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山区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全力推进山区公共服务提质,景宁13项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优化调整42所小规模学校,1018名学生就近享有更优质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就读占比97.6%,高考总录取率连续6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县(市、区)全覆盖。市第三人民医院投用,青田、缙云县人民医院成功创“三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待遇实现“一地签约、全省共享”。集成打造流动便民共富车1480辆,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10条,新增流动助餐车可送达的老年助餐服务点234个。市博物馆创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庆元县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美丽大花园品质更加优化。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分别排名全国第4和第9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领跑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7年位居全省前列。湖南镇水库遂昌段成功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再夺“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成为全国首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建成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连续2年位居全省第一,荣获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开展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行动,景区外围、交通干线周边、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完成整治。云和梯田、缙云仙都和莲都古堰画乡入选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
兜底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市民生支出519.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9%。坚守粮食安全,落实17.1万吨地方储备粮、1090吨食用植物油储备任务;加快推进浙西南粮食物资仓储物流园区项目建设。聚焦住房保障,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4709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01套。稳步提升基本养老待遇水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835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基础养老金调整为295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145元/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丽水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要素缺乏、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同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外资外贸稳增长面临较大挑战;有效需求不足,民间投资活力不足,消费市场恢复不快;构建丽水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待加力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比有待提高,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还需深入推进;部分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短板仍然存在,城乡居民增收依然承压;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的压力仍然较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精准务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5年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工作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是我市落实“迈好三大步,实现三个新”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的重要嘱托,聚焦我市“一个历史使命、三大战略任务”,深化新时代“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各项举措,全面奏响“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最强音,启动实施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三年突破行动,全力以赴迈好“第一大步”,促进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主战场的担当奋力推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近中远期相结合;谋划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提出2025年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
——外贸出口增长6.5%;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5%。
要完成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拼抢中央和省级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构建新一轮拼经济政策体系,加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招引重大项目,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一是精准施策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抢抓中央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争取各类中央资金占全省份额能多则多。积极承接省新一轮“8+4”政策,协同安排市县两级财政资金120亿元以上。及时出台“浙丽九条”“乐游乐购在丽水欢欢喜喜过大年”等政策,助力一季度“开门好”“开门稳”。抢抓“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政策加码机遇,争取“两重”资金14亿元以上,“两新”资金10亿元以上。加强超常规政策储备,出台生态工业、数字经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强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放大政策效能。落实好省服务业“一业一策”和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住房公积金、金融、体育等市级政策,强化重点行业发展支持。
二是高质量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强化重大项目“硬支撑”,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能源水利等投资快于面上投资增长,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抓好79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开工建设,新建项目一季度开工率50%以上,上半年达80%,10月底前全部开工。牢牢盯住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和专项债项目,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推进638国道景宁九龙至红星段、S321椒江至武义公路缙云三溪至壶镇段等项目全面全线施工。推动南城运动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加快遂昌县成屏二级水库扩建工程、纳爱斯生态综合园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全力培育商贸经济新增长点。用足用好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机遇,“文商旅体娱”协同促进引客入丽、消费留丽。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赛事经济、演艺经济,培育消费“爆款”和热点。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争创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跨境电商规模突破80亿元。突出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集聚引领作用,实现总营收突破560亿元以上。谋划储备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50个以上,争取入库省服务业重大项目30个以上。持续培育壮大服务业企业,新增“四上”企业320家以上。高品质供给文旅产品,建立“全域大景区+爆款新业态”的文旅产品矩阵,推进莲都古堰画乡、景宁畲族风情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华东药用植物园和龙泉宝剑厂景区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工业强市”不动摇,聚力做大做优做强丽水特色现代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聚焦建设“5+5”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绿色化转型、数智化升级,五大主导产业规上产值超2000亿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合成革、不锈钢等传统产业锻链升级,精密制造产业规上产值破千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兑现技改补助3亿元以上。重点抓好半导体产业链强链达效,规上产值破200亿元;抓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全链建设,营收超100亿元。深耕细作智慧交通、元宇宙、区块链等数字产业;持续拓展低空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新赛道;积极培育健康美妆、新型涉水产业;“一业一品一策”推进“5+X”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做实做强富民产业,实现品质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大力发展物流、软件、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实体型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
二是深入实施“双招双引”战略工程。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0个以上、投资总额超千亿,其中10亿级项目55个,努力实现百亿级项目再突破。发挥丽水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国家试点等差异化政策优势,深入细分赛道,加快形成本地主导产业竞争力。完善土地供给,确保制造业大项目新开工、新投产各100个以上。实施产业人才三年倍增计划,授权组建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4家,在缙云、丽水经开区开展“绿谷精英”创业项目改革试点;建立健全“互聘共享”产业人才库,新增省级以上重点人才20人以上、产业工程师500人以上、制造业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
三是全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创新丽水,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全面运营浙西南科创产业园,统筹打造“十子连珠”科创平台。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五年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联动抓好小微企业上规上限和优质企业上市工作。推动实体化研究院与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链开展全覆盖结对合作,实施产学研协同攻关项目50项以上,解决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问题20项以上。
(三)推动改革攻坚落地见效,释放经济发展活力。聚焦“1410”改革攻坚行动,以改革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市县领导联系企业机制,常态化开展政企恳谈活动,办好助企十件实事。进一步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做细做实“综合查一次”。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推进不动产“无还本续贷”抵押登记,新增制造业贷款120亿元以上。坚持将服务链建在产业链上,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持续推进AI赋能,提升涉企问题服务质效。
二是全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版。开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标准研究,选择5个县(区)开展特定区域价值评估应用。持续开展生态产品认证和市场化交易,编制形成丽水市特色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完成3个以上生态产品认证及发布,持续扩大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收储和交易的品类、数量,平台交易额达50亿元以上。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整合打包形成5个以上优质“资产包”,完成3单以上交易。稳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有序开展碳足迹、碳标签、碳评价等工作。深化“生态信用贷”“生态抵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信贷增长30%以上。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新增气候融资余额100亿元。
三是协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特色改革。全力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改革和“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统筹推动教科人一体化、跨山统筹市域一体化、山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重点改革攻坚突破。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个人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等特色改革,推动“两小”创业通更好支持丽水商超转型提升。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国资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质增效发展,市属国企资产规模突破5500亿元。推进莲都“小巷管家”基层服务模式、龙泉“不灭窑火”Ip赋能乡村旅游产业链、青田“西餐大师”全产业链发展、遂昌“储能消薄”助力村集体增收、松阳财政专项资金“拨改投”等一批县域特色改革。
(四)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建设山区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区。着力稳外资稳外贸,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培育外贸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
一是提升开放势能。组织800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国际性展会,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100家。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新培育跨境电商独立站20个、跨境电商主体100家。招引先进制造业总投资额1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