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2-24
2025年2月24日在丽水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丽水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丽水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的重要嘱托,奋楫力行“丽水之干”,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聚焦聚力我市“一个历史使命、三大战略任务”,全市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大局安定有序,众志成城开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
——外贸出口增长17.4%;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5.2%、农民收入增长7.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
2024年计划指标执行情况总体良好,48项指标中,45项指标预计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3项指标距离目标尚有差距。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25项指标中,18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民间投资增速及占比等3项指标未达预期目标主要原因: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房地产业增长不及预期;制造业投资新增量不足,大项目落地偏少;加上同期高基数等影响,民间投资下降14.8%,占总投资比重为34.8%,与预期目标(快于上年-4.3%,高于上年44.6%)有差距,分别排名全省第9、第11。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5.9%、8.3%,虽与预期目标(7%、10%)有差距,但均排名全省第2,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7.1%、11.9%。
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全市经济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生产总值跃上两千亿元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2181.2亿元,增长6.6%,增幅高于全国(5.0%)、全省(5.5%),排名全省第1。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莲都首批调出山区26县;景宁成为全国首批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试点,GDp增幅(8.1%)领跑全市,全省90县中排名第2;松阳(7.6%)、龙泉(7.5%)、庆元(7.4%)紧随其后,排名全省前十。
三次产业稳步提升。农业总体平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亿元,增长4.4%,排名全省第2。工业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工业增加值628.4亿元,增长6.9%,排名全省第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471.8亿元,增长9.3%,排名全省第5。服务业支撑有力,服务业增加值1272.5亿元,增长5.9%,排名全省第2。
三大需求稳中提质。全力争取投资新增量和产能新增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排名全省第2。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2亿元,增长6.9%、全省第1。批零住餐分别增长22.9%、14%、2.2%和10.8%,分别排名全省第1、第1、第3、第1。出口增速走在前列,进出口总额423.8亿元,增长12.4%,其中,出口总额367.3亿元,增长17.4%,进出口、出口增幅均排名全省第2。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聚力现代产业建设。聚焦“5+5”产业体系,持续深化打造“1315”特色产业链,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产值1872.2亿元,增长16.1%。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松阳智慧交通成为全省首批现代化交通产业集群试点。丽水经开区集成电路、松阳高端新材料入围省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庆元文体用品入选省级“新星”产业群。整治低效企业435家,亩均增加值143万元,增长21%。品质农业蓄能增势,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0亿元,跨山统筹打造市级产值超百亿全产业链4条,因地制宜打造县级产值超十亿全产业链12条。全面完成“浙八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成功申报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资金4亿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6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预计实现总营收520亿元以上。莲都、龙泉、景宁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举办第六届青田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松阳茶叶在线”应用交易量和交易额位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
数字经济扩量提质。巩固扩大数字经济发展优势,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排名全省第2。全力推进中欣晶圆等重点企业达产增效,推进富乐德半导体产业园、百可半导体材料项目等重点在建项目建设,半导体产业规上产值158.12亿元,增长27.1%。丽水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入选省首批示范型数字经济产业园。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推动元宇宙、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车等新兴产业布局,招引数字经济亿元以上项目36个,总投资38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两园一基地”数字楼宇群入选省首批示范型数字楼宇。成功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
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印发实施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投用,赛迪产业赋能中心、浙江大学-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落地,实施产业链共性技术攻关项目62个。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嘉利工业建成“未来工厂”,天喜厨电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纳爱斯集团获评浙商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6.14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0.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78.58亿元,增长7.9%。引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39人,实现浙江大工匠零的突破,新增高技能人才2.01万人,引进高校毕业生4.45万人。
(三)有效益的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有力
全力以赴争资争项。政策红利高效转化,顶格推进“8+4”资金兑付落地,争取省级政策资金96.02亿元,统筹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25.91亿元。抢抓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争取各类中央资金超50亿元,创历史新高,额度占全省比重5%。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3.4亿元;“两重”资金29.64亿元;设备更新资金5.22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2.26亿元。“两重”“两新”资金争取占全市中央资金争取份额73.5%。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58.82亿元,连续5年创新高。
全面推进招大引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0个、总投资1091.69亿元。第3个百亿级项目盘石数字经济总部落地缙云,松阳实现50亿级项目再突破,丽水经开区坤懋电子、莲都高仙智谷等14个20亿级项目落地。新引进项目中含上市公司、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主体质优的企业投资项目49个。设立16支政府产业基金,总规模234.01亿元,累计投资项目数227家(次),协议投资金额111.04亿元。
全域加速项目建设。有效益的投资平稳增长,107个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140.9%,排名全省第3,新建项目100%开工;43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143%。23个交通强省建设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年度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90.06亿元。推动实施101个重大能源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33.67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增长11.6%,排名全省第4;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40.4%,排名全省第1。
(四)重点领域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深化
改革攻坚持续推进。新落地实施26项国字号试点,山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典型案例。15项营商环境相关改革入选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助企十件实事全部完成,“企呼我应”闭环解决涉企问题1.06万件,“丽即兑”兑现23.6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43万家次。推进“民营经济32条”与增值化改革有机融合,落实支持民营经济3个“70%”目标,能源、土地、基金三大要素民企项目比重分别为91.7%、83%、79.9%。制定落实2024年度“跨山统筹”市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政策清单,进一步理顺市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形成“大场景·小切口”改革项目50个。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改组设立产投集团,城发控股集团获得AAA主体信用评级,市属国企营收增长12.2%。
生态价值持续提升。再次成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功举办全国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推进会,首次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运用于完善瓯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收储生态资源2123宗,完成交易1151宗,成交金额48.86亿元。丽水市“生态抵(质)押贷”余额309.97亿元,“生态信用贷”余额51.04亿元。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连续三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两小”创业通获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奖,绿色金融贷款增长35.7%。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新增出口实绩外贸企业153家;新培育9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3个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引育亿元跨境电商出口主体20家。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出口额72.4亿元,增长47.4%、排名全省第4。瓯江航道海河联运航线正式开通,华师大附属丽水学校二期交付使用。长三角新招商签约项目54个,协议投资额439.3亿元;新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178个,到位资金292.73亿元;新实施援疆援川项目51个,投入支援帮扶资金2.09亿元。
(五)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
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持续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帮扶重点群体就业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推进“共富123行动”,带动1.8万名群众累计增收2.69亿元,带动项目所在村村集体累计增收6400余万元。“跨山统筹富民安居”工程搬迁1.07万人,1002家共富工坊累计带动6.3万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182个强村公司平均利润增长17.2%。持续推进6个省级共富试点、10个省级共富最佳实践和5个省级共富观察点建设。全体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经营性收入6项收入增速均排名全省第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上年缩小0.03。
加快革命老区先行示范区建设。成功举办“第五届红军长征论坛”、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论坛。实现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县(市、区)全覆盖,争取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和彩票公益金3.2亿元。谋划革命老区向上争取涉及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等重点任务111个,已达既定目标61个,已取得初步成果19个。支持景宁畲医药产业发展等8个重大事项获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支持。市党史研究室红色驿站等8个项目获2024年甬丽对口合作资金支持。
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市区一体化建设,完成“三江口”协同发展区总规和三个片区详规编制,数字健康集成智造、花街路一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中广未来城投入运营,联城、城东花园邻里中心建成完工,城市花园商务中心、创新金融中心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建立市区一体化发展机制,合力推进市区服务业发展政策协同一体,实现城区共享单车南北互通。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万工程”项目156个,完成投资294.85亿元。新增农村公共充电桩246个,完成单村水站改造提升3051个,村庄道路全面硬化提标372.7公里。培育现代“新农人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