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敬亭山研学基地体验宣笔制作
暑期以来,我市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各地精准对接市民与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精心打造特色“文旅大餐”。从山水间的诗意“村咖”到非遗研学的沉浸式体验,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推动暑期文旅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火热态势,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山水间的“村咖”
激活乡村旅游新引擎
在泾县的青山绿水间,“村咖”如雨后春笋般萌发,成为乡村文旅的闪亮新名片。这些扎根乡村的咖啡空间,凭借独特的文旅体验赢得游客青睐,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打卡,更带动餐饮、住宿等旅游关联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激活乡村旅游的新引擎。
近日,走进位于皖南川藏线上的“空空里·临崖艺术空间”,不由眼前一亮。这家藏于山腰的咖啡店,由风景道观景平台底部空间巧妙改造而成。沿观景平台拾级而上,视野豁然开朗,透过一整块落地窗,远处的层峦叠嶂与脚下的悬崖峭壁尽收眼底,飞鸟不时穿梭其间,构成了一幅动态山水画卷。
“在这吹着山风喝着咖啡,时间都慢下来了。”游客张婷说,她与朋友在短视频中看到此处景致,特意驱车前来打卡。
“‘村咖’有别于传统乡村业态,我们聚焦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打造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带来新体验。”“空空里·临崖艺术空间”主理人赵倩坦言,自开业以来,咖啡店日均销量稳定在两三百杯,节假日等高峰期更是突破1000杯,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而在蔡村镇月亮湾村,“瀑布咖啡”则以“亲水+打卡”的设计圈粉无数。整栋建筑采用透明玻璃墙面,游客可360度观赏周边风光。沿小溪设置的特色卡座、与瀑布相映的景观,让店里的每个角落都是“出片点”。咖啡店负责人施兆灏透露,该项目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将一座废弃山头改造成集民宿、咖啡、户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体,“店里的每个角落都用心设计,希望能让游客在自然中感受惬意,用镜头留住美好时光。”
如今在泾县,“村咖”已从零星点缀发展为产业集聚。该县累计开设乡村咖啡馆86家,其中2024年新建的就有25家。该县还发布了安徽省首个县域乡村咖啡手绘地图,为游客提供清晰指引。据统计,仅皖南川藏线月亮湾段就实现每公里1家“村咖”的密集布局,带动大批青年返乡创业。2024年泾县“村咖”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实现收入3900多万元,撬动关联旅游消费约1.5亿元。
一杯咖啡巧妙串联起山水田园与城市消费,将咖啡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场景,成功探索出“轻业态撬动大发展”的新路径,让乡村在烟火气中焕发新的生机。
沉浸式研学游
“寓教于游”解锁新体验
暑期的研学之旅同样精彩纷呈,吸引各地研学团队前来体验。
这个假期,一批批来自各地的学子走进中国宣纸小镇,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在宣纸博物馆,孩子们深入了解到宣纸从选材到制作的108道工序,以及其在书画艺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在宣纸制作技艺展示区,孩子们目睹捞纸、晒纸等传统工艺,更在工匠指导下亲手体验捞纸。当手握自己制作的宣纸时,孩子们满满的成就感。“原来一张薄薄的宣纸竟然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真是太不容易了!”学生刘佳感慨地说道。
不只在中国宣纸小镇,这个暑假,敬亭山研学基地也迎来多批研学团队。
“既玩了又学了,沉浸式的体验很有趣。”近日,来自蚌埠的学生们在此体验后由衷点赞。研学中,他们不仅登上敬亭山赏景,感受“江南诗山”的灵秀,还在山脚下的研学基地上了一堂丰富的非遗体验课。
敬亭山研学基地占地6万平方米,内设国学馆、宣笔体验馆、宣纸体验馆、宣墨体验馆、宣砚体验馆、活字印刷馆、宣州窑陶艺体验馆7个活动体验馆,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整合了当下研学的热门元素与优质景区景点资源,精心推出了一系列触及各个年龄段兴趣和需求的研学产品,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此开阔视野,拥有一段难忘的研学旅程。”宣城市敬亭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介绍,暑期以来,敬亭山接待外市游客量持续攀升,7月共计接待外市游客1万余人次,突破历史纪录。接待长三角研学团队17个1250余人次,举办65场研学活动。此外,还针对全国中考、高考生推出免门票等优惠政策以及开展徽文化夏令营、背敬亭山古诗系列活动,吸引中小学生家庭以及大学生群体前来游玩。
从“村咖”的山水闲情到研学游的文化浸润,暑期文旅市场的火热,正是我市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我市文旅部门以“新场景”满足新需求,用“新业态”激活新动能,不仅让市民与游客收获了多元体验,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