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南充市 > 正文

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热点观察

日期:2025/9/23 22:44:12 浏览: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教育强国”主题主线,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不断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教育公共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梳理重大教育活动和政策文件等,回顾总结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形势、新进展、新成就、新趋势,以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加快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2024年,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动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走深走实。

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学生,鼓励他们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同月,教育部召开2024年度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指出要紧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主题主线,全面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10月,教育部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经验交流会,强调要把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作为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过去一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广大青少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二是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强调健全优化思政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推进路径。过去一年,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三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要求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4月,民族教育工作部署会召开,强调要坚定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过去一年,全国教育战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面向未来,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要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构建基于身心健康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质增效,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2024年,教育系统统筹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发展,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一是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激励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10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同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要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11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希望中山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化学科布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贯穿全年的重要工作。2月,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增设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等24种新专业。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对本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部署。4月,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召开,计算机“101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学等8个领域建设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期印发,提出加强理工农医类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过去一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持续优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是衡量教育是否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转让许可数量达到5.5万次,同比增长19.1%。2024年度《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2023年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等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高达2054.4亿元。过去一年,教育系统以产学研用为纽带,健全成果转化平台服务机制,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三是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2024年是我国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关键之年。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为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7月,教育部召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目前已建设8个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过去一年,职业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线,深化综合改革,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面向未来,高等教育要优化布局,重点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解决供需错位问题;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办学关键能力,提升适应性和匹配度;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点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3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2024年,教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提升我国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双减”成果、数字化赋能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是教育公共服务的首要问题,对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4月,教育督导重点工作部署会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将2024年作为督导“改革年”,引导各地将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上来。同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化报告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切实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过去一年,教育战线聚焦“扩优”,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逐步缩小,教育公共服务的根基持续夯实。

二是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双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2024年2月,教育部印发《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鼓励、支持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校外场馆(所)开展校外培训,满足学生合理校外培训需求。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肯定了“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12月,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过去一年,教育系统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实现了“双减”向“双升”的转变,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有效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正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三是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2024年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第三年,也是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2024年3月,教育部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同月,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举行,启动实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等。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举办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开辟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新路径,直接参加活动达到1.14亿人次。教育部近日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过去一年,教育系统持续推动教育变革创新,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不断扩大,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面向未来,要结合人口变化新趋势做好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布局,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提升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精准度和使用效益;要持续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规范校外培训办学秩序,巩固提升“双减”质效,提升科学教育水平;要建好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老年大学、数字大学的布局和建设。

4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2024年,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力量,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需的精神支柱。2024年2月,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启动。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11月,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宣讲(港澳站)在澳门举行,通过教育家精神的高位引领,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设定新标杆。一年以来,教育系统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努力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

二是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教师队伍质量决定了教育强国建设的质量。202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6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培训班,以县为单位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开设近4000个分课堂,全面提升了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的政治能力和办学治校能力。7月以来,教育部深入推进实施“国优计划”,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3所高校开展第二批试点。11月,全国人工智能助推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贵州:网络普法向“新”出发09-23

    “你在婚前竟然不告诉我你患有重大疾病,我要申请撤销婚姻关系!”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司法局的大屏幕上,一条普法情景剧滚动播放,吸引了不少来办业务的市民驻足观看。……

  • 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热点观察09-23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动……

  • 攀枝花市构建“三个体系”护航森林草原防火期09-23

    来源时间为:2022-11-1攀枝花市围绕确保不发生重大人为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的重要目标,持续构建“防燃与备燃协同、人防与技防融合”现代化治理体系,成功……

  • 【诚信宣传】国家税务总局六盘水市钟山区税务局开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宣讲活动【诚信宣传】国家税务总局六盘水市钟山区税务局开展09-23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六盘水市钟山区税务局(以下简称“钟山区税务局”)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契机,组织开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宣讲活动。本次专题课堂聚焦“……

  • 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呼吸系统诊疗技术提高班”在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圆满落幕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呼吸系统诊疗技术提高班”在宜宾09-23

    来源时间为:2025-09-09近日,由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主办、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承办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呼吸系统诊疗技术提高班”顺利结束。来自全市各级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