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7-02
在青少年抑郁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今天,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生在面临更大的危机。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这是一份每年都会更新的报告,但今年的报告中,有一个发现尤其引人注意——在《2024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中提到,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生,抑郁风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孩子,比他们的同龄人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风险更高,学业适应更困难,心理创伤发生率更高,行为问题更显著。
这次调查,是近年来我国关于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全面的调查之一。上百位志愿调查人员,去到了全国东、中、西部的10个省/自治区,每个省选择两个经济欠发达县,再在这20个县域,随机抽取了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邀请他们作答,获得了13992份有效问卷。
具体实施这项心理健康调查的,是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从2006年开始,这家基金会一直在做与乡村教育相关的工作,“关注农村教育,推动农村发展”。青海、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那些偏远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足迹。
成英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土雪,出身陕西农村,曾经是中科院的一位科研人员,常年穿行在大山腹地,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18年前辞职,开始全职做公益,依然在这些地带活动,只不过,他关心之事,变成了教育与孩子。
今年6月初,《人物》与土雪聊了聊这次心理健康调查,也聊到了他所见的乡村教育的现状:城挤乡空、撤点并校、低龄寄宿、隔代养育、手机沉迷……在谈话中,土雪谈到了他见过的那些乡村学校,那些宿舍有着怎样的光线、气味和湿度。这些经历使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帮助这些孩子们走出心理困局。
以下是土雪的讲述——
经济,依然是与心理健康最相关的因素
疫情之后,全社会都特别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在全国各地也有一些事件发生,我们也很想去做一些工作。我们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一直有合作,刚好,2024年他们要做这个调查,我们就参与进来。
我们组织了上百位志愿者,从去年4月底开始,在全国东、中、西部的农村学校调研了1个多月,调研地区所在地也有150多位老师协助、参与。这么短的时间,拿到这么大的样本量,是非常难得的。
其实在2009年、2020年,我们也做过类似的调查,只不过之前两次样本量在一千人左右,这次有一万三千多人。3次使用的都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制定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3次对比,会发现一些很明显的变化——
总的来说,农村学生的抑郁率增加了。2009年,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相加的比例是17.6%(2009年的数据因为时间久远,受访者这里有的只有二者相加的总和);2020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6.2%和3.8%;到了2024年,数据增长到了21.5%和8.1%。
我们分析发现,经济状况,依然是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
只有4.8%的学生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很宽裕,62.2%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中等,8.6%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抑郁和焦虑风险都比家境宽裕的学生高,甚至高出了一倍。
这次调查中,我们见到了很多“灯下黑”。
比如在广东,我们去了粤东北、粤西北和粤西南地区,有的农村高中在山区,距离县城都还有一两个小时车程。午饭时间我在校园闲逛时,有个女生问我:“你是领导吗?我给你反映个问题,我们学校宿舍条件特别差,你可以参观一下吗?帮我们改善改善。”学生们住的是8人间,宿舍硬件条件并不好。他们图书馆里的书很旧,全都泛黄了,而且明显是很多年前买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书,但课间还是有很多同学去借书。
还有河北,我们去的都是全省GDp靠后的县,比如赞皇县、平山县、赤城县,这些名字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我们也发现,这些地方的学生其实过得比较艰苦,需要关注和支持。
还有一点我很吃惊——2024年调查显示,79.5%的农村学生父母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这么多父母都没上过高中,那他们的孩子,上高中之后怎么办?农村没有辅导班,在学业方面,孩子们也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代际传承的问题。这群父母应该都是80后、90后,当年没考上高中,留在了本地,他们的孩子长大了,又有很大比例上不了大学,又会留在本地。他们才是真正建设家乡的那群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到他们。
不过,这次调查也有比较好的一点,那就是“留守儿童”的比例下降了。
2009年我们调查,父母都外出的比例比较高,但这次的调查,只有7.5%的家庭,父母二人均外出半年以上(其中河北省父母都在家的比例最高,湖南省父母都在家的比例最低)。因为有父母在身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学习表现,以及家庭给到的支持,都会更好。而且大趋势是,孩子年级越往上,父母回家的比例越高。这也可能和这几年的经济情况有关,在外面挣钱不易,家乡也慢慢发展好起来了,很多人都回了老家。
最后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手机问题。虽然这份报告里提到,农村孩子对手机的成瘾程度比城市高(10.8%的学生表示,即使没在使用手机时,心里也会想着手机),但据我了解,其实现在手机不能进校园,而且我们所熟悉的这些地区的孩子们,很多其实是没有手机的,他们没有钱买手机。
我们这次也做了统计,想知道最让他们开心的事情是什么,高频词汇前十名分别为:朋友、一起、成绩、出去、放假、妈妈、家人、同学、过年,最后一个是学习。至于最令他们烦恼的事情,男女学生有不同,困扰男生更多的是作业,女生更困扰的,是人际关系。

生活质量的底线:厕所、热水与一盏路灯
我们从2005年开始做助学,到今年已经20年。现在在全国30多个县做项目,每个月都在外面走访。从我的经验来看,要让孩子们心理健康,首先就是让这些最偏僻的孩子,生活有保障。
好消息是,普遍来说,孩子的吃饭问题基本都解决了,学校有营养餐,政府每天补贴5块钱。但还有很多方面是可以改善的。
这次我感受很深,亟待改善的就是学校厕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3%的学校厕所卫生一般,5.1%的学校厕所卫生有点脏,3.4%的学校厕所卫生非常脏。)而数据分析发现,卫生情况越差的学校,学生的抑郁情绪越高,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越高。
学校厕所可以脏到什么程度?就在今年,我们去云南的一个中心小学,学校可不小,大概有几百人,外观还建得很好。我们本来工作完,要回县城了,因为是自己开车,要赶很远的路,就想去个洗手间。到厕所门口遇到一个男孩捂着鼻子正往外跑,一进去就看到,那个旱厕里面,没有自来水,整个味道(很难闻),人都很难走进去。
前段时间,我们还去了河北张家口一个县,是北京对口帮扶的地方,离我们办公室不过两个小时车程。他们的一所农村初中,厕所条件也很差。校长跟我说,你看我们的厕所是旱厕,几百个学生,蹲位又有限。夏天有气味,又有蚊虫,非常糟糕;冬天又冷,如果用水冲厕所会冻住。校长说他想改造,但是要花100多万。你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上厕所都很难受,怎么上好课?
再比如用水,有一部分的孩子,一个月才洗一次澡(这次调查发现,7.5%的学生每个月洗一两次澡,0.9%的学生更长时间洗一次澡)。13000多学生参与调查,8.4%也是1000多个孩子,不是少数。
我们走访过的很多学校,甚至是寄宿学校,都不见得有热水。两年前,我去过一次云南巧家县,当时是6月份,山下县城有35度,但是在山上2000多米的乡村学校,气温就只有十几度了,穿一件衬衣都起鸡皮疙瘩。当时正是傍晚时分,我看到几个女生直接打开水龙头,用冷水洗头,看着都冷。那还是夏天,那冬天她们怎么办?

还有就是棉衣。这两年还是有很多农村学校向我们申请棉衣。像甘肃通渭县,我有一年11月去那边,零下20多度,很多孩子其实连校服都买不起,因为全套校服加起来也要几百块,对一些家庭来说是很大一笔钱。
甚至还包括路灯。你别看现在很多学校,占地面积很大,看起来楼建得很好。其实很多寄宿的学生,晚上都要去很远的地方上厕所,路上没有灯,所以我们给很多学校捐路灯,这些实际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
还有学校的办公条件。最近这些年,其实乡村教师的心理抑郁情况改善了很多。2015年到2020年,乡村教师的工资有了大幅提升,至少在我知道的云南和甘肃,老师们的工资已经有大的改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但办公条件还是有待改善。有的学校没有可使用的打印机、老师没有办公电脑,这都非常影响办公效率。
但去了这么多学校,一比较就会发现,无论外部条件怎么样,在一所学校里,微小的气候都很重要。学校管理做得好不好,是看得见的。
我印象特别深,2022年,在西南地区某省,当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给我看了两个视频,都是关于打架和霸凌的,这都发生在一所农村初中。
第二天我去了这个学校,在校园里逛,走到那个打群架的男生宿舍门口,哇,味道真是特别大。宿舍是教室改造的,面积不小,上下层大通铺,住了三四十个学生,里面特别脏,污水、垃圾……而且学校还是从校外请了保洁的。
2019年的暑假,我们也去过这个学校,当时看见宿舍也很脏,校长解释说是因为毕业放假了,学生撕书本到处扔,所以很脏。但这次去,明明学校在上课,还是这么乱。这根本不是花钱能解决的,真的跟学校管理关系很大。
这个地区,也是我们去过的辍学率比较高的地区之一。那里有很多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抽烟、打架、喝酒。
还有一次,我去广西一个学校,看到学生宿舍的玻璃都破了,当天正下着大雨,房间非常潮湿,积水明显,孩子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非常不舒服。去年冬天,我们在山东一个学校,8人间的宿舍,我看到有一个阳台,一米宽,居然有一床被褥在那儿放着。我就问校长,孩子怎么不睡床,睡那个地方?校长说,可能孩子觉得那里舒服,或者就是想一个人待着。
其实小小一个宿舍,能看到非常多的问题。现在很多孩子,一年级就开始住校,谁会照顾自己?做得好的学校,能看到很多细节——首先宿舍肯定很干净,物品摆放比较整齐,有的会给孩子们准备衣柜,让他们有地方放东西,宿舍会比较温馨。只有老师管得好,孩子才能养成好习惯。这都是很重要的细节。
前段时间新闻也提到,现在一些孩子有便秘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得把学校厕所蹲位不够、如厕难的问题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解决了,让他们有质量地生活了,再谈他们是不是开心,是不是快乐。

离婚、吵架、不理解,父母如何影响孩子
这次我们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家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我先讲两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们在甘肃临夏开展工作很多年了,有个东乡族女孩我印象很深,她的名字很好听,叫玉珍。十年前,我们在当地家访,玉珍当时在读初三,她家人不让她上高中了,要让她早早结婚,她绝食抗争,一个星期之后,她父母妥协了,但是和她定了一个赌约——你要读高中,可以,必须要考上大学。
后来,玉珍考上了西北师范大学,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子,毕业之后在临夏当地的电视台工作,后来又考编,现在回到自己的母校做老师。她非常坚韧、坚毅、开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玉珍这样的人是少数,她的很多同学,都是很早就结婚了。有些复杂的情况是我们很难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