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镇将继续深化旅游产业与林下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创新业态,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让北国边塞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采访组:旅游业是北极镇富民强镇的核心产业,怎样做到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文竹:北极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组织镇、村干部赴浙江、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学习,借他山之石取发展之道。
同时,瞄准民宿发展新路径,以往无人问津的闲置楼盘变成“北极新村”民宿群。在深挖“北”字文化上,北极村村委会与文创公司签约,将部分收益纳入北极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北极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通过将基层治理目标与旅游经济发展定位相结合,北极镇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村民在旅游发展中增收致富。未来,北极镇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推动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村民的腰包更鼓。
漠河北极镇极光美景
采访组:目前,北极镇旅游服务方面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
文竹:北极镇目前共有376家民宿、酒店,64家饭店,38家商超,4家游艇经营店,10家特产专卖店,拥有20艘游艇、99架马爬犁。
在旅游服务方面,家庭宾馆协会发挥了关键作用。协会对村内家庭宾馆进行统一管理,规范服务标准,从房间卫生清理、床品更换频率到入住退房流程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游客居住环境舒适整洁。
同时,协会还根据不同游客需求,推出多种房型,如单人房、双人标准间、家庭套房等,并合理定价,避免价格虚高或恶意竞争,保障游客的住宿权益。还定期组织召开民宿发展座谈会,青年创业代表们围绕特色民宿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各抒己见,共同促进北极镇民宿高质量发展。
常态化联合市场监督、卫生监督等行业部门,对旅游市场环境进行检查优化,避免出现“鸳鸯菜单”、欺客宰客、食品安全问题等情况发生。
采访组:北极镇党委怎样发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党建品牌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旅游服务效能?
文竹:北极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北极旅游纠纷“排调管”化解工作法,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发挥“网格员+村网格服务站+镇网格协调指挥中心”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入户开展“平安建设”大走访专项行动,重点了解群众对社会治安、矛盾调解、反诈防骗等方面的需求,排查邻里纠纷、安全隐患等民生问题,倾听村民心声,记录意见建议。
在旅游旺季,面对大量涌入的游客,我们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在景区入口、重要景点等关键位置,通过现场指引、提供咨询等方式,有效缓解了游客拥堵现象,确保游览秩序井然。
同时,以镇司法所为统领,以“老潘工作室”“景区调解室”“最北夫妻警务室”为阵地,建立了“一所三室”矛盾纠纷调解体系,联合景区、派出所、文旅、执法等多个部门,每月组织开展“四所一庭一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综治中心)联席会议,不断分析形势、学习典型、总结经验,从“情、理、法”多角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采访组:北极镇在基层治理上有哪些规划和设想?
文竹:我们将突出党建引领,靠党建引领聚合力,全力“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在党员的努力下,2024年北极镇首批24户民居实现改造升级。今年将继续推动第二批房屋改建,12户已正式启动,新建程序审批监管工作正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整体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我们还实施北极村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北极镇消防水鹤建设等项目,有效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为了守牢生态“安全线”,突出防控治理,全力“把生态保护得更好”。我们深入践行漠河市提出的“三长+三长”(林长、河湖长、田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工作机制,积极联合执法司法检察等部门统筹“三长制”一体推进,为保护生态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同时,强化对野生渔业、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强护林员、护边员培训管理;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各项要求,强化值班值守,严控火源火种,扩大森林防火宣传范围,进一步提高外来游客、商户及务工人员的森林防火意识。
“让人民生活得更好”,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壮大。我们在打牢换届基础、优化村党组织结构方面,通过入户走访、谈心谈话、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发挥作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持续推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创业。2025年,各村预计村集体经济收益将超过50万元。
“实现了从‘砍树经济’到‘看树经济’、从生态赤字到生态红利的历史性转变”
采访对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漠河市委书记吴庆军
采访组: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考察漠河林场自然林区和北极村等地,这次考察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吴庆军: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首站便来到漠河市。漠河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在漠河林场,我们向总书记介绍了林场内的樟子松、落叶松的树龄和作用,以及蘑菇、木耳、猴头菇等林下产品。
我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始终深切关心林区发展、深情牵挂林区人民。同时,总书记对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对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
漠河城市风光
采访组:大兴安岭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漠河作为重要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在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吴庆军:可以说,生态是漠河的根和魂,也是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漠河市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在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漠河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森林防火,二是管好森林资源,三是守好生物资源,四是建好幸福河湖。
采访组:漠河市是怎样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的?
吴庆军:发展与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兼顾兼得、并行不悖的双向选择。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直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品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
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保护的坚强后盾,为实现高水平保护提供不可或缺的财政、科技、市场等支持,有助于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高水平保护。
采访组:漠河地处高寒地带,怎样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吴庆军:漠河市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产业项目发展受限。漠河97%以上地域为林地和湿地,受保护区红线、河长制等政策限制,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用地极为有限,常出现选址难、落地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漠河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最大限度保护生态资源、发挥生态价值。比如,编制完成了森林碳汇分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等报告,谋划储备了7个森林碳汇项目,漠河林业局造林碳汇项目正待生态环境部核定。同时,进一步加强林下资源保护和利用,出台《林下经济产业奖补办法》和《野生浆坚果采集管理办法》,杜绝掠青、破坏资源现象发生。
采访组:漠河冬季气候严寒,在医疗、教育、供暖等民生领域有哪些特殊保障措施?
吴庆军:近年来,漠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打造“中国极寒之都·最北暖心城市”为目标,制定惠民举措,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漠河百姓切实感到天冷人不冷、地寒心不寒。
漠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一半以上,今年年初制定的14件民生实事目前已完成7件。
在医疗方面,漠河在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地知名医院设立百姓就医服务中心,为百姓异地就医打造绿色诊疗通道。积极引进医生、专家到漠河坐诊,让百姓在本地即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在教育方面,全部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住宿费以及小学课后服务收费,学前托育费用降低87.5%以上,为全市2881名学生统一定制校服。
在保持百姓缴纳取暖费不变的基础上,由市政府向供热公司提供供热补助,每年根据气温变化提前供热、延期停热,漠河是黑龙江供暖时间最早、周期最长的县城。由政府提供补贴,为23栋弃管楼引入物业公司,并逐步规范物业公司管理,推动物业管理走向良性循环。
在漠河,初婚登记新人一次性给予6000元消费代金券,为新生儿家庭发放生育补贴,对学龄前儿童医保给予全额补助。大力推动本土人才回归,实行事业单位“打包招聘”模式,本地户籍岗位占比70%以上,让更多人留在漠河成家立业。
采访组:漠河市有“神州北极”之称,漠河怎样凭借“北极”这张旅游名片和原始生态资源等,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发展?
吴庆军: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足地理标志、原始生态和特色文化优势,秉持“基础设施增底气、文化传承提心气、赛事论坛扬名气、体制机制聚人气”理念,在夯实吃住行游娱购传统要素基础上,积极向“商养学闲情奇”新业态拓展,全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聚焦“便捷舒适”下功夫。在文化挖掘上,着力让“北极故事”活起来。在旅游业态创新上,努力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在服务质量提升上,始终坚持“游客至上”。
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实现358.4万人次、3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84.9%。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实现112.99万人次、10.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86%、0.06%。
采访组: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请结合漠河的生动实践谈谈对这一重要理念的感悟和体会。
吴庆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的大门。
在漠河这片祖国最北的广袤林海,我们以实际行动努力诠释这一理念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实现了从“砍树经济”到“看树经济”、从生态赤字到生态红利的历史性转变。
在生态保护上,我们积极保护森林资源,加强生态修复,让“火痕”变为“绿脉”,为发展绿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产业发展上,我们积极发挥最北、最冷、毗俄核心优势,加快冰雪旅游、寒地测试等产业的发展步伐,努力让“冷资源”释放“热能量”。漠河百姓也积极投身林下经济、文旅产业,让“生态饭”成就“幸福梦”。
20年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是科学的发展观,更是生动的方法论。在漠河,绿水青山既是颜值更是价值,既是存量更是增量。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让“最北林海”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漠河力量。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