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威海市 > 正文

威海广泰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日期:2025/2/24 11:52:35 浏览:

场的销售推广,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全年取得订单6.26亿元,同比增长10%。

报告期是公司全面国际化元年,国际业务厚积薄发,取得了爆发性增长,广泰品牌影响力空前提升。随着与国际客户沟通渠道逐步畅通,公司积极参加新加坡、德国等国际空港装备展会,充分展示公司产品竞争力和领先技术,同时加强互访交流,展示公司雄厚的生产能力,改变国际客户对我国产品的刻板认知,扩大广泰品牌效益。公司在原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加强与大客户高层沟通,形成战略共识,构建了新型销售网络,目前与Swissport、Dnata、Menzise、TCR、宏亚公司等客户都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公司产品市场覆盖机场范围暴增到1000余座,并且通过前述与国际知名的客户合作,吸引了众多客户主动前来洽谈业务。公司电动化空港装备已经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报告期公司加大电动产品在国际上的推广和销售,顺利交付亚洲、欧洲、南美洲等机场,在德国慕尼黑等国际空港装备展会上,公司产品获得众多国际客户的交口称赞,随着全球碳排放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公司产品示范效应,国际电动空港装备市场将会不断扩大。全年取得订单6.21亿元(包含销售给境内公司再进行出口的订单),同比增长352%。2023年公司产品服务的国家和地区从年初70多个增长至90多个,广泰智造服务全球的愿景又迈进了一步。

报告期,公司数字化转型加速,精细化设计、精益化管理进入深耕区,推进“六化三少一轻一率”,全面赋能打造好产品。合同新产品完成22项工程设计,储备研发产品完成16项方案设计和17项工程设计,投放市场5项新产品。实现超视距远程设备部署31套,使工厂远程调试成为常态;无人驾驶转运车和行李牵引车已经在客户机场测试;换电式储能电源系统交付客户,公司产品进入储能新领域;电动无拖把飞机牵引车获得机械工业设计金奖,并成功交付客户;取得7个产品的欧盟CE认证,保证公司产品顺利出口。

(二)应急救援装备产业

1、消防救援装备

报告期,全资子公司面对各地政府机构财政紧张的市场环境,按区域负责制,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公司在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获得丰硕成果,压缩空气泡沫车、登高平台消防车、泡沫消防车3款产品名列技术创新奖首位,举高系列、自制底盘机场主力车等产品在展会上获得客户意向订单,举高类消防车实现系列化投放。全年完成14项产品技术改进和创新,4款新产品推向市场。单车集成式供排水消防车和飞机救援消防车获得科技创新三等奖;国内首创无人驾驶消防机器人,自带灭火剂,实现主动路径规划等智能化功能;国内首创双吸口负压耦合b类泡沫混合系统,彰显了公司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强大优势。同时提高消防车信息化水平,实现机场快调车、城市主战消防车等车辆并入车联网系统,可随时监控车辆状态性能。

2、消防报警装备

报告期,全资子公司坚持以扩大市场份额为核心的市场开拓,继续稳定现有重点代理商业绩。策划并实施新地产客户和行业直销项目的开发,新开发代理商9家,完成多个高铁站房及四电项目,取得新疆机场地铁吸气式项目订单;同时聚焦智慧消防平台市场,完善产品谱系,完成智慧消防平台在钢铁行业的定制化部署,并实现在山东铁路系统的应用。研发方面,开发计划21项,完成15项,特别是成功研发行业首创的消防智能巡检机器人,得到业界一致好评。

3、移动医疗装备

报告期,全资子公司广泰医疗科技秉承“市场第一,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打造应急医学救援及制氧领域第一品牌。公司在国家大应急、紧急医学救援等政策指引下,持续深耕紧急医学救援这一蓝海市场,将产品形态由单一移动车载往方舱医院、应急医学救援整体解决方案进行转变,将产品应用从单一陆地向海陆空三维立体空间进行转变。

报告期,根据《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各地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都处于遴选、筹划阶段。报告期末,公司中标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野战医院车辆和帐篷采购项目,该项目为移动医疗(应急救援及院前急救)行业内单次最大中标金额项目,也是国内落地首个移动医院,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效果显现;同时中标威海市应急背囊化小分队项目,应急医学领域产品线进一步补齐并实现落地应用。

4、民用无人机装备

公司紧跟国家应急救援市场需求,新研发大载重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已经完成多项测试,另一款大载重无人直升机已经完成样机试制。前述无人机可根据任务需要搭载多种类型载荷设备,应用于消防灭火、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领域。如:可搭载物流运输箱满足物流场景需要;搭载救援担架、安全舱以满足应急救援需求;搭载灭火弹以应用于森林消防;搭载消防水带以满足城市高层住宅灭火需求等。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空港装备产业

(1)国内航空运输业处于黄金发展期

根据《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新时代民航强国发展的战略进程为:2020年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2035年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的跨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从多领域民航强国向全方位民航强国的跨越。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求民航到2035年,国家民用运输机场达到400个左右。基本建成以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核心,区域枢纽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支持交通装备制造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现代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带动国产航空装备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强化交通运输与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相互支撑。另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我国将在2025年左右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客运市场,到2037年中国民航市场的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6亿人次。《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也提出,到2035年,我国民航运输旅客运输量将跃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四分之一。

根据《2023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统计数据,2023年,国内民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连续4年超千亿;新建迁建5个机场,运输机场总量达到259个。除新建机场外,原有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也都在不断增加,最高甚至增幅达到300%。

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民航要为实现由单一民航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跨越奠定基础。其中2023-2025年是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要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市场,释放改革成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加快提升容量规模和质量效率,全方位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运输机场数量提升为270个,2035年计划提升至400个左右,增速提升明显。机场数量和规模的扩容和存量设备的更新将为公司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还明确,要优化机场地面服务保障标准,要以枢纽机场为重点,缩短航班截载、旅客步行时间,提高近机位靠桥率,缩短与其他交通方式间、航班间中转衔接等出行全流程时间。千万级以上机场近机位靠桥率将由2020年的75%提升至2025年的80%,这将进一步增加旅客登机桥的市场需求量,同时会带动桥挂静变电源、空调的需求量增加。

国内民航业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恢复提速,并且延续到2024年,根据民航局统计,2024年1至2月,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2.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1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129.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1.8%、44.4%、38%。民航业的恢复发展,带来空港装备市场需求的加速释放,公司取得订单金额也大幅增长。

2024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特别是要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过去几年,国内空港装备市场已经积攒了大量的到期需要更换的装备,在该政策的促进下,预计将会有大批量设备进行更新采购。

(2)支持低空经济发展,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提速

2023年对于我国整体低空经济产业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国家接连针对低空经济产业出台多项重点政策。如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的首部专门行政法规,规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新能源航空器作为低空经济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强调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创新前沿的热点产业,低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不少地方的支持鼓励,各地方政府迅速响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

低空经济产业是由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而来的衍生行业,在低空经济一词首次纳入国家规划前,最常提及的关联词是通用航空。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到690家,通用机场449个,运营航空器2900架,有统计的民用无人机全年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大概有2000家,运营企业1.9万家。在美国,通用航空主要活跃在大都市外,拥有185000架商务、公务和个人飞机的通用航空企业服务遍及美国的18000个航空港,在美国大都市的800个航空港也有通用航空频繁穿梭的足迹。与美国相比,我国通用航空差距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预期,到2025年在册通用机场数达到500个,通用航空(有人机)企业达到630家,通用航空器在册数3500架。展望2035年,通用航空有力支撑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通用航空市场充满活力,基础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全体系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无人机产业生态圈基本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民航行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到2027年,中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在上述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通用航空建设将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通航机场建设也将提速。公司在2015年就开始进行通航机场地面设备布局,研究编制了《预开发通用航空地勤设备系列型谱》,并着成功在部分通航机场形成小批量销售,技术和产品储备充足。随着低空经济不断发展,通航机场采购需求持续增加,该业务该会成为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3)碳中和、电动化趋势打开行业天花板

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的明确态度之后,推动污染源治理、减少对石化能源依赖就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重要的任务。

根据我国《“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规划》,持续深入推进机场运行电能替代,安全高效使用电动设施设备,减少航空煤油和汽柴油消费,加快淘汰机场场内老旧车辆设备。到2025年,机场场内电动车辆设备占比达到25%以上,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机场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设备使用率稳定在95%以上。

近几年,特别是2020年以来,国内电动化空港装备占比逐步提升,重点区域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