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让先进制造业基础更加厚实
十条重点产业链优培育。构建“十个一”培育体系,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强化政府侧“链长”和企业侧“链主”双向联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十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500亿元,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动工具产值分别达1600亿元、1000亿元、500亿元,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50项。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用好培优育强创投基金,新增上市过会企业6家、“品字标”品牌企业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50家、优质“小升规”企业500家以上。
十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强招引。紧扣“2+4+X”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机构+基金+产业链”三位一体招商模式,一体推进内外资招引,办好“一月一链对接活动”,市本级产业基金规模放大至500亿元以上,招引重点产业链项目80个以上,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0个以上,其中50亿—100亿元项目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力争招引单个投资超1亿美元外资项目5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7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30%以上。
“十链万企”数字化改造争示范。突出“轻量化改造、复制式推广、实操型服务”,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先行完成电动工具、磁性材料、保温杯壶、针织服装等行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任务,带动其他细分行业学样仿样、智改数转,新增省级“未来工厂”及试点企业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以上,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集聚资源打造“443”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深化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开工浙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二期,新建5G基站2000个以上。
十大制造业平台提能级。大力实施空间优化、招大引强、产业转型、科创赋能、环境提升“五大行动”,加快配置政务服务、就业创业、住房公寓等“标配场景”,扩容面积3万亩、新出让工业用地5000亩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15%以上,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90%。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4家、工业设计中心4家、“两业融合”试点企业3家以上。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国试点,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万亩以上。
(六)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让民营经济活力更加澎湃
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民营经济加力。做强一站集成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企业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企有呼·吾必应”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新生态。深度开发“企业码”功能,拓展保险缴纳、水电气开户等高频事项领域应用。紧扣政府侧、企业侧、市场侧,动态更新涉企服务清单,推进投资领域中介增值服务改革,推行“中介联合体”和全过程专家组团服务。围绕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重大需求,新落地特色涉企服务“一类事”10个以上。开展电子营业执照集成应用试点,推进企业年报精细化管理和“多报合一”改革。
以政策精准落地为民营经济赋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落实《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用足用好国家系列政策、省“8+4”政策包,迭代实施“金华版”一揽子政策。落实“民营经济35条”,刚性执行“3个70%”,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万亩、其中工业用地1.5万亩,保障新上重大项目用能150万吨标煤,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200亿元以上。落实政府无拖欠款、金华无欠薪举措。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新增贷款2300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360亿元,民营经济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总产值增长5%以上。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和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实施“万家民企评”“品质婺商提升”等行动,推动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和倡导清单落地落细,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以重点领域改革为民营经济护航。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集中监管改革,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深化企业合规改革,建立重点产业(行业)合规监管标准和认证激励机制,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深入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建立行政检查定期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发展。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升国企服务重大战略能力。
(七)全力推动八婺共建图强,让都市区发展能级更加彰显
主轴聚合带动。完成《金义都市区规划》《金义一体化规划》修改,开展市区“五瓣聚心”等十大板块规划,以规划引领金义一体、同向发力。婺城立足中心带动、发挥主城优势,加快建设“一带七心”,打造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金义新区发挥战略叠加优势,以平台、项目、产业大突破引领实力大跃升,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金华开发区聚焦产城融合崛起,建设千亿级制造业平台和江南中央活力区,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义乌加快建设双江湖新区、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块,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
基础设施共建。强化市级发展规划统领,健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跨区域统筹、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义东高速东阳段、330国道兰溪段、316省道永康段一期、312省道武义段改建项目建成通车,加快建设351国道浦兰段,开工建设建武高速兰溪段,抓好市域铁路二期项目前期。推进“浙中水网”建设,推动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改造提升单村水站,加快推进市区“三库三溪”整治、兰溪三江防洪安全综合提升、东阳石马潭水库、浦江双溪水库、磐安流岸水库等工程。
现代都市共创。深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融合联动城市体检,加快推进老旧小区、老旧管网改造,力争完成城市更新总投资1000亿元,其中50个重点片区完成投资800亿元,建成城乡风貌样板区15个、未来社区40个。一环路快速化改造二期投资进度达65%。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实施兰溪古城、东阳影视创意谷、永康江南山水新城、浦江金狮湖—塔山、武义温泉小镇、磐安江南药镇等核心片区改造。全域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美丽金华共保。实施“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治塑保卫战,全市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创成省级“污水零直排区”星级园区3个以上,力争通过省级“无废城市”四星评估。加快推进省级“宁静小区”建设。争创国家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全域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加快大唐天然气发电、磐安抽水蓄能电站、浙能镇海燃机迁建改造、500千伏潘村变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新增光伏装机50万千瓦,新建公共充电桩2400个以上。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新增省级绿色低碳工厂8家。实施EOD项目6个。
(八)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新时代“千万工程”更加靓丽
推动现代农业强起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6.9万亩、总产量达到48.1万吨,新增高标准农田3万亩、“多田套合”面积5万亩。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启动建设“双龙实验室”,健全“一亩万元”高效农业林业发展机制,梯次育强农业龙头企业,水稻、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91.5%和74.5%以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动四大振兴工程,金华两头乌商品猪年出栏8万头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16.5万亩,推进林苗一体化和林耕置换改革省级试点,金华火腿研发可做主食的高附加值新品,行业总产值突破18亿元。打造农业品牌体系,“金农好好”品牌年销售额超110亿元。
推动乡村全域美起来。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推进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开展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打造和美乡村先行示范片区25个,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0个以上。争创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带3条、示范乡镇10个、达标村570个。全域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高水平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改造、公厕星级创建等工作。实施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30个以上,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善治示范工程,清廉村居覆盖率达70%。
推动乡村运营活起来。大力培育乡村CEO和农创客队伍,招引整村运营第三方团队30个以上,培育壮大民宿、农家乐、电商直播、土特产展销等十大乡村产业新业态,休闲农业产值突破40亿元。深化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改革,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增盘活农房6000宗以上,实现村集体经济股份分红6.6亿元以上。完善强村公司、飞地抱团和片区组团经营机制,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60%以上。建好全国巾帼助农创业浙江基地。
(九)全力弘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让八婺文化名片更加出彩
擦亮八婺文化标识。加快推进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上山遗址博物馆建设,落实《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加强八婺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研究,打响上山文化、南孔文化、宋韵文化、黄大仙文化、红色文化、金华学派等文化品牌。活化利用诸葛八卦村、玉山古茶场、江南第一家、卢宅肃雍堂等历史文化遗产。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建设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市图书馆新馆主体结构结顶,市美术馆、市音乐厅开工,推进东阳文化艺术中心、义乌大剧院等重大项目。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实施“文艺赋美”工程,打响“悦读金华、书香满城”全民阅读品牌。深入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攀峰工程,打造一批具有金华辨识度的扛鼎之作。
壮大特色文旅产业。完成文旅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双龙风景旅游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品质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做强国际商贸城、横店影视城、婺州古城、金华山等文旅Ip,串珠成链打造文旅精品线路。开展“金华好味”“金华好宿”“金华好礼”等文旅品牌创建行动,实施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计划,推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
(十)全力推进共富优享惠民,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八婺同心结对共富。纵深推进“十县区域联动”“百镇共建强基”“千团联千村”“万名乡贤助共富”行动,持续打好缩小“三大差距”攻坚战。迭代升级市域版山海协作,推动人才、技术、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山区县倾斜,加快推进市域结对“产业飞地”建设,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加快发展。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构建城乡要素高效流动配置机制、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联农带农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推广实施促民增收“十大模式”,用好共富市集、共富工坊、共富联盟等载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1.5个百分点。突出产业就业造血帮扶,推动“以工代赈”试点扩面,构建低收入农户多层次帮扶保障机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
就业创业促进共富。深入实施稳岗就业扩容、重点群体“就帮到底”先锋护航行动,支持和规范发展新业态吸纳就业,建立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扶持培育机制,帮扶困难人员就业40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培育“浙中创客”,实施能力提升、空间提质等“十大创业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3.5亿元以上。着力构建和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