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遗址文物旅游。加快建设郑州商城大遗址文物旅游公园,集中展现郑州商文化内涵。整合洛阳遗址资源,建设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五都相连”大遗址文物旅游公园。在开封建设城摞城大遗址文物旅游公园,展示上下叠压6座城池的奇特景观。在安阳建设殷墟国家大遗址文物旅游公园,以曹操高陵为主体,着力开发曹魏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以展示殷商文化、曹魏文化为特色,集文化、旅游、商贸、居住、休闲、服务为一体的文化园区。在商丘建设以芒砀山汉墓群为主体的大遗址旅游公园。逐步建设丝路起点、运河源头、邙山古墓群等遗址公园。
7.创意旅游。策划龙门石窟、鲁山大佛、焦作云台山与陈家沟、信阳南湾湖等景区的实景演出或剧场演出项目。积极发展动漫、艺术、科技、游戏等主题型文化旅游园区。重点支持港中旅集团、华强集团、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把旅游文化创意业做大做强。到2015年,建成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
8.智慧旅游。满足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和旅游者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更加强调以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引领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领域,全面推行智慧旅游。以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创建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旅游产业智慧化进程,实现旅游业开发、经营、监管等方面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十二五”期间,力争全省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初步实现智慧化,确保旅游信息与游客获取终端无缝对接。
9.城市休闲与主题游乐园。各地要盘活都市旅游存量,开发博物馆旅游、购物旅游、环城休憩旅游等系列旅游产品。郑州市要重点发展郑东新区都市观光休闲产品、城郊休闲体验产品,将二七商业圈打造成为城市休闲综合体。洛阳市要利用古都文化,整合龙门石窟、牡丹、温泉等人文与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古都文化休闲产业。开封市要以城区人文景区为主,开发相应的文化休闲体验产品。鼓励其他省辖市根据市场需求,在中心城市策划和建设一批主题游乐园。(四)打造龙头企业
以产权为纽带,通过资产划拨、合资合作、兼并等方式,对酒店、旅行社、汽车公司等国有优良资产进行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支持组建区域性旅游集团。以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系统整合青龙峡、峰林峡、青天河、神农山等景区资源,培育大云台山旅游集团,树立“大云台山”旅游品牌;以清明上河园为龙头,强力整合龙亭、包公湖、繁塔、禹王台等景区,形成大企业集团,打造开封大宋文化游览园区。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优化旅游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旅游运营商及酒店管理集团。支持港中旅、华强、华侨城等企业在我省布局基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旅游知名品牌优势,推动景区、酒店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六、加强旅游市场营销
一)强化旅游品牌推广1.强化河南旅游形象品牌。各地和重点景区要以我省旅游形象品牌为核心,确立与其相协调的旅游形象口号,构建我省旅游形象品牌体系。把形象品牌纳入社会公益宣传范围,在省级主要媒体上开设专栏,在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投放公益广告。全省重要涉外经济文化活动要使用品牌标识和带有该标识的宣传品、纪念品等。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坚持高水平策划创意,利用影视、动漫、专题片、代言人、互联网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推介我省旅游形象品牌。
2.打造一批河南旅游知名品牌。宣传河南旅游品牌形象,将品牌意识渗透到我省旅游企业发展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品牌的扩张引领功能作用,带动旅游产业实现质的跨越。强化与新闻媒体的战略合作,策划推广一批知名旅游品牌,最终形成由景区品牌、旅行社品牌、酒店品牌、节庆品牌、购物品牌、餐饮品牌、演艺品牌、服务品牌组成的旅游品牌体系。
二)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强化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针对不同市场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手段,积极开展市场营销。
1.多样化繁荣省内市场。
1)目标市场:省内城乡居民。2)开发措施:省内市场开发要立足城镇旅游市场,强力开拓乡村旅游。积极开展“爱我中原、畅游河南”主题旅游活动,通过发放旅游券等方式促进“河南人游河南”。制定自驾车旅游的优惠政策,扩大河南省自驾车旅游市场。与银行业合作试点推出河南旅游一卡通。旅行社要结合全国主题旅游年创新推出针对本省居民市场需求特点的旅游线路产品,旅游景区要通过降价、赠票等方式让人民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打造环城游憩带和乡村旅游产品,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丰富的主题活动推广,迅速提升旅游客源规模。通过落实带薪休假和奖励游、银发游、福利游、自助游、修学游等方式繁荣省内旅游市场。2.多元化拓展国内市场。
1)目标市场:周边省份市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和东南沿海、中西部省会城市,京、津、沪、渝、穗等核心城市,国内其他机会市场。2)开发措施:依托中原古都文化游、世界文化遗产游、丝绸之路起点游、黄河文明生态游、少林太极功夫游、华人寻根祭祖游、佛道文化探源游、山地休闲度假游、农耕文明乡村游、中原红色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云台山、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品牌景区,加快国内旅游合作步伐,以安阳、焦作、南阳、信阳、商丘、三门峡、济源等城市为突破口,加强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周边省份的旅游合作,进一步推进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实施友好城市市民互游计划;推进旅游营销“五个一”工程(一部旅游电视宣传片、一首旅游主题歌、一套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一位旅游形象大使、一个旅游吉祥物)。充分运用会展节庆、文化交流、影视娱乐等营销手段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增强我省旅游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3.强力开拓境外市场。
1)目标市场: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德国、北美市场,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2)开发措施:依托中原古都文化游、世界文化遗产游、丝绸之路起点游、黄河文明生态游、少林太极功夫游、华人寻根祭祖游、佛道文化探源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利用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东北亚国际旅游论坛等平台,强力推广我省旅游形象与旅游产品;积极参加国际旅游展览会和世界旅游博览会;加强与境外主流传媒互动,通过策划大活动推动入境游市场快速发展;借助郑州至台北、郑州至香港、郑州至首尔、郑州至新加坡的直航线路,加强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增强我省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加大整合营销力度把旅游宣传作为对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与客源地官方机构和民间团体的联系与交流,定期邀请客源国高级官员、业界名人和社会知名人士到我省考察,建立地区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整体宣传促销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旅游宣传促销网络平台,策划总体营销,编制宣传图册等。整合全省旅游促销资源,在黄金季节和时段统一在主要媒体及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在三星级以上酒店、4A级以上景区、大型购物商场、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完善旅游宣传、咨询等服务功能。深入挖掘我省历史文化内涵,拍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电影电视剧,实现旅游与电影电视的对接,优先支持包含我省元素的电影电视剧拍摄,鼓励地方和景区参与电影电视剧制作。
四)加强客源地建设创新合作理念,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推动我省与周边省份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建设境内外宣传网站,组织高层旅游论坛,开展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大力开拓境外市场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市场。加强与海外旅游界的联系,充分发挥国际民间交流团体、国际性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积极培育俄罗斯、北欧、北美等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引进影响大、层次高的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节会、演出、体育赛事,拉动境外潜在市场。积极争取开展直达目的地的包机业务和开通直达航线;与国外、境外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借助大企业集团渠道积极开拓市场。
第四章发展保障
“十二五”期间,顺应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立足我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必须从统筹协调保障、法规政策保障、体制机制保障、人才智力保障、投融资保障、旅游信息化保障等方面着力突破,实现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统筹协调保障
一)深化领导机制强化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协调委员会职能,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能够调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工作效率高、综合实力强、全方位一体化的大旅游组织协调模式。旅游资源丰富的省辖市、县(市、区)要设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确保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落实。在重点旅游市尝试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综合统筹协调职能,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分割、部门分割、利益分割等问题。组建酒店管理协会、旅行社管理协会等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协调功能。
二)推进战略合作落实我省与国家旅游局的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我省与铁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战略合作机制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强化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水上旅游、地质科考游、低碳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康体养生等旅游业态向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健康发展。依托重点旅游城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发展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条块融合,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格局。强化区域合作,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市)及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山东、安徽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加强在市场拓展、游客互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加强与港中旅、华侨城、华强等大型企业合作,提升我省旅游产品开发和企业经营水平;支持航空公司建设网络状航线体系、增加国家航班、开通支线机场到国内主要客源地的航线。强化与主要旅游客源地铁路系统的合作,解决旅游旺季车票供需矛盾问题。强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建立分支机构或科研基地,加强对我省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强化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坚实的旅游业投融资平台。强化与主流媒体的合作,积极加强与央视、香港凤凰卫视等重点新闻媒体的合作,深化双方的关系,构建宣传营销平台。
三)强化考核体系完善对各省辖市、重点旅游县(市、区)旅游产业发展年度考核办法,将年度产业发展任务科学分解,明确相关部门和地方的责任与考核标准、考核机制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责任状、考核表、线路图,将考核落实到位。完善奖励激励制度,对旅游产业有特殊贡献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二、法规政策保障
一)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完善旅游法规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旅游法律、法规和《河南省旅游条例》。加快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各类标准体系,发挥行业协会及各种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服务行为,强化社会监督。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形成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旅游联合执法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旅游安全和行业管理,建立健全应急机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重点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地质灾害和交通事故,确保旅游活动安全、健康、有序进行。
二)落实国务院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的相关政策适当降低对宾馆饭店的收费标准,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鼓励对旅行社、景区售票商户参照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