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移动医疗装备
21世纪以来,国际移动医疗朝着系统化、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发展。其中以美国第212流动外科医院为例,以移动医疗方舱组合单元的形式,多次参加国际救援活动,将先进医疗技术、医疗设备迅速运往灾区。而国内目前主要的移动医疗模式主要以应急救援为主,功能模式相对单一,在医疗资源下沉、平战结合等需求的推动下,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暴露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短板,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实力尚不能很好满足新时代突发事件应对的需要,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完善。根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紧急医学救援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收治能力,构建陆海空立体化协同救援。依托救治能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设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创伤、传染病等相关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以省为单位,分区域覆盖全国)、国家医疗应急演训基地(3个)、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以省为单位,分区域覆盖全国)、国家中毒防控研究中心(5个)、国家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5-7个)。
上述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建设,必须配备移动医疗装备,随着各类医学救援基地进入实施期,具有远程诊断、治疗、检测功能的手术车、移动生物实验室、卒中救护车、CT检查车、微增压氧仓车等装备市场容量也将不断扩大。
(4)民用无人机装备
根据《“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我国将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6个城市和其他省份建设航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为消防救援类无人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也指出,支持应急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加大服务购买力度,打造服务样板,深化拓展通用航空在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地震和地质灾害、堰塞湖等抢险救灾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开展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的省份要超过25个。通知助力民机研制,支持企业聚焦应急需要,加大在航空器平台及专业设备领域研发力度。对接企业实际需要,积极向工信主管部门反馈符合应急需求的航空器、装备设备。
2024年3月,民航局召开全系统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航空市场需求,推进民航全面提质。继续促进国内航空消费稳定增长,鼓励企业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服务产品。推动国际航空市场加快恢复,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大力服务低空经济发展,优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支持航空医疗救护、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新兴消费等业态发展,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降低航空物流成本,推动物流智慧化建设。积极扩大民航有效投资,推动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二)公司发展战略
紧紧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坚守公司三十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强大基因——“以技术创新为龙头带动企业全面发展,走技术外延型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公司在坚守民族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平台的前提下,坚持“双主业”,做到“业同根,技同源”,完善产业布局,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配套,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具有广泰特色的产业形态。以“始终坚守民族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为使命,以“做专做精做强,创世界一流品牌,广泰智造服务全球”为愿景,以“十大坚持”为行动纲领,坚持工作主线,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面临低空经济、特别国债、设备更新等重大产业政策,叠加国内民航运输市场特别是国际航班的全面复苏,广泰品牌空港装备“出海”持续取得重大突破的行业环境,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机遇,我们要以全面产品国际化为核心战略,紧跟国家产业政策,空港装备牢牢把握市场复苏和设备更新机遇,应急救援装备紧紧抓住特别国债需求,加快通用航空和民用无人机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积极拥抱低空经济。全体员工要在新版企业文化引领下,以“以技术创新为龙头,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走精品道路,提质降本增效”为工作主线,以打造“好产品”为终极目标,锐意改革创新,做专做精做强,全力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制造转型,持续打造先进的智能化高端保障装备制造平台,努力使公司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1、空港装备产业
空港装备是公司发展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技术研发方面,坚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挖掘客户新的需求及行业发展新的动向,大力开展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大颠覆性创新的力度,深入研究智能化、机器人和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解决客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产品快速向“绿色、智能、高端”转化,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推进精细化设计,聚焦产品实现全过程,产品实现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智能化、国产化,提高机器人焊接可达率,结构设计满足自泳线涂装工艺要求,推行“设计工艺一体化”,做好打造智能化生产线和集约化加工中心的技术和工艺支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市场营销方面,将按照“长期主义”确定市场布局和营销策略,推广公司产品模式和标准,形成优势,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营销方向发展。
在国内市场,要积极紧紧把握住行业复苏机遇,以发展的眼光挖掘未来需求,创造销售资源。一是要提高核心市场和重点市场的客户粘性,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抓住释放的采购需求,市场占有率争取明显提升;二是要抓好对大型新建扩建机场等重大项目,例如广州白云机场(600004)三期扩建项目、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项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重庆机场五期扩建项目、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等,确保取得批量订单;三是保持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推进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四是创新市场推广形式,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新产品推广效率和质量,扩大换电站系统、电动无杆牵引车、全电动平台车、电动除冰车、电动空调车、无人驾驶车辆等颠覆性产品的影响力,并实现批量销售。
在国际市场,要大力推广技术领先的空港电动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高广泰品牌的影响力,实现换道超车。一是要深耕空港装备市场,保持与国际大型地服公司、租赁公司的良好合作,同时增加销售产品种类,提高业务量,并争取新的合作伙伴;二是紧盯欧洲电动化发展趋势,夯实公司电动空港装备的市场份额,并积极探索电动产品在国外其它领域的应用;三是加强非洲地区、中亚地区、南美地区的市场拓展,扩大影响面,开辟新市场;四是要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整合空港装备、消防救援装备、移动医疗装备的销售资源,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的海外营销队伍,带动应急救援装备板块产品的海外销售,力争形成“百花齐放”的市场局面要发展低空经济在通航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现有通航机场空港装备型谱,积极做好市场前瞻调研,根据客户实际使用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并开展遥控飞机牵引车等多功能化、小型化、智能化的产品研发,争取实现销售业绩突破。售后服务方面,要夯实维修服务标准化并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打造一体化服务模式。重点探索和布局国际市场服务模式,在部分重点市场设立办事处,储备培养海外服务人才,拓展国际备件库基地,推进国际服务网络建设。
生产方面,在完善结构化工艺数据的基础上,对产品和现场进行智能制造改造。公司建立物料保障体系,实现数字化和信息流迭代;引进全自动加工设备,打造模块化生产线;通过图纸电子化、技术工艺一体化及智慧物流配送,实现智能制造,产能效率大幅提升。
2、应急救援装备产业
(1)消防救援装备
消防救援装备板块现已成为支撑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技术研发方面,认真分析研究国外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做好市场定位,对现有常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根据国家应急救援市场需求,加快森林消防灭火消防车研发,研制适用于越野、供水、喷射灭火的轻型森林灭火突击车,完善智能消防机器人结构功能改进,打造消防救援板块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营销方面,要深耕核心市场和重点市场,坚持项目立体化运作的营销策略。一是要在深耕原有消防市场基础上,抓住应急装备“国债项目”市场机遇,争抢批量订单;二是借助2023年底入围中石化的契机,做大石化企业市场;三是要借助空港装备出口契机,争取机场主力系列、城市主战系列等高端车型实现批量出口,业绩取得新的突破;四是要结合客户消防无人机队伍建设需求,研究具有知识产权的大载液量消防无人机、消防机器人的实战应用,率先抢占市场。
(2)消防报警装备
公司要实现新旧标准转换,研发新国标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要由房地产转向大、专客户,优先向智慧消防、储能电源和机器人等新领域发展,聚焦钢铁、石化、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等应用场景行业,推动消防巡检机器人、智慧消防物联网平台、储能电站等行业项目落地。
(3)移动医疗装备
移动医疗装备作为公司新兴板块,经过多年探索发展,产品已具备市场优势。
技术研发方面,要着力打造全体系移动医疗装备,包括背囊、箱组、移动方舱、帐篷、车辆五大方向,实现可覆盖完整救治链条的移动医疗系统解决方案;要立足制氧技术研发,快速形成以单系列单体弥散式制氧机为主的货架商品参与市场竞争。
市场营销方面,一是要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整合打造应急医学救援全体系(移动车载、方舱、帐篷、箱组、包囊)完整救治链条,加大应急救援、医疗方向市场开拓力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二是紧盯各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项目,争取项目落地;三是加强代理商渠道布局,紧盯全国卒中体系建设和一带一路项目,重点推广院前移动医疗装备;四是加强海外市场开拓,在公司全面国际化的战略下,医疗装备产品进行国际化方向调研及储备。
(4)民用无人机装备
大载重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作为公司应用在低空经济应急救援领域的重要装备,要加快与应用单位进行项目实验,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丰富应用场景。依托公司消防救援装备,加大向应急救援领域推广大载重长航时多旋翼和大载重纵列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加快两机型的市场化进程,争取实现业绩突破。同时利用广大航服遍及全国主要机场的服务网络,探索开展针对各类小型飞行器的维保服务。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属业务领域市场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投资建设、空港和应急救援保障行业政策等密切相关,与航空客运和货运需求等直接相关。宏观经济景气度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开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减,进而影响航空客运和航空货运的需求,导致公司所处行业存在波动的风险。
2、民航业相关需求受其他交通方式发展冲击的风险
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方面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运输方式,其高准点与交通便利等优势会对航空运输市场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但随着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高铁和航空在主要交通枢纽有望实现有效接驳,有望开创高铁和航空发展双赢的局面。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同行业公司迫于经营压力纷纷压价竞争,使产品销售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国内企业用工成本呈大幅上升趋势,造成产品成本上升,以上因素使产品毛利率面临下降的压力。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大营销力度,发挥品牌优势,深耕重点市场;另一方面,以全面品质管理为主线,以全面提升经济运营质量作为重要管理提升目标,加强预算管理,推进经营会计的实施,提质降本增效。
4、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资产中仍存在商誉,主要为公司收购所形成。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每个会计年度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若未来市场行业环境发生变化、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的竞争对手和产品冲击现有市场等不确定因素持续影响,也将可能导致商誉存在进一步减值的风险,而对公司未来期间的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