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
其中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中提到,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眼下,距离“国庆”只剩下两周时间
不少学生家长关心
“中小学秋假会来吗”?
已有城市实行春秋假
目前,浙江杭州、湖北恩施已明确实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
说起春秋假,杭州是“先行者”,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中小学春秋假试点。近年来,杭州春假的时间一般在5月前后,秋假的时间则是10月前后。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还考虑到双职工家庭的难处,明确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免费春秋假托管服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2014年,湖北恩施州恩施市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尝试放春假。2017年起,恩施州决定在全州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和秋假,每次时长2至3天,原则上与法定节假日或双休日衔接。此外,今年3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教育局发布一则春假通知,明确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4月7日至8日,与清明节假期相连。
东湖快语|让春秋假成为“成长假”“幸福假”
今年以来,“春秋假”成了一个热点话题。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缩短寒暑假。
消息一出,家长群、朋友圈刷屏点赞:终于可以避开人潮,带娃看山河;终于不用在暑假“人从众”,在寒假“冻手冻脚”;终于可以让孩子在最舒服的季节,去奔跑、去呼吸、去长大。
春秋假不是简单的“挪假”。过去,我们把最漫长的假期留给酷暑与严寒,却错过了春秋两季最适合户外、最适合研学的黄金时段。如今,把寒暑假各“削”几日,换来两段不冷不热、不挤不贵的“小黄金周”,既让孩子避开极端天气,又让家庭避开高价高峰,更让旅游行业在传统淡季长出新的消费曲线。
春秋假是“双减”的延伸。减的是机械刷题、无效内卷,增的是亲近自然、触摸社会。秋假,孩子可以去稻田里数稻穗,去社区里当小小志愿者;春假,孩子可以跟父母徒步古道,也可以去赏花踏青。原来世界不是只有教室那么大,春天和秋天,真的可以伸手摸到。
好政策不能止于“放假”,更需做好“放”后的配套文章。时间怎么排?课程怎么调?安全怎么保?都需要统筹。让春秋假真正成为美好假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探索落地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搞“一刀切”,才能避免“闲假”变“忙假”,防止“研学”成“游而不学”。
更长远地看,春秋假期还是一扇观察教育生态的窗口。它提醒我们:教育不是填满孩子的时间,而是点燃孩子的热情;课堂之外、考试之外,同样有知识、有审美、有品格。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