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3月20日讯(记者杜方奇)3月19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新闻发布会。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品,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支部书记马运福,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纪伟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纪伟就相关部门在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将重点开展的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纪伟说,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民心所向。2025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工作思路,聚焦工业企业绩效评级提升,提高服务企业发展水平,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奋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升级版”。
一是开展春季扬尘攻坚行动。强化源头管控,对全市在建工地实施动态清单管理,扩大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范围,整治渣土车未密闭运输、带泥上路等违法行为。对pM10浓度超标的重点片区实施靶向治理,运用走航监测车及无人机巡查,实时推送污染热点至“枣庄大气快速联动群”,成立扬尘办实行“周通报、月排名”,对屡查屡犯问题实施约谈。
二是开展臭氧污染“强基行动”。抓住一季度夏季臭氧污染防控“窗口期”狠抓治理,为打赢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赢得主动。狠抓活性炭更换质效,建立重点企业活性炭更换台账,对重点行业实施“更换周期+吸附效率”双管控。攻坚低效设施改造,排查光氧、低温等离子等低效技术应用情况,全面完成低效设施升级改造。
三是持续推动移动源管控走深走实。强化部门协同,压实属地责任,打通淘汰工作难点堵点,确保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国三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持续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抽测,深化重点企业移动源治理,大力推进移动源新能源化。常态化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装置检查,全年实现加油站检查全覆盖。持续实施夜间卸油减排措施,推动完成新一轮活性炭更换,确保油气稳定达标排放。
发布会上,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支部书记马运福就相关部门今年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打算回答记者提问。
马运福说,2025年,相关部门将继续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更高标准推进碧水保卫战。
一是全力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紧盯守牢水质目标底线,对滕州城郭河群乐桥、北沙河王晁桥和峄城沙河贾庄闸等易超标断面,制定“一断面一策”实施方案,清单化、责任化推动断面水质改善。围绕冬春季枯水期河流水质保障、汛期水污染风险排查,加强断面水质预警监测,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有效降低河流污染负荷。
二是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开展雨污合流制管网清零回头看,全面排查修复污水管网,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新扩建及提标改造,实现全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准Ⅳ类。推进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工程、污水管网互联互通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初期雨水收集处置工程、河流生态补水工程等,推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有效衔接。
三是开展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检查。对全市现有10条城市黑臭水体逐一开展现场检查,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对城市内水体开展水质监测,发现疑似城市黑臭水体进行认真排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四是巩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成效。深化监督管理,抓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标准文件的宣贯落实,规范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程序,探索构建“查、测、溯、治、管”全流程管控体系,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质效。
五是抓好入湖河流水华风险防控。严格落实南四湖流域水华风险防控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方案,重点抓好重点河段水华监测及预警、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畜禽养殖污染管控等问题,削减入河污染物,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风险。
六是防范化解重大环境风险隐患。围绕常态化巡河、城镇雨污管网排查、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等方面定期开展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强化污染源管控,特别是加强化工园区监管,严厉打击偷排偷放、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环境违法行为,消除污染风险隐患。深入实施“一河一策一图”,构筑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防控体系,保障水环境安全。
随后,马运福就生态环境部门将有哪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回答记者提问。
马运福说,民营经济不仅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在污染减排、节能降碳、保护生态、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在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强化便企、惠企、助企措施,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优化生态环境准入机制。积极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为民营企业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提供精准环境可行性预判指导。进一步优化项目环评审批,压缩审批时限至法定1/3以上,推行环评打捆审批,简化总量指标管理,减少项目审批制度成本。落实环境要素保障机制,开展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交易,保障项目要素需求。
二是创新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将各类计划性检查纳入“双随机、一公开”范畴,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民营企业日常生产的干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科技手段,强化实时分析、智能研判,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及时预警,推动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完善差异化监管体系,提质扩容正面清单,落实首次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制度,助力打造更加包容、更具活力的营商环境。
三是强化技术政策帮扶措施。结合企业需求,积极开展“送法规、送政策、送技术”服务民营企业专项活动,通过精准帮扶和“问诊”指导,帮助民营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帮助企业规范生态环境安全管理、化解风险隐患。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污染治理项目纳入上级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