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电白区 > 正文

2024年海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5/7/29 20:00:4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01-28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海口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海口市市长 丁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紧封关运作准备、加速经济回升、加压奋进突破的攻坚之年。一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聚焦海南自贸港核心区建设目标,稳农业、强工业、扩内需、促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交出一份殊为不易、难能可贵的厚重答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58.4亿元、增长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9亿元、同口径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1209.5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8.8亿元、增长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21元、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3元、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较好完成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任务,向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加速迈进。

一年来,我们抓实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深化改革攻坚,政策红利加快转化

封关运作准备高效推进。全国最大港口客滚综合枢纽新海港顺利建成,打造琼州海峡黄金水道“第一门户枢纽”。9个封关运作项目全部主体完工,7个非设关地反走私综合执法站挂牌运作。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等12项压力测试有序推进。新增海关AEO[1]认证企业9家,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应用扩展到宝石加工等5个领域。三张“零关税”清单[2]进口货值11.4亿元,减免税款2.9亿元。离岛免税购物“担保即提”和“即购即提”落地实施,离岛免税店销售额265.1亿元、增长39.4%。开通机场口岸航空国际快件业务通道,实现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两场合一”监管[3]。新增“信用+供应链融资担保”等金融首单业务20项,落地全省首家券商系公募基金,连续两年获评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江东新区蓝图渐成实景。CbD快速崛起,国投生态环境大厦、大唐国际贸易中心等6栋总部大楼建成投用,中石油区域总部、南方电网新型电力中心等20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首创散货离岸贸易海运电子提单模式,建立优质企业池互认机制,离岸贸易额30.5亿美元、增长79%。临空经济加快集聚,航空特货“超级运营人”、航空科技研发基地开工建设,宽体飞机发动机维修项目建成投产,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产值增长68%。力量钻石等6个消费精品加工项目落地建设。CbD产城融合项目全面开工,市妇幼保健院江东院区、美灵小学、电白雅居安置房等19个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完成。自贸港建设以来,江东新区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累计招引重点企业375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0家,实际使用外资持续排名全省第一,新增经营主体、税收、进出口总额、离岸贸易额年均递增35%、48%、78%和118%,营收每年一个千亿台阶,固投每年一个百亿台阶,社会投资占比从30%跃升至60%。2023年现代商贸服务产业集群营收突破2100亿元,园区营收、固投分别达到3600亿元和449亿元,在全省重点园区中持续领跑。

重点园区发展提质增效。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综保区消费精品贸易与加工产业、复兴城数字经济产业入选全省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创建名单,重点园区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日渐凸显。高新区为全市贡献超五成工业总产值,海口新药谷建设提速提质。国内首款3CL[4]抗新冠病毒创新药投产上市,海南大学新药筛选及评价平台、海南医学院安评中心投入使用。国际创新药械“乐城研用+海口生产”首单落地,与上海张江集团合作“双向孵化器”取得实质性进展。引进新华医疗等52个项目落地,长安制药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3%。综保区全国综合排名上升17位,海关税收、活跃企业等10项指标排名进入前20%。中铁保税冷链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投入使用。引进宝格丽、雅诗兰黛等4个知名消费品牌供应链中心项目落地,佳沃焕鲜植物蛋白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园区营收1410亿元、增长15%,税收22.9亿元、增长39.8%。复兴城园区新增注册企业1291家、增长25%,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落地全省首个通过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案例。海南大学科技园入驻国际数字港,产业发展再添新引擎。园区营收突破1500亿元,税收88亿元、增长15%。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全面推行“信用等级审批”模式,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市区两级营商环境建设局挂牌成立,一体化政务“服务方式完备度”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12345热线及政务服务等9项经验做法全省推广,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引领城市。高新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全市22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海口经济圈同城化加快推进,51项涉企高频事项实现跨市县通办。服务保障首届中国(海南)人才交流大会成功举办,引进智联招聘等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办理人才落户6.1万人、增长130%。全年新增经营主体151.3万户、增长93.8%,占全省86.7%,充分彰显海内外投资者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期待和看好。

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扩权强区改革纵深推进,理顺区级财税体制、健全招商项目跨区机制、做实区级国库,基层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深化国企改革,17家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为“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4家行业集团”,营收、利润分别增长48.4%和45.2%。存量房转移登记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审批,累计化解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项目394宗、惠及6.8万户群众。农村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登记体系,琼山获批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外国人工作和居留许可“一窗通办、同时发证”,办证时限由28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

二)着力增强内生动力,经济发展稳健向好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生猪出栏量连续三年增长超15%,耕地“非粮化”整改复耕10265亩、耕地垦造7015亩。琼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建设,美兰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区)。谭仙、大致坡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开工建设。潭牛文昌鸡加工基地投产运营,入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品牌建设成效初显,新增授权“椰城香见”经营主体50家,大坡胡椒等23个品牌纳入省级农业品牌培育目录,“两品一标”[5]认证农产品达72个。海口火山荔枝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鲜切叶[6]生产规模全国市场份额超70%。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5.1亿元、增长14.5%,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79.1%,成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医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73.6亿元、增长10.4%。重大破局性项目航芯高科技产业园竣工投产。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建成,康迪电动车出口超1.4万辆,海马汽车产值增长46.8%。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建成开园,引进25家重点企业入驻。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落地首单治疗罕见病药物。累计建成省级科研平台142个、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分别占全省71.2%和77%。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3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7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内需支撑持续释放。实行重大项目领导挂包责任制,谋划储备在库项目769个、总投资6911.8亿元,119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1.2亿元。完成产业发展投资365亿元、增长13.4%。启动全球大招商,签约实质合同项目164个、金额648.8亿元。“演艺+旅游”成为消费热点,首届海南岛国际音乐节成功奏响,系列精彩主题活动持续擦亮“跨年之城”品牌,到海口跨年成为新时尚。全年举办各类演艺活动200余场,其中万人以上营业性演出15场,入场观众38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17.8亿元。举办规模以上会展432场、增长64.3%。高兴里等4条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成迎客,骑楼—外滩文化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龙华、秀英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大国字号”体训基地[7]吸引70余支队伍入驻训练,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243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3.5亿元,分别增长31.8%和37.4%。

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服务保障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功举办,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积极贡献。恢复新开悉尼、墨尔本、奥克兰等国际客运航线29条,巴黎等国际货运航线6条。美兰机场运送旅客超2433万人次、增长118%,创历史新高。与巴西克伦西亚市结好,国际友好城市增至44个。加快建设“两个基地”[8],对外投资备案金额增长8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36.7%,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42.6%。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有力推进,引进康佳等10家重点企业。加强与四川阿坝州、广东湛江市战略合作。海口经济圈“八个一体化”[9]发展任务取得积极成效,25个先导性项目加快推进。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790亿元、增长30.5%,服务进出口总额211.2亿元、增长6.3%,经济外向度提升5.1个百分点,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三)着力优化功能布局,城乡面貌持续焕新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海口港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美兰机场快速通道、三永公路、G15高速起点港区配套道路建成通车,白龙路下穿通道开工建设。实施城市交通“微循环”改造,龙昆南立交匝道、滨海立交改造加快推进,打通兴海路、道客二路等“断头路”13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60条,群众出行更加舒心便捷。潭连输变电站等“电网”工程加快建设,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下降27%。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永庄水厂、新埠岛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成投用。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启动城市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聚焦市政设施建设、市容环境整治等6大领域,谋划实施首批29个项目。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横沟片区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海云鞋厂宿舍改造、博雅片区一期等项目主体封顶。天空之山驿站建成迎客,世纪海角街区开街运营,海口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推进,省艺术中心开工建设,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主体完工,海口演艺新空间迎来首演。文化惠民给幸福生活“加码”,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列全国120个城市首位。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深化实现质的提升,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开展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专项行动,41项重点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就业驿站服务实现全覆盖,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用好用活“千万工程”[10]经验,建设昌学等4个美丽乡村群落。250个行政村实现“积分制”[11]全覆盖,美兰仲恺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连续五年排名全省第一。

四)着力加强生态保护,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污染防治有力有效。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均按时序完成,国家海洋专项督察整改完成率94.7%。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进展明显。白沙门、长流等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加快建设。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336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成投产,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生态环境领域典型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