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赞皇县 > 正文

热点观察|乡村学生的心理困局

日期:2025/9/23 12:14:18 浏览:

改变的。

另一个事就发生在最近。前几天在甘肃通渭,我去学校一对一面谈候选拿奖学金的孩子,有个读高中的女孩子,成绩不是很理想,在本科边缘徘徊,但是我没想那么多,说话还挺严厉的,说她需要更努力一些。这孩子看起来很开朗阳光,笑着说,自己哪里确实做得不够好,我以为这么开朗的孩子,家庭应该很幸福,至少父母是在的,肯定是不悲惨的。

我们开车一个多小时,去她家里,到了才知道,她居然是个孤儿。她父亲好几年前去世,母亲也离家出走了,兄妹三个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们在县城的一个死角,租了个大开间,三个孩子,两个老人,就住一间房,房子还在漏雨。她爷爷刚做了手术,全家就靠奶奶打工,再加上低保,就这么生活。我们刚进门,奶奶就绷不住哭了。

后来我心里挺难受的,这样的孩子,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和压力,能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这么坚强,真是不可想象。我们能给她的支持微乎其微,让人惭愧。

总的来说,我们这次的调查发现——在其他变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庭有问题,包括留守、家庭困难、父母离婚、经常吵架、犯罪入狱、家中人有残障等等,那么孩子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都会提高。这些孩子,在学校被欺凌的概率也会高很多。

有一组数据其实很有意思。我们问孩子,遇到问题最先找谁?接近一半的孩子,最先找妈妈,然后是爸爸,接着是朋友和同学,最后才是老师。但是我们调查老师,他们却认为,孩子遇到问题会最先找他们,这就是一个信息差。

所以孩子最依赖的还是家庭,父母要是在家,孩子的学习习惯、情绪,包括受伤、被霸凌的情况都会减少,至少多了一个安全发泄的出口。他们会觉得自己有依靠和支持,也有人告诉他们对错和最起码的规范。

但现在,农村的情况很复杂。这次调查,学生父母的离婚率在15%左右,其中9.5%是离婚,剩下的是“不知道”和“其他”。这个“不知道”和“其他”,很真实,现在很多农村夫妻有了矛盾,妈妈就会离家出走,爸爸也不会留在家里,剩下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所以孩子该怎么形容父母的婚姻?是离婚吗?好像也不准确。

现在很多学校都集中在县城或者城镇周边,农村孩子要去县城上学,交通要钱,住宿要钱,吃饭要钱,这都会增加他们辍学的几率。

而且义务教育阶段之后,高中阶段,对一些家庭来说是非常昂贵的。一个学生一年要花10000到15000元,其中学费3000元左右,每月生活费700元左右,加上资料费、试卷费……甚至对很多山区的孩子来说,交通费都是很多钱。

我知道的最极端的案例,是在西南某地,孩子们从县城学校回家(乡里以前还有初中,现在只有小学了),坐面包车,300多公里,单程要280元一个人。所以我们的调查里,有孩子说自己一学期才回一次家,这很真实。

你要是经常去农村,可能会知道,有的村子里,家里房子造得好的,基本都是外出打工的,家里看起来特别困难的,都是在供几个孩子读书的。十年前,我们去广西、湖南很多地方,看到墙上贴的标语都是,“读完初中再打工”。

而且父母其实是最精明的经济学家,举个例子,一个家庭里面五个孩子,一般情况下,肯定会让男孩子去读书,其次,会让成绩最好、最优秀的孩子读书。在他们没有能力的时候,不可能让所有孩子都上学,在今天,依然是这样。

具体到家庭内部,我们调查的13000多个孩子里,有96%的父母知道孩子在上几年级,87%的父母知道孩子的成绩,但是只有50%的家庭,父母知道孩子遇到了困难。这些数据,都来自于孩子的报告,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无论是孩子还是教师,都需要帮助

我们在这些地方工作这么多年,现在其实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这群乡村的孩子,挫败感是非常强的。

你仔细看我们这份报告,学习成绩这部分,40%左右的孩子成绩在60分及以下,只有不到10%的孩子成绩在80分以上。就像林小英老师所说的那样,不及格的这些孩子,他们认为自己是被放弃的。

所以我们一开始做公益,就想得很清楚——从乡村选孩子,选拔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只要考入高中,每学期给1500元奖学金,助他们跨过初升高的那道坎,一直支持到他们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有人会觉得,从乡里升到县城高中,差别不大,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对乡村的孩子们来说,县城就是大城市,从穿着、学习用品,到学习习惯、英语等各方面,他们和县城孩子差距就是很大的。怎么适应县城的生活,怎么取得好成绩,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会有心理问题。

从他们身上,也会看到不同的走向——有的孩子越做越好,能够进入年级前200名,甚至进入前50名,这已经非常厉害了,考大学基本没问题了。但还有很多孩子,高一时300名,高二就下滑到500名,如果没人关注他们,不好好调整,考大学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我们每年的夏令营,一般选高一升高二的孩子,带他们到北京和上海,希望能在这个阶段帮助他们。昨天,我还去了北航、国家天文台和中科院踩点,安排今年暑假游学的路线。每年,我们带三五十个孩子出来,这当中可能有一半的孩子,最后还是考不上大学,但至少他们见过了大城市是什么样子,总比不见好。

我们的26个项目县,有的地方,高考成绩真的很不理想。比如云南巧家县,它和云南会泽县一山之隔,但是会泽每年本科上线几千人,巧家才100多人。而且就算上了大学,绝大多数人也就读到本科,他们期待的就是几千块工资的工作。

包括马上开始填报志愿,很多地区,家长会花几千块钱找人帮忙。对家长来说,报志愿也变成了一个消费焦虑,你不找人,好像就变成了对不起孩子。所以我们也会在这方面帮助他们。

我们支持过一个新疆的女孩,去年有一天,她突然加我微信,告诉我,她考到了苏州科技大学。我当时的感受就是,她能考出来,很厉害。其实很多孩子对外面是有恐惧的,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那个女生,之前通过我们的项目知道了苏州,她报考的这所大学,在苏州当地就业很不错,她的人生就改变了。最近暑期,我还正在帮她联系实习。

除了帮助孩子,我们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培训教师。因为只有老师发展了,开拓了视野和眼界,才会更好地帮助孩子,让孩子们有质量地生活。

每年我们都组织一批农村老师,去北京、苏州、南通等地学习。有一次,我们安排了一批乡村老师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跟岗,发生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们公众号收到了育新学校学生的建议,希望老师们说话声音小一点,不要在洗手间抽烟。老师们也说,北京的学校好静,安静,也干净。

我们带老师们去参观C919大飞机,看大国重器,去不同的大企业,每人发一张卡坐地铁,认识感受大城市。去国家大剧院看剧,有的老师会开玩笑说,「哎呀,我们听不懂」,看芭蕾舞的时候,有人会睡着。

但我觉得,很多老师是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来北京,北京对他们来说太远、成本太高,还是要带他们都看看。

他们看过了,知道了社会和行业会怎么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也会惠及孩子们。参加过培训的老师跟我说,她自己看过了苏州园林,上课再给孩子们讲,感觉完全不一样,不看不知道,看了之后就会有改变。

留下的孩子,与他们的出路

这两年,我们也发现一些做得很好的地方。比如湖北省,已经在全省推行心理健康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心理健康读本,是华中师范大学编的,而且一直在更新。这样的教材,其实完全可以跟其他省份去。

我们去到安徽有的农村学校,教室里有植物角,每个孩子带一盆花,各种各样的花,写了“植物笔记”,很温馨,这就是他们在共建自己的空间。这就是校园文化。

我们还去了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县城小学,尽管周围都是平房,但校园布置得很好,操场地面设计成了迷宫的形式,墙上都是孩子们的书法和画画作品,每面墙都会说话。这就是学校管理者做得好的地方。也有研究表明,校园文化墙和校园布置,可以提升孩子们10%以上的成绩。至少我们肉眼可见的,孩子们很有礼貌、很开心。

我们也支持了一些地方的校本课程开发,比如在甘肃通渭,有一位老师体育课上得很好,在有限的条件下,用有限的器材,把体育课上得很精彩;在云南巧家,有一位美术老师写了一本书,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在湖南通道县,这是一个侗族自治县,我们支持他们的侗族文化进校园;四川木里县俄亚乡是纳西族聚居地,我们就支持纳西族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至少有一些精神上的滋养,有一些根在这儿。

高考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本来就是很难的。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其实我们没必要强求。这就谈到了另外一个关注度比较小的群体,我们已经开始在做了——职业中学。

在一些省份,50%的孩子上高中,50%的孩子上职校,后者其实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人去职校呢?要么经济条件差,要么学习能力差。但这些孩子,恰恰是最后要留在本地的孩子。即便是出去打工了,他们慢慢也会回流,最后大概率要回老家生活。

我们现在也希望为他们做一些事情。首先是在职业中学发放奖学金,另一方面,和他们交流、给他们一些帮助和支持。或许有一天,他们毕业后要出去打工。但其实打工也需要帮助,怎么打工?去哪儿打工?打工也有技能,也需要技巧。

我们跟很多企业有联系,比如在无锡有一家大型纺织厂,从印染到成衣,是全自动化的流程,正常双休,包吃住,加班另外计费,6000多元一个月,愿意接受我们乡村的孩子,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当我们把信息,给到我们在湖南的一个项目县时,他们不相信居然有这么好的事情。我当时就觉得很难理解,他们特别向往广东和深圳,也更愿意相信原来那种找工作的方式——给老乡几百块钱介绍费,去广东的工厂,什么玩具厂、眼镜厂,我去过那些工厂,月薪3000多,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经常加班。所以我觉得,这些信息差(导致的遮蔽)其实挺可惜的。

如果最后要总结,基层教育中,此刻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我依然最想强调的就是,关注那些最偏僻地区的学生。这非常紧迫和现实。那些留在偏僻地区的孩子,也是家庭条件最差的孩子。这些学校,要么经费不足,要么支持力度不够。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教育部门应该真正尽到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校长非常重要,会直接关系到老师的状态。去不同的学校,你能看到校长和老师的关系不一样,有的很融洽,有的却距离很远。

在升学应试的大导向之外,关注这些孩子。或许他们不会成为应试竞争中的赢家,无法战胜大城市的孩子,但是也应该让他们在学校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活得有质量,感受到温暖和被爱,因为他们是最后留下的人,是真正建设本地的人。(人物文|林松果)

431610462025-07-0210:07:01:0林松果热点观察|乡村学生的心理困局心理青少年抑郁乡村学生8061013425热点观察热点观察

/news/UploadFiles/202509/2025092312141724.jpg

/news/UploadFiles/202509/202509231214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多维发力激活消费“主引擎”−理论研究−宣讲家网评论−宣讲家网多维发力激活消费“主引擎”−理论研究−09-23

    来源时间为:2025-05-30编者按: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巨大潜力所在。本文立足政策导向与实践需求,从多个……

  • 热点观察|乡村学生的心理困局热点观察|乡村学生的心理困局09-23

    来源时间为:2025-07-02在青少年抑郁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今天,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生在面临更大的危机。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心理健康蓝皮……

  • 市教育局、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第十届石家庄市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法治素养竞赛和演讲比赛市教育局、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第十届石家庄市中小学生09-23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法治教育,普及宪法法治知识,培育宪法法治观念,弘扬宪法法治精神,9月12日,市教育局、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第十届石家庄市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

  • 科学进万家,科普正当时09-23

    科学进万家,科普正当时陈静文王翔2025年09月15日09:42_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小字号在甘肃省定西市日前举办的“山海相依,筑梦蔚蓝”山东青岛·……

  • “如果我们拥抱自然,自然也会回馈你”(环球热点)09-23

    来源时间为:2025-05-28在“6·5”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多国青年点赞中国植树造林成就——“如果我们拥抱自然,自然也会回馈你”(环球热点)彭训文焦雪桐周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