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第77届年会表决通过了全球民航于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决议;2022年9月,国际民航组织第41届大会上,关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决议获得通过,标志着全球民航碳中和时代正式降临。欧洲国际机场理事会宣称,欧洲128个机场将在203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二氧化碳排放。国际上以欧盟为代表的全球机场纷纷开始使用新能源产品,标志着全球电动化产品时代已经到来。
(4)全球空港装备市场空间广阔,出口额成倍增长
随着全球活动逐步重启,航空客运复苏势头强劲。根据IATA《2023年全球航空运输展望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航空乘客数量将继续增长,2023年到2040年间,预计航空乘客数量将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长。
中时新闻网消息,截至2024年2月3日,中美航班维持每周共66班次,而美国交通部宣布,自3月31日起,将允许中国航司执飞的中美往返航班数量从35架次增加到50架,若美国航司对等加班,中美之间的定期直飞客运航班有望从当前每周66班增至每周100班。中美航班的恢复通航将有效带动其他国际航班快速复航,而随着客运需求的激增,为提升机场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改善服务质量,空港设备的需求将会不断提升。
公司空港装备经过多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充分受益于国内领先的电动化产业优势,在电动化领域实现全球领先。而近几年海外空港装备生产企业成本持续上升、交货期延长,且预计短期内不能改善,公司综合优势凸显,逐步取得海外客户特别是顶级客户的认可。2023年是公司全面产品国际化元年,目前公司海外市占率很低,海外电动化渗透刚刚开始,发展空间巨大。在国际空港装备市场旺盛需求的背景下,公司将多种销售渠道,特别是更好的构建与国际地服公司和租赁公司新的销售网络,覆盖机场增加上千家,极大地增加了公司国际空港装备市场规模。
2、应急救援装备产业
消防体制改革后消防救援局归属国家应急管理部管理,消防救援从“单一灾种”向“综合性救援”转变,对应急救援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各级政府对应急救援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都为应急救援装备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应急救援装备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要壮大我国安全应急产业。
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深化应急管理科教产教双融合,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采用推荐目录、鼓励清单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先进、适用、可靠的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安全应急服务业,发展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等社区惠民服务,鼓励企业提供安全应急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二是要推动产业集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区,加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充分发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作用,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综合保障能力,形成区域性安全应急产业链,引领国家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安全应急产品生产制造和安全应急服务发展。三是要支持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应急能力建设投入,支持安全应急领域有实力的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应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速发展。
公司消防救援装备、消防报警装备、移动医疗装备及和民用无人机装备相互协同,已经成为成为行业内应急救援保障装备系列和产品最全的制造商,发展潜力巨大。
(1)消防救援装备
①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近年来,中国的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市场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其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自然灾害频发是推动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伴随居民消防意识提高,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加速推行,消防宣传和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整体消防意识逐步提高。人们对消防安全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消防产品的市场需求正从被动式需求逐渐向主动式需求转变。
一方面,我国公共消防资源长期存在数量配备不足、配套率低等问题,支撑着未来消防装备的长期需求。我国《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城市必须设立消防站,地级以上城市需设立特勤消防站,有任务需要的城市可建设水上、航空等专业消防站,并对消防站配备车辆进行调整,普通消防站必须配备消防车4-6辆,二级消防站配备2-3辆。《“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要求,2025年城市消防站、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基本达到前述标准,这将持续推动我国消防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根据《消防救援队伍消防车退役管理暂行规定》,执勤年限达到12年或行驶里程达到30万公里的消防车可以申请退役,无法通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机构检测或年度审验的消防车应当退役。随着消防车市场存量的增加,装备更新需求将逐步加大,未来更新市场空间会不断扩大。
同时根据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指出在“十四五”期间,要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需要,加强“高低大化”火灾扑救和地震、水域、山岳、核生化等专业救援队建设,填补救援力量空白,优化调整应急救援装备品类、规模和结构,补齐巨灾应急救援装备短板,推动新一代主战装备研发列装,推进装备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提高“全灾种”应急救援攻坚能力。目标是到2025年,每十万人拥有消防站0.74个。
②新型消防救援装备市场需求
中国的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市场正在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特殊应用场景的新消防需求不断涌现,如新能源汽车消防、特高压/高压电力消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消防等,催生出相应的特种消防技术的需求;同时,材料、通信、运算力等基础科学的持续进步,也促使消防应用技术不断升级,以往受限于技术不足无法实现自动消防或消防保障力度不足以满足应用需求的领域,如交通工具的机舱消防和乘客舱消防、城市电力电缆及通道消防等领域,也激发出持续升级的消防需求。上述新的消防需求的产生,推动着相应特种消防技术的持续科研投入和创新升级。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已超7000亿元。2023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公司紧跟国家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导向,不断研发、推出新型消防救援产品,例如针对具备越野性能的森林消防灭火消防车、填补国内空白的机场快速调动消防车、能够提供大规模人群撤离的高空救援救生通道,适用于高层楼房救援的72米以下系列举高类消防车,适用于内涝和缺水救援的远程供水成套系列消防车,以及适用于各种专勤的化学洗消消防车、前线救援消防车、排烟消防车、无人机消防车等。
③应急机器人技术落地
2023年12月,应急管理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装备研发,加大应急机器人配备应用力度,加快推动应急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实战应用。加强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应急机器人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应急机器人配备力度持续增强,装备体系基本构建,实战应用及支撑水平全面提升。
报告期,公司研发了一款能够自带灭火设备的智能化消防机器人,要推进其实战应用,率先抢占市场。公司消防机器人可提升复杂危险场景中生产和救援的效率与安全性,能够自动巡航,自动寻找火点,自动开展灭火作业,能够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有效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数据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
④新增万亿国债市场需求
2023年9月,应急管理部等部委印发了《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聚焦重点应用场景,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广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显著应用成效的安全应急装备,打造竞争力强的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该政策是在国内消防救援装备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了批量化的市场规模,公司深耕消防装备市场多年,已经在客户中形成的良好口碑和影响力,公司要精准定位、果断施策、抢占先机,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市场拓展,进一步确立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⑤拓展国际市场
近年来,全球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市场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数据显示,全球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约4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550亿美元。公司消防救援装备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借助公司空港装备出口量高速增长的契机,优先发展国际机场消防救援装备市场,并逐步向其他消防救援装备市场拓展,争取实现机场主力系列、城市主战系列等高端消防救援装备批量出口,取得新的业绩突破。
(2)消防报警装备
①符合新国标,提升传统产品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预计国内消防产品行业将保持增长趋势。2023年1月,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用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取代现行标准中分散的强制性条文的改革任务。该规范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各地对消防设备的安装、使用及管理的重视程度,部分城市消防物联网市场容量将增加。国家标准《消防设施通用规范》也于2023年3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的实施,对消防报警装备提出了更高的性能和质量要求,公司将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满足新国标要求和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业绩增长。
②拓展新行业客户,大力推广智慧消防
智慧消防作为智慧城市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成为未来长期趋势。在坚守传统行业客户的基础上,公司拟聚焦钢铁、电厂、储能、机场、石油化工等典型行业,新城完整的行业“智慧消防”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消防云平台”已经成功入驻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数智中心,并以此为案例,积极向其他钢铁企业推广。同时借助公司在航空产业的客户优势,逐步向机场客户推广,争取实现新的业绩突破。
③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进入新消防报警领域
在《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指引下,公司开始研发悬挂轨道式和地面行走消防巡检机器人。智能消防巡检机器人集智能巡检、火灾预警、初期灭火等功能于一体的轨道机器人。采用安防与消防设备相结合的智能探测方式,通过自身搭载的图像探测器、双光谱探测器、视频监控终端及各类传感装置,可实现对监控区域内的温度、湿度、烟雾及火情的探测,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巡检,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国新增工商业储能0.26GW/0.93GWh,同比增长37%/179%,新增容量占全球46%,是全球工商业储能发展的最主要推手。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工商业储能备案项目478个,总容量达2827GWh,同比增长1812%/1231%,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发挥技术优势,研发出了储能电站消防灭火系统,将积极寻找电力企业的消防市场的切入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