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曲靖市 > 正文

202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5/10/28 14:07:24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5-01-23

——2025年1月18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王予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凝聚了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全省干部群众备受激励和鼓舞。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力提速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全力以赴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经济转型成“形”起“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34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粮食总产量1993.5万吨、创历史新高。

(一)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健全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常态化督导帮扶州(市),专班推进产业发展、能源保障、防风化债等工作,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国家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实施稳增长解难题优环境百日攻坚行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稳定发力,多点支撑格局正在形成。聚焦“两重”“两新”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化、产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导向,连续12个季度召开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会,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2.1%,产业民间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达66.5%。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直接带动消费超330亿元。

(二)产业强省加快推进。放大“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西电东送电量分别增长10.6%、10.9%、22.9%,集中式光伏并网和在建规模均居全国前列,电力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绿电占比超90%。单晶硅、电解铝产能分别居全国第2、第4位,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云南工业“新三样”增加值增长8.2%。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17.7%。10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比重超1/10,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9个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达78%。持续壮大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农业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茶叶、鲜切花、核桃、咖啡、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新增2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2.7万亿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婚拍旅拍、户外运动等蓬勃发展,过境免签扩展到9个州(市)并延长至240小时、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增长168%,旅居人数达389.75万、增长20.7%,“旅居云南”成为新时尚。元阳阿者科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三)改革创新纵深拓展。深度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决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常态化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推动万名干部进万企,办好10件惠企实事,创新开展6期“厅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认可度不断增强。选派552名金融特派员,融信服平台新增授信超2100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4.6万户次。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共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67亿元。经营主体净增48万户、达680万户,企业净增15万户、达157万户,“四上”企业净增3193户、超2.4万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腾冲科学家论坛效应持续放大,累计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招商引资项目780个。新增技能人才74万、专业人才8.1万、首席技师73人。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621人,发布首批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榜单,高新技术企业净增600户,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技术合同登记数、成交额分别增长21.4%、25.2%,专利开放许可声明数和达成许可数均居全国前列。

(四)开放势能愈加强劲。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开行“粤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和昆明至泰国拉廊多式联运列车,开通中国首列跨境旅游列车,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4500万人次、货物超5000万吨,客货运量连续三年增长。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构建沪滇“16+16”园区共建体系,磨憨、瑞丽、河口沿边产业园区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个,“2+3”园区累计到位省外资金708亿元。磨憨铁路口岸创建成为我国首个经世卫组织认可的国际卫生陆港,关累港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国务院批复勐满公路口岸对外开放。农产品出口规模保持西部第1位,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5.1%,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3.6%。港澳台侨工作有力有效。高质量服务保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2024中国国际友城大会、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成果丰硕。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省级和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建立“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率先在全国开展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交能融合、绿美通道经济项目入选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华丽、昭金、姚南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文蒙铁路开工建设,东川港建成投用。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878个、居全国第5位。累计消除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70.6万人,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基本实现动态清零。西畴生态扶贫、农垦集团替代种植获评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培养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3.07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发放量居全国第1位,总结推广“334”“622”等联农带农模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预计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00万亩。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分别达75%、92%、57%,新改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

(六)生态质量持续提升。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0.5微克/立方米,均保持全国前列。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均为Ⅱ类及以上,重点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全面加强,独龙江入选第三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预计磷石膏综合利用率77%左右。建成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完成营造林349.9万亩、种草改良26.2万亩,新增城乡绿化美化面积10.02万亩。10个省级零碳园区启动建设,有机产品和低碳产品认证证书数均居全国第2位。

(七)民生保障扎实有力。76.1%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7.3万人,创业贷款扶持创业4.4万人、带动就业11.9万人。“编外校长”“编外院长”等做法深受群众好评。3个县区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零”的突破。启动职业教育“3+4”中本贯通和“3+2”高本贯通改革试点。实现16个州(市)高等学校全覆盖。新增3个硕士授予单位和62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9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健康县城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中连续两年综合评估居全国第1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5%,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7.6%。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8.7%,90%的城乡社区有“儿童之家”。招募17.7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21.9万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近两年人均预期寿命增幅居全国第1位。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创历史最优。兜底保障生活困难群众357.37万人。时隔12年再夺奥运会金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获奖数和表演项目成绩均居第1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高标准承办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新晋国家等级博物馆8个。3部作品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受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总数居全国第1位。年度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

(八)安全底板加固筑牢。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地方债务风险持续缓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11.5%,连续61个月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稳妥处置镇雄“1·22”山体滑坡灾害,高效处置15起森林火灾,有效应对14轮强降雨和7次编号洪水,首次实现自1950年以来汛期洪涝灾害人员“零伤亡”。中小学校地震预警终端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全覆盖。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成效显著,边境安全稳固。专项整治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和命案防控专项行动。法治建设群众满意率连续5年保持97%以上。

一年来,我们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省直部门和地方政府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6件,圆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81件、政协提案765件。

过去一年,我们有力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转型升级中开拓新局,迈好了“三年上台阶”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为“十四五”胜利收官打下了基础。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就是云南前进的方向、奋斗的方向。只要我们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落细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就一定能解决好发展中、转型中的各类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就一定能凝聚起加快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充分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干字当头,深化运用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就一定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蹄疾步稳。

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正确领导、有力统筹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同向发力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和衷共济、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和兄弟省区市,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云南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一些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凸显;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到位;激发有效需求、改善社会预期、增强企业投资意愿还需加力;城乡区域发展仍有不少短板弱项;开放平台功能亟需强化;公共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