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海拉尔区 > 正文

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8日及永乾)

日期:2024/9/1 19:20:39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2-18

——2023年2月18日在呼伦贝尔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市长及永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字当头、以干为先,拉高标杆、跳起摘桃,突破性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效,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我们昂首阔步迈上建设现代化呼伦贝尔新征程。

——我们全力稳增长,经济发展进中有优。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出台实施奶业振兴7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15条、招商引资14条、金融助企27条、文旅产业暖企17条等配套措施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方案,减免各类市场主体税收40.4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153.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4万户。实施重点项目248个,完成投资238.8亿元,重点项目开复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提高6.6和32.7个百分点。举办招商引资活动187场,全年签约项目203个,引进到位资金增长30%。打造美食特色餐饮街区4条,发放惠民消费券2600万元,累计拉动消费近4亿元;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400场,实现销售额18.5亿元。经过不懈努力,经济发展稳中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跨越1500亿元大关,达到1536亿元,增长4.6%,增速跃居全区第3位、东五盟市首位,实现“十三五”以来首次超过全区平均水平、跻身全区前列的重大突破,其中,第一产业增速5.5%,第二产业增速5.6%,第三产业增速3.5%,分别位居全区第4、第5和第1位;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75亿元、增长3.3%,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增速位居全区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速位居全区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增速位居全区第3位。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和全区排位均创历年来最高水平,全市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我们全力促升级,产业转型提速增效。启动实施“五大行动计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牧产业量质齐升,新建高标准农田93.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790.5万亩,建成羊草繁育基地1万亩,超额完成大豆油菜扩种任务,牲畜存栏1121.5万头只,粮食产量130.3亿斤,实现“十连丰”。落实奶业扶持资金2.2亿元,7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投入使用,伊利高端有机乳制品项目9条生产线投产运营,年产值达到20亿元。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品牌溢价20%、销售收入达到204.8亿元。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在全区率先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协会,隆重发布“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成功举办首届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旅游节和冰雪文化运动旅游季,牙克石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莫尔格勒河5A级景区创建工程主体完工,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晋级国家4A级景区,新增国家2A级旅游景区3家,呼伦贝尔古城步行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我市6次蝉联冰雪旅游十佳城市,《英雄传说》《呼伦贝尔之恋》等演艺成为旅游新名片,敖鲁古雅《山水间的家》探访节目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达到1269万人次、164亿元,位列全区第2位和第1位。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能源安全保障坚实,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发电量超过400亿度,均创历史新高;实施技改项目24个,食品、化工、有色等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雁宝能源、华能伊敏5G+无人驾驶技术填补了高寒地区智慧矿山建设空白,伊利乳业、东北阜丰被评为自治区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齐鲁制药、大红门肉类加工、塞尚乳业、晟通糖业等企业蓬勃发展;岭东伊穆直流外送100万千瓦风光发电、中核扎兰屯20万千瓦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成立农牧业机械行业协会,与中国农机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1.4%。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全区首家碳汇交易协调服务中心组建完成,林草碳汇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与中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区首单林草碳汇价值保险成功落地,我市被列为自治区级森林碳汇价值实现、林草湿碳汇工作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我们全力护生态,绿色本底突出彰显。实施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18个,完成投资3.9亿元,实现保护区数字化监测全覆盖,治理成效被中央环保督察办公室列为正面典型案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完成基本草原调整划定,实施天保工程3573万亩,完成草原保护修复78.5万亩、荒漠化治理28.6万亩、侵蚀沟治理650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巩固拓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连续7年位居全区首位,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68.6%,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单位GDp能耗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群众信访案件全部办结,立行立改机制得到督察组高度认可,反馈问题整改任务超额完成、走在全区前列。“五个大起底”行动扎实推进,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400亩、处置闲置土地3497亩,收缴沉淀资金4.9亿元,盘活开发区停产企业14户、停建项目4个,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我们全力蓄势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综合一窗”进驻率、“一次办”事项率、网上可办率分别达到94%、98.7%和97.1%,在全区率先实现12345热线一号对外服务,延时服务模式得到群众好评。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优化整合圆满完成,呼伦贝尔经开区获评自治区级“绿色园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挺进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品牌价值进入自治区百强。创新驱动显著增强,市本级科技专项资金增长20%,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分别增加6家、17家和35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9家,都成矿业上市进入辅导期,通过项目柔性引进人才233名,“中国冷极”冷资源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组建,我市首个驻外科技合作联络处在厦门成立。满洲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满洲里、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通关复关,外贸进出口总额195.8亿元、增长24.2%,中欧班列开行4818列、增长40.7%。建立三方会商机制,成功举办呼伦贝尔·中俄蒙毗邻地区招商引资项目线上推介会,与俄蒙毗邻地区往来更加深入。

——我们全力抓统筹,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实施市政项目123个,改建中心城区主次干道23条,打通“断头路”15条,贯通中心城区的交通动脉建华路实现全线通车,240余项民生事项实现全域通办。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编制村庄规划668个,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1.1亿元、实施项目468个,落实京蒙协作资金1.1亿元、实施项目47个,新建卫生户厕8909个,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齐海满”高铁项目齐海段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新改建农牧林区公路997公里,满归-根河、尼尔基-腾克、乌奴耳-塔尔气等8条干线公路实现通车,腾克-甘河农场、库布春林场-根河等项目稳步推进;海拉尔机场耐寒测试通用航空维修基地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新建5G基站1474个和偏远地区4G基站524个。

——我们全力惠民生,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城镇新增就业1.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长4%、7%和3%;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75元、每人每年7644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中阶段国家统编教材推行使用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学校课后服务参与率分别达到96.6%和96.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完成新右旗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中、高考改革稳步推进,设立大杨树镇高考考点,结束34年“异地高考”历史;市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医技病房综合楼、传染病医院住院楼等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家,新增婴幼儿照护托位3989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走在全区前列,开展伊敏河文化旅游惠民季活动,中心城区建成红旗书吧等文化惠民综合体12个,乌兰牧骑和文化场馆开展惠民演出2096场,舞蹈《森林中的考考乐》获国家群星奖,莫旗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揭牌成立,呼伦贝尔市烈士纪念设施开工建设;信访矛盾化解扎实有力,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协调联动、汇聚合力,大力支持工青妇、科协、文联、残联、侨联、工商联、红十字、老龄委、关工委等事业发展,外事、地震、气象、双拥、统计、审计、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有效处置了“2.15”“4.23”“10.06”“11.16”等多轮疫情,选派1090人次医务人员驰援吉林、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圆满完成11862名驻呼高校学生转运返乡工作,“新十条”后着力保健康、防重症,“乙类乙管”后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在抗击疫情和医疗救治过程中,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冲锋在前、负重前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广大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筑起了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屏障,疫情防控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265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59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结,政府执行力显著提升。坚持依法行政,新修订市政府和政府党组工作规则,文件、会议分别精减7%和12%,涉党政机关生效裁判案件全部执结,出台的政策、承诺的事项、签订的协议积极兑现,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区前列。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转观念、强作风、优环境、重落实、树形象”学习实践活动,持续纠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务实担当、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应对现实挑战中不怕压、不畏难、不服输,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奋斗打拼,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呼伦贝尔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内需走弱、外贸乏力,市场主体活力不足,大项目好项目储备少,产业类项目占比低,招商引资亟需加力提效,政务环境、信用环境、服务环境还需强力优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公共服务领域仍有不少短板,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政府系统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劲头不足,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工作“懒、散、拖”,尤其是“慢”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等。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逐项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信任与期待。

二、202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乘势而上推进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看到,国家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综合实施稳经济、扩内需政策,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好环境,更将迎来静默蓄势之后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自治区明确了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的导向,在产业发展、向北开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诚信建设】联动解纷及时止损09-01

    来源时间为:2024-08-29近日,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人民政府袁慧书记、杭锦旗公安局独贵塔拉镇派出所金宝所长、沿河地区中心人民法庭庭长单志敏以及杭锦旗独贵塔拉镇……

  • 以多元共治促推更高水平社会治理09-01

    来源时间为:2024-08-28——乌审旗人民法院2024年以来多元解纷工作综述近年来,乌审旗人民法院与各级机关协同联动,强化多元共治,有力促进了基层依法治理和……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发展特色果蔬壮大集体经济09-01

    来源时间为:2024-08-29时下,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广林村占地120亩的温室大棚内,一个个瓜形匀称、纹路清晰的哈密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在距……

  • 诚信鄂尔多斯丨伊旗金霍洛旗:“四连招”创优诚信伊09-01

    来源时间为:2024-08-31伊旗金霍洛旗:“四连招”创优诚信伊金霍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以政务诚信为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推动伊金霍洛旗“诚信政府”品……

  • 乌拉特中旗:一镇一品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09-0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按照“一镇一品”产业发展思路,抓典型、创品牌、拓市场,因地制宜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