设施
2006-2010年,完成烟水工程建设项目61个,其中水窖21口,水池1874口,沟渠386条533公里,管网263条655公里,泵站30个,坝塘101座,受益面积达12.23万亩;完成烟田机耕路建设41条,长93公里,购进农业机械1071台;建设大型密集烤房2887座,烘烤面积5.7万亩;建设完成烟叶工场6个,建成育苗大棚7680平方米。
二、专业化
主要生产环节专业化情况为:一是专业化育苗专业队伍249个,育苗点418个;大棚育苗5个、中棚1272个、小棚5505个,所育烟苗可供给7万余亩面积烟地移栽,覆盖率为100%。二专业化机耕队伍15支,覆盖面积2.59万亩,覆盖率为42%。三是专业化植保队伍17支,覆盖面积4.11万亩,覆盖率为67%。四是专业化烘烤队伍34支,覆盖面积1.91万亩,覆盖率为31%。五是专业化分级队伍5支,覆盖面积1.85万亩,覆盖率为30%。
三、基层建设
湄潭烟草系统共有干部职工301人,岗位技能人才142人,其中技师资格6人,高级工26人,中级工66人,初级工44人;专业技术人员119人,其中农业系列73人(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68人)。2007年开始应用海晟公司的“烟叶收购管理平台”软件,不断更新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专线网络通往各乡镇,所有基础站点网络覆盖率达l00%。
5.6.2发展目标
建成上海中华石莲、贵州中烟茅坪、甘肃兰州洗马三个基地单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的雏形格局。力争到2015年,基本烟田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实现三年轮作,确保每年种植6.3万亩,收购烟叶17万担。
5.6.3发展重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八大配套”(基本烟田、烟水、烟路、育苗工场、集群烤房、烟草农机具、防灾减灾体系、烟叶基层站点),建设2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片区345个,基本烟田18万亩,实现三年轮作。实施烟水工程16个,受益面积5.75万亩,确保灌溉保证率≥80%。加强半高山山区机耕路建设,解决烟农的“出行难、运输难”问题。新建6个育苗工场,配套大田移栽面积达2.4万亩,结合育苗中棚,实现育苗供应率100%。新建烤房群67个,烤房1410间,烘烤能力2.82万亩,实现密集烘烤覆盖率达100%。支持烟农购置烟机具,最大程度地实现机械化作业,达到减工降本目的。新建标准化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点2个,气象信息服务覆盖率100%,人工防雹与降雨覆盖率80%以上。在现有收购组的基础上,改建基层站3个,扩建6个收购组,新建8个收购组和1个信息化系统,实现基层站点信息化、规范化。
二、健全专业化服务
健全育苗、农机、植保、烘烤等四大专业化服务体系。以基地单元为单位,全县成立三个烟草综合性服务社,综合服务社下按生产环节和地域分别成立专业服务社,为烟农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一是成立育苗专业服务社,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出资人及烟农组成。二是成立农机专业服务社,以烟草系统为主,农机站协助成立。三是成立植保专业服务社,由烟草公司补贴购置植保机械,统一配供农药,实行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四是成立烘烤专业服务社。
三、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围绕“深耕深翻高起垄、高茎壮苗深栽、适时揭膜促管理、适时封顶留足叶片”四项关键实用技术,构建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力争到实用技术落实到位率达100%。推广烤烟分段式移栽技术、上部叶一次性带茎砍烤、烤烟散叶密集烘烤、初烤烟叶松散成包、蒜套烟栽培等技术。
5.6.4区域布局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行政区域、基层站点设置,已建设设施存量及其服务半径,以及全县种植业布局,在重点建设南部烟区的同时,兼顾北部、中部半高山适宜种烟区,重点建设上海中华石莲、贵州中烟茅坪、甘肃兰州洗马3个基地单元。
一、上海中华石莲基地单元
上海中华石莲基地单元位于湄潭县中南部,涉及石莲、抄乐、兴隆、天城4个乡镇,单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岗前缓坡为主,烟区海拔多在550-950米之间,相对高差较大,土壤以中砂黄壤土、石灰土、潮土、水稻土为主。规划总种植面积8万亩,常年烟叶收购能力达到8万担,烤烟种植品种及生产技术按照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中华品牌和卷烟工艺配方的要求执行。
二、贵州中烟茅坪基地单元
贵州中烟茅坪基地单元位于湄潭县南部,规划范围涉及茅坪、新南、高台、黄家坝4个乡镇,单元内地形以坝地、山地丘陵为主,烟区海拔多在750-1200米之间,相对高差较大,土壤以黄壤土、水稻土为主。规划面积5万亩,常年烟叶收购能力5万担,烤烟种植品种生产技术按照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中华品牌和贵州中烟公司卷烟工艺配方的要求执行。
三、甘肃兰州洗马基地单元
甘肃兰州洗马基地单元位于湄潭县北部,规划范围涉及鱼泉、洗马、马山、西河、永兴、复兴6个乡镇,单元内地形以坝地、盆坝、山地丘陵为主,烟区海拔多在770-1080米之间,相对高差较小,土壤以黄壤土、石灰土、水稻土为主。规划面积5万亩,常年烟叶收购能力5万担,烤烟种植品种生产技术按照甘肃兰州烟厂的卷烟品牌和工艺配方的要求执行。
第六章核心区规划
加大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机制,在要素集约利用、空间协同利用、时间高效利用、能量物质循环利用、功能拓展等方面加强探索、形成模式。
6.1两园两场两带
在俄公坝建高标准设施菜园,在桃花江建花卉苗圃园;老干妈公司在兴隆、天城建现代辣椒农场,茅贡米业公司在永兴建现代农场,大季种大粒香,小季种蔬菜;在核桃坝、金花、龙凤一带建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带,在云贵山建生态有机菜园示范带。
6.1.1现代茶园示范基地
建设目标:建成1000亩高标准茶园,亩产值达到1万元,示范带动标准化农业发展。
示范内容:集成标准化建园、科学施肥、合理采修、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投入品管理制度、产品检测与准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等茶叶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建设重点:引进茶树新品种,实施茶园水利配套工程,配置茶园防霜冻系统,建设清洁化加工厂。
6.1.2鹅公坝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
建设目标:建设10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做万元田,达到“田成方、地平整、土肥沃、渗漏少,水畅流、路相通”,示范带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示范内容:平整土地、方格布局、田间灌排和节水设施、机耕路等田间工程措施,以及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地力墒情监测等地力提升技术。
建设重点:配套完善提灌设施和干、支、斗渠、田间渠道,灌溉渠道衬砌坚固耐用,抗冻性能好,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建设防护林,实施土壤改良。硬化主干路段,支路配套农机下田(地)设施。开展良种繁育与推广。
6.2黄家坝核心区
黄家坝核心区范围包括黄家坝镇官堰、合同、大寨、牛场,在官堰、合同建设设施蔬菜和工厂化育苗示范基地,在大寨建设现代辣椒农场示范基地,在牛场建设猪-沼-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在桃花江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6.2.1设施蔬菜和工厂化育苗示范基地
建设目标:建设100亩设施蔬菜基地和100亩工厂化育苗基地,力争成为国家级标准园,示范带动设施农业发展。
示范内容:推广设施蔬菜设施和栽培技术,以及基质、压穴、覆基质、覆薄膜、催芽、成苗等标准化育苗工艺。
建设重点:新建10栋钢架温室,连栋塑料大棚10000平方米,建设优质茶苗繁育中心、水稻良种繁育中心、蔬菜种子(苗)繁育中心。
6.2.2现代辣椒农场示范基地
建设目标:发展10000亩现代辣椒农场,探索现代管理农场管理机制,提高辣椒生产标准化水平。
示范内容:育苗技术、大田高厢起垄等田间管理技术、现代农场绩效管理制度。
建设重点:修建辣椒育苗中棚,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配置干椒烘烤房。
6.2.3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建设目标:依托茶、蔬菜和生猪产业基础,以沼气工程和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