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大兴安岭地区 > 正文

习近平与美丽中国建设丨“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

日期:2025/9/24 20:25:27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5-08-18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漠河市委书记

进入暑期,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迎来大批游客。自驾穿梭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与“神州北极”石碑合影,给亲友寄去来自“北极”的问候,体验边境各类美食……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青山绿水间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秋日清晨,大兴安岭层林尽染。

大兴安岭地区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走上了一条林下经济和旅游经济协同发展之路。位于我国大陆最北端的漠河市,逐渐从偏僻的边陲小城变成知名旅游打卡地,实现了从“因北而名”到“因北而兴”的转变。

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漠河市,考察漠河林场自然林区,察看了自然林生长态势和林下作物展示,听取当地深化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改革、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及加强森林防火灭火情况介绍。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北极村,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在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习近平总书记向乡亲们了解当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推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情况。总书记指出,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兴安岭森林护好,旅游业才有吸引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牢记嘱托,砥砺前行。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实现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三增长”。这三大指标在2020年至2024年间分别增长了0.55亿立方米、1.16万公顷和0.14个百分点,达到了6.57亿立方米、688.66万公顷和86.28%,为林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新征程上,大兴安岭地区将持续保护生态优势,利用资源优势,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大兴安岭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漠河市委书记吴庆军说:“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是科学的发展观,更是生动的方法论。在漠河,绿水青山既是颜值更是价值,既是存量更是增量。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让‘最北林海’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林区贡献漠河力量。”

“我们要更加珍惜边塞风光、冰雪资源,让旅游业长久造福村民”

采访对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村民史瑞娟

采访组: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漠河市北极村考察时来到你的民宿小院,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史瑞娟:当时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总书记指着门口的对联朗声读道:“一帆风顺平安宅,万事如意幸福家。”我兴奋地接过话茬:“横批是福气临门。”

总书记和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唠家常,关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情况,十分和蔼可亲。离开小院时,群众在道路两旁热情欢送总书记。总书记亲切地对大家说,北极村前景可期。

采访组:现在你和乡亲们都吃上了“旅游饭”,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民宿的,目前民宿经营状况怎么样?

史瑞娟:我从2011年开始经营民宿。以前我们夫妻二人是开饭店的,随着北极村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游客都问有没有能住的地方。于是,我们看准商机,决定转行做民宿。起初只有几个房间,生意也不景气。为了吸引游客,我没少下功夫。冬季客人少,我就在网上直播自己在北极村的生活,冰天雪地里的小木屋和冬捕上来的冷水鱼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拓展了客源。

我的父母、公婆都生活在北极村。随着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老人会把小菜园里的蔬菜卖给游客。附近农户的鸡蛋、蔬菜等农产品,也有了就近销售的渠道。

北极村的旅游业越来越火。现在不分季节,房间经常爆满,有时甚至得把我们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给客人。

游客们兴奋地在漠河市北极村神州北极广场上的石碑前拍照留念。

采访组: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北极村的旅游情况是怎样的?

史瑞娟:现在游客非常多!我们知道,只有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才能留住游客,实现一年四季都是旅游旺季的目标。我们北极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市里特意邀请专业团队对北极村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村亮化打造、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打造边境旅游亮点等方面不断做工作,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擦亮“北极村”这张旅游名片。

采访组:北极村近年来有哪些变化,其中最让你欣喜的是什么?

史瑞娟:旅游业已经成为村里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我们北极村人都有着切身体会。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升级。交通、通信和卫生状况都显著改善。妇联打造的巾帼小菜园与整洁的房屋相得益彰,游客走在村里,处处都是适合拍照的“打卡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漠河市对北极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出台了关于民宿高质量发展10条政策,鼓励村民将自家房屋按照村里整体规划进行翻修改建。

最令我欣喜的变化是,北极村不少村民当起了老板、导游和摄影师。旅游业改变了北极村。我们要更加珍惜边塞风光、冰雪资源,让旅游业长久造福村民。

保护好环境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北极村“两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让农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北极村依靠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名声越来越响,名气越来越大。一年四季都有美景,都有游客来,我们的收入也翻番了。

“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守护好祖国北大门这一片绿色”

采访对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漠河林场防火专责齐永刚

采访组: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考察漠河林场自然林区,当时的哪些情景令你印象深刻?

齐永刚:当时,总书记回忆起了30多年前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十分痛心。总书记说,咱们国家原来森林覆盖率低、底子薄,这些年拼命种树,人工造林世界第一,但禁不住火灾。一定要吸取教训,未“火”绸缪,把防的工作做在前面。否则,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都将毁于一旦。

这是总书记对我们工作的嘱托和要求。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守护好祖国北大门这一片绿色,用实际行动保障大兴安岭绿色宝库的长久安全。

采访组:作为漠河林场防火专责,你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齐永刚:漠河林场完善了防扑火预案,注重宣传教育,定制防火警示旗,张贴防火宣传标语,悬挂防火条幅及各项宣传制度图板,增加封山戒严支岔线道口。

我们在管护区内各支线设杆封卡,派专人巡护,严格执行入山管理制度,并做好各项值班记录,大力营造林区防火宣传氛围;签订防火责任状、宣传教育责任状、联防责任状和森林防火保证书;定期开展“三清”隐患排查工作,重点排查管护区内支线、河流、山脊等区域,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上山,坚决杜绝人为火种的产生。

今年以来,我们使用无人机开展“追雷行动”,对落雷区域进行快速反应跟踪检测共计10多次,有效控制雷击火发生及蔓延事故发生。

漠河林场的施业区面积有3.64万公顷,巡护队员平均每天巡护里程8公里左右,车载人巡护里程每天60公里左右。

采访组:相较于30多年前,现在的防火装备有哪些改进?现代化、高科技的灭火过程具体是怎样开展的?

齐永刚:以前出现雷暴天气后,需要人工进山按点位进行逐个排查,速度慢,并且人员进山后易迷失方向。现在出现雷击点可以依靠无人机进行远程观测,用时短、速度快、定位准。

以前林区的瞭望系统以人工塔为准,每天日出上岗、日落下岗,依靠人工肉眼进行按时按点观测,达不到24小时观测,还浪费人力物力。现在,漠河林场有了视频瞭望系统和视频热点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无死角瞭望、监测。

我们的视频瞭望系统白天以视频瞭望为准,夜间以热点监控为准。系统一旦发现热点,可以直接将热点信息锁定并传至指挥室和手机上,可以根据精准定位及时部署扑救,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平时,我们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强化扑火队员体能、技能,开设林火扑救、火场紧急避险、实战演练等科目,有效激发了队员们敢打敢拼的斗志。

2024年的一场雷击火场扑火过程令人难忘。从我们得知火情信息到扑救结束,全程仅用了45分钟。我们用5分钟迅速集合出发,20分钟完成机械化运输,20分钟完成林火扑救工作。其间,我们利用视频定位、无人机搜寻、灭火机水泵协同作战,进一步展现了现代化科技防灭火综合能力。

漠河森林防火队员在进行防火演练。

采访组:近年来,漠河林场怎样做到“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

齐永刚:为了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漠河林场完善党员带头干、职工跟着干的管护检查机制,采取支岔线设站、入山巡查等多种方式,严密布防,杜绝乱采滥伐、偷拉烧柴、违法捕猎等破坏森林及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发生。

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森林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植被厚了,空气好了,森林物种数量多了。在这几年巡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野生猞猁、黑熊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生鸟类。很多鸟类会落到巡护员手上,吃巡护员带的坚果。

采访组:停伐政策实施后,当地职工的生活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收入来源有哪些变化?

齐永刚:漠河林场始建于1955年,是我国最北的地方国营林场,现有职工145人,施业区总面积3.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92.66%。建场70年来,漠河林场经历了林木采伐、抚育间伐、停伐保护和生态转型等发展阶段。

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林场很多职工由采伐工转变为护林工,北极村的职工依托地理优势开办农家院,依托管护站优势种植养殖林下山珍,如木耳、灵芝、森林鸡等,工资以外的收入大幅增加。

“‘护绿’与‘用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

采访对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委常委、北极镇党委书记文竹

采访组:作为“中国最北旅游名镇”,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北极镇怎样实现护绿、用绿、富民协同推进?

文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这深刻揭示了森林在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北极镇在“护绿”方面,全面落实林长制,明确工作职责,今年上半年,镇、村级林长巡林34次,护林员累计巡护里程达4210.89公里。北极镇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脸熟”的优势,防火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森林防火安全知识,与包片干部走访入户签订防火公约,签约率达100%,营造了浓厚的防火宣传氛围,守好绿水青山。

在“用绿”上,我们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夜经济”和民俗活动。

“护绿”与“用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北极镇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就业增收。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产业中。2023年9月以来,北极村新增酒店民宿98家、床位1667张,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24年北极村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

采访组:北极镇是怎样实现旅游经营与林下产业融合发展的?

文竹:近年来,北极镇将旅游产业与林下经济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北极镇拥有广袤的森林,林下资源丰富,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作为知名旅游地,北极镇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找北”“寻冷”,观赏极光,领略北国风光,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大雪过后,北极镇景区的杜鹃花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我们为全镇的年轻干部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开展助农直播,不仅拓宽了林下产品的销售渠道,还为游客介绍北极镇的旅游景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