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登封市 >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5/7/21 10:24:05 浏览:

重点培育中医药养生、恐龙遗迹和地质科考、生物多样性体验、南水北调源头观光等产业。伏牛山北麓区域重点培育高山森林度假、道教休闲体验、山地运动、山乡农家休闲等产业。伏牛山东麓区域重点培育温泉疗养度假、佛教养生、休闲运动、军事体验等产业。整合大伏牛山地区漂流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的山地漂流品牌。重点扶持天瑞集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中原第一漂旅游集团公司、南召旅游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建设尧山—大佛、老界岭、白云山、莲花温泉—五朵山、重渡沟等旅游度假区。

三)南太行旅游度假区

南太行山聚集了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红旗渠、云台山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古今精神一脉相承。我省具有开发太行山的先发优势、整合优势和交通统筹优势,要整合南太行山红岩绝壁、峡谷奇观、飞瀑流泉、山花林果等生态旅游资源和人工天河红旗渠、道教洞天王屋山等人文景观资源,把南太行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南太行旅游交通网络,在主要节点布局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引领作用,以云台山为核心,整合青龙峡、峰林峡、青天河、神农山等景区资源,打造“大云台山”旅游品牌。在济源、林州、辉县、修武、淇县等地建设峡谷观光、山地休闲、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山地运动等综合性旅游区。重点扶持云台山旅游集团、河南投资集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以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的山水观光区,以太行大峡谷为代表的滑翔、写生体验休闲区,以关山—八里沟—万仙山为代表的国际攀岩山地运动区和影视写生、休闲度假、绝壁长廊体验区。形成功能完善、产品多样、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

四)桐柏—大别山旅游度假区

坚持“‘红’‘绿’结合、跨区整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速升级、打造精品”战略,以鸡公山、灵山、桐柏山、黄柏山、南湾湖、汤泉池、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金刚台等景区为重点,整合山水观光、生态休闲、避暑度假、宗教文化等资源,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导向,积极发展自然山水旅游、森林生态和观鸟旅游、科考旅游,重点开发以水库湖泊为主体的水上旅游和兼具山区扶贫功能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配备多样化休闲、度假娱乐旅游设施和以家庭宾馆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大力培育和开拓省内及安徽、湖北等周边旅游市场,提升该区域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红绿大别、闽台祖地、水韵茶乡”的主题形象,打造中国避暑胜地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带动豫南旅游业发展。

五)大郑州旅游度假区

依托大郑州都市区的人流集聚效应,充分激发消费潜力,对接消费需求,着力建设郑州环城游憩带,大力发展城市观光游、城郊休闲游等旅游业态,形成面向大郑州都市区的近郊休闲度假区。在郑州市北部,整合以黄河风景名胜区、丰乐农庄、富景生态游乐世界、花园口、杜甫故里、河洛汇流、汉霸二王城代表的沿黄河文化景观带,力争将其打造为郑州市滨河旅游度假区。在郑州新区,整合绿博园、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环球美食城、野生动物园、龙湖欢乐海岸等新型旅游项目,将其打造成为具有观光、休闲、游乐等多项功能的宜居宜游的旅游度假区。不断完善大郑州旅游度假区内的餐饮、娱乐、交通、酒店、购物、信息等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凸显其旅游集散功能,使其成为“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新的增长极。

六)淮阳龙湖旅游度假区

整合以太昊陵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以龙湖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资源,依托姓氏文化、八卦文化、龙图腾和农耕文化,围绕“寻根谒祖、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三大主题,以羲皇故都朝祖会、龙湖赏荷旅游月活动为平台,树立庙会文化、祖根文化、生态文化三大品牌,着力打造千年庙会体验游、姓氏文化寻根游、龙湖生态水上游三大旅游产品,把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为市场品牌优势,将淮阳县域打造为“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旅游度假区。

四、完善集散服务网络

在旅游产业由团队旅游向散客旅游整体转型的背景下,适应以自驾、自助为主体的散客游市场急剧扩张的形势,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以三门峡、安阳、商丘、信阳、南阳、焦作等城市为门户,以其他省辖市、旅游重点县(市)和旅游核心景区为节点的旅游集散服务网络。

一)发展旅游集散地体系

郑州市要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京、郑西、郑武、郑徐、郑太等高铁系统,连霍、京港澳、郑焦、郑少、郑尧等高速公路网络,连接开封、洛阳、许昌等省辖市的城市轻轨体系,辅助国道、省道等路网和城市内部的地铁体系,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基地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平台与北京、西安等区域集散中心实现有效对接,与全省旅游服务中心实现无缝对接。与洛阳副中心旅游集散地和安阳、商丘、信阳、南阳、焦作等门户集散地构建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成为全省的旅游信息集散地、旅游资金集散地和旅游商品集散地,成为中国中部旅游集散地。

洛阳市要依托机场、郑西高铁和连霍、二广、宁洛、郑少洛和正在修建的洛栾等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优势和古都文化优势,完善旅游集散功能,建设特色服务基地,形成东连郑汴,西接西安,北通南太行,西南连接伏牛山,省外延伸至山西运城的我省副中心旅游集散地。洛阳旅游集散地主要向散客提供旅游综合服务信息,通过旅游标识系统有效引导自驾车客流,形成以洛阳为核心的区域内客源流动,积极与西安、三门峡、晋城、郑州、南阳、济源、焦作等地形成客源互动。

三门峡市要依托郑西高铁、陇海和正在修建的三十(堰)铁路、连霍和正在修建的三淅等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和我省西部门户优势,建设东连郑州、洛阳,西连西安、渭南,北连太原、运城、临汾的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信息集散、旅游商品集散、旅游散客集散等多种功能,并利用地缘和交通优势,建设我省西部与晋、陕两省客源互动的门户。

安阳市要依托京广高铁和北接京、津、冀地区的地缘优势,充分发挥殷商古都文化和曹魏文化的旅游影响力,完善旅游接待功能、旅游集散功能,建设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打造面向华北地区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西达南太行,东南连接豫北平原,涵盖省内鹤壁、濮阳,辐射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邯郸等省外大中城市。要加强与郑州中心旅游集散地和焦作旅游集散地之间的客源互送,集中推介太行山旅游线路、殷商文化旅游目的地。

商丘市要依托郑徐高铁、陇海、京广铁路、商丘机场和东接鲁、苏、皖的区位优势,完善集散功能和旅游接待设施,培育面向中国东部地区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省内涵盖开封东部、周口,省外辐射阜阳、宿州、徐州、曲阜、日照、菏泽等城市。对外承接安徽、山东、江苏等周边省份主要城市的客流,与郑州中心旅游集散地实现无缝对接,与周口区域形成客源互动,积极引导客流向豫东平原传统农耕文明和乡村休憩旅游区流动。

信阳市要依托京广高铁、宁西铁路和南连湖广地区的交通优势,完善和优化集散功能和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培育面向中国中南部地区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省内涵盖驻马店,省外主要面向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利用信阳南部集散地优势,积极吸引武汉、长沙的省外客流,引导客流向新县、鸡公山、南湾湖方向流动,加强区域内客源互动。实现与郑州中心旅游集散地无缝对接,依托京广高铁形成北上客流,积极通过宣传促销扩大南下客流规模。

南阳市要依托郑渝高铁、宁西铁路、南阳机场和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的地缘优势,培育面向中国西南部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省内涵盖伏牛山地区,省外辐射湖北襄樊、十堰、湖南张家界、陕西商洛等城市。加强与伏牛山旅游服务中心的对接,形成伏牛山北麓、南麓、东麓区域的客源流动,向东与信阳、向西与三门峡形成客流互动。利用地缘优势和交通网络积极引导省外客源通过南阳向伏牛山区域流动。与郑州、洛阳和信阳旅游集散地有效对接,向三地输送省外客源。

焦作市要依托郑焦晋高速公路、长济高速公路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地缘优势,培育面向中国西北部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省内涵盖新乡、济源,省外辐射山西晋城、长治等城市。吸引郑州、洛阳、安阳旅游集散地的省内外客源,与新乡、济源等地实现客源共享。积极引导山西客源入焦,并向郑州中心旅游集散地输送,形成合理的客源流动规模。

旅游重点县(市)和旅游核心景区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或游客咨询中心,向上与重点城市旅游集散地网络衔接,向下通过道路标识系统、景区综合服务系统实现服务终端化。

二)健全旅游服务体系

加快河南省旅游服务中心、门户集散地、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目的地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四级联动的旅游服务体系。

1.河南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河南省旅游服务中心,强化旅游指挥调度、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流与展示、旅游科技研发与培训、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紧急救援等功能,打造覆盖全省的旅游公共服务指挥平台和服务平台。以省旅游服务中心为中枢,实现全省旅游信息服务统一指挥、资源整合、快速反应、价值共享。

2.门户集散地。在洛阳、安阳、商丘、信阳、南阳、焦作、三门峡等七个旅游集散地根据客流量和服务需求建设相应规模的游客服务中心。强化客流引导、交通疏散、区域旅游形象展示、旅游服务预订等功能。

3.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在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站。以散客和自驾车游客为服务主体,提供人工咨询、信息查询、景区宣传品发放等服务。

4.目的地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伏牛山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在林州、辉县、修武、济源、淇县等地布局太行山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在新县、桐柏布局桐柏—大别山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各A级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贯彻落实国家《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引导服务。规范设置交通引导系统,形成道路系统与地图系统协调一致的多方位引导系统。在通往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旅游度假区、3A级以上景区、旅游集聚区的主要道路沿线设置规范醒目的中英文交通指示牌。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旅游支线公路、公共活动场所、车站广场、主要街道等逐步普及旅游交通引导标识和旅游形象展示标识。

2.景区服务。全面实施国家A级景区服务标准和《河南省旅游景区服务规范》,加强景区交通服务、票务服务、信息服务、解说服务、环境服务、卫生服务、安全服务、投诉管理以及餐饮、住宿、游玩、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完善景区服务程序、服务规范、服务监督机制。强化景区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安全方面的培训。

3.配套服务。参照国际标准,推动建立涵盖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行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公交服务体系,实现旅游集散地、交通节点与旅游目的地、旅游集聚区、景区的无缝畅通对接;促进成立跨区域汽车租赁公司,办理异地租车、收车业务,以方便和发展自驾车旅游。加大农家宾馆星级评定力度,完善星级酒店监督机制,促进服务礼仪的规范化和服务内容的人性化、特色化。制定旅游文化演出场所服务质量标准,提升旅游娱乐服务水平。推行旅行社质量等级评定、导游人员质量等级评定等分类管理制度,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约失信等违法违纪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组织服务和导游服务的水平。加强旅游购物管理,倡导诚信经营理念,营造放心的购物环境。

4.服务品牌。加强旅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树立“礼仪之邦、微笑河南”的服务形象,倡导“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游客满意度为标准,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妥善处理旅游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纠纷,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建立诚信旅游体系,打造“温馨河南”、“亲情河南”的服务品牌,让游客在我省游得放心、安心、舒心、开心。

5.评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