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霞浦县 > 正文

“埋雷”为诱保,“排雷”为诈骗“百万保障”变“百万陷阱”

日期:2025/9/8 17:30:4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01-29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网站地图

《中国消费者报》官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搜索

更多

要闻市场监管消协动态3•15观点3•15在行动3•15曝光台比较试验•抽检热点新闻车评台楼市广告/高端推广新消费•电商金融科技食品•健康时尚家居直销品质文旅联系点风采计量助力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新闻

“埋雷”为诱保,“排雷”为诈骗“百万保障”变“百万陷阱”

2024-01-2917:19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张文章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张文章)“免费领取百万医疗保险”“首月1元,享百万保障”“百万保障若不关闭,每年将扣9600元年费”……生活中,不少消费者常常会收到有关“百万保障”“百万医疗保险”的电话或短信,令人十分动心。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其中有悄悄“埋雷”诱导投保的,也有以“排雷”为幌子实施诈骗的,甚至有人一次被骗135万元,“百万保障”正演绎成为“百万陷阱”。

百万医疗险大玩“魔方业务”

所有的诱惑,都是从“甜头”开始。百万医疗险无疑是流行的网红险种,用“小投入大回报”来形容可谓十分贴切。在一些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网络平台上,类似“600万医疗补充金首月收0.99元起”“查看保单立享最高600万医疗保障”的宣传随处可见,消费者看到这样的保险广告,难免心动。近日,记者就接到多家自称保险公司业务员的电话,均声称赠送百万医疗险,让点击其发送的网址链接领取。

每月0.8元起让人心动,页面提示每秒都有人“加入”保障。

1月19日,记者接到一名自称寿险公司业务员刘某的电话,声称记者有一份免费的百万医疗险保单未领取,让加微信。记者添加后,看到其微信号标注为“长生保”。随后对方发来一个链接,让记者“点链接领取”,并称“免费领取的是一份重疾险,领完才有机会升级成百万医疗险”。

记者点击后,页面首栏展示的是保险公司标志及“长生保”标志,内容称“恭喜您免费领取重疾保障,首次领取600元参加活动可累计至6万元”,底部“立即投保”提示框下方有个数字不断在跳动增加,起始是“已有5000人加入保障”,没一会儿就显示“已有5235人加入保障”,但当记者退出页面再重新进入时,跳动的数字又变成“已有5000人加入保障”,随后不断增加,只要停留在这个页面,数字就会一直跃增,一旦退出重新进入,就仍是“5000”起跳。

记者填写信息后,跳出“保额600万医疗保障”大字页面,保费“每月0.8元起”。再点击后,就变成“保单待支付”,保障内容变成“一般医疗保险金300万、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600万、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底部“立即投保”提示框旁边显示保费“9.5元/月”。从免费到收费,保费蹭蹭上涨,但却没有任何说法。记者询问刘某,刘某回复称“这是健康审核,审核通过的话是扣9.5元,大病小病都可以报销,还可以保意外,如果不通过不会扣费”。体验至此,记者已明白“赠送”只是诱购保险的噱头,最终没有支付。但随后就收到发送代码为1069091254770042备注为“长生保”的短信:“你的重疾险保单已生成,查看保单可立享最高600万医疗保障。”

长生保的免费赠险从免费变每月0.8元,最后又悄悄升级成每月9.5元。

1月22日,记者又收到一条发送代码为106853443503420122备注为“爱邦保单服务”的短信:“您的保障已送达!请及时领取。戳网址确认。”记者点击网址,显示“赠送医保补充金最高68000元重疾保障1000000住院保障”。网页已预先给记者打钩,确信以上信息无误,同意相关条款。点击“免费领取”后,页面马上变成“提交成功现在预约升级600万医疗保障”,出现“立即投保”页面,上面显示“众安优保”“国任保险”标志,内容为“600万医疗补充金每月收0.99元起”“300万一般医疗保险金+600万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点“立即投保”后出现“超过90%用户选择升级”,网页中间有一行特别小的字“升级后,次月起缴156元/月”,记者进入“付款并开通”页面,整个页面只有“优保关爱·百万医疗(普惠版)0.99元”,并未说明0.99元是啥费用,让人错觉这笔保险业务保费只要0.99元。既然未能享受事先说好的“赠送”,记者便未去支付,随后就多次收到备注为“众安优保”的催付短信。

“升级后,次月起缴156元月”提示字太小易被忽略。

“优保关爱百万医疗普惠版”付款并开通页面只显示0.99元。

保险从业者王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记者遭遇到的营销模式在业内被称为“魔方业务”,是部分保险机构通过免费赠险或以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保险等方式吸引客源,进而引导客户“升级”保障或投保其他保险产品的一种手段,通常发生在互联网平台。这些所谓免费赠险活动看上去很是善意,实则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诱保陷阱。当消费者点击“免费领取”或购买低价保险后,会被诱导或直接升级保险,首月保费有可能真的不到1元,但次月保费便会跃升。一般来说,首月的保费都会平均到后续11个月里面。而且,一般选择月交的百万医疗险的总保费比一次性缴纳(年交)的保费要略高,反而是不划算的。

记者发现,百万赠险、超低保超高赔的“引线”保险方案在网上大行其道,消费者在刷视频、看网文、免费抽奖、扫码共享单车、停车场缴费等许多场景下,都有可能会被赠险、低额投保。许多消费者投诉“被投保”“被续费”“被升级”,投诉内容多是保险机构虚假宣传、诱导用户投保、次月保费暴涨、自动续费、退保难等,尤其是“自动扣费”“被续费”让消费者大为头痛。

关闭“百万保障”成为诈骗幌子

有“埋雷”的就有“排雷”的。记者发现,一种打着帮助关闭“百万保障”“百万医疗保险”幌子的新型诈骗套路“随风潜入夜”,利用消费者怕被续费、扣费的心理,实施诈骗。“你的百万医疗保险免费期已结束,现在需要立刻关闭,重新下载App,否则将每月自动扣费……”骗子一般谎称自己是保险公司、银行、银联或微信、支付宝、京东支付的“官方客服”,声称受害人开通的“百万保障”保险服务即将到期,不取消会被强制扣款,甚至会影响征信,诱骗受害人转账。

2023年9月,福建龙岩李女士接到自称“微信百万保障服务”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李女士“微信里有个百万保障单,于9月11日开通,现在已到期,如果不要开通,就要去关闭它,否则会自动扣费,扣72000元”。李女士查看微信确实有“微信支付百万保障”,且在“保障中”,由“pICC承保”。李女士申请关闭,并按骗子电话指导,进入虚假“pICC的官网网址”,下载并安装了“云视听”App,加入会议并开启屏幕共享。幸好,龙岩市反诈预警专员及时发现并发短信、打预警电话、派警员出门劝阻,避免了李女士的财产损失。

李女士看到微信中的确有“微信支付百万保障”后,对骗子所述信以为真。

然而,类似的骗局防不胜防。2023年12月以来,南平市就出现3起“百万医疗保障”骗局,刘某被骗18.8万元、周某被骗3万余元、廖某被骗5万余元;三明市,2023年7月—9月,至少发生5起“微信支付百万保障”诈骗案,黄女士等5人先后被骗,合计被骗走30多万元;在莆田市,仅2023年10月就发生20多起以关闭“百万保障”“百万医疗保险”为由设置陷阱实施诈骗的案件。

据莆田市警方介绍,易受骗群体集中在35岁—50岁的女性,这类群体对手机基本功能都熟悉,特别是对微信、支付宝、抖音等大众化软件的使用频率高,但是对具体的一些功能如“百万保障、视频会议、屏幕共享”等却并不了解,极易被诈骗分子套路。宁德市霞浦县公安局在盘点2023年度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时也指出,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是发案数量最多的骗局;霞浦县王女士因接到一个自称“百万保障”官方客服的电话,声称向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刷流水取消“百万保障”业务,王小姐前后转账4笔,被骗135万元。

福建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揭开此类骗局的诈骗套路:骗子用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伪装成“百万保障”或“百万医疗保险”客服人员,以不关闭会自动扣费和影响征信为由,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App开启屏幕共享并引导转账,实施诈骗。

莫让“百万保障”变诈骗噱头

针对“百万医疗保险”营销乱象,金融监管部门在2023年11月就曾发布《关于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有关风险的提示》《关于进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内容,从短期健康险产品设计、销售告知、互联网承保、保险条款内容调整等方面,对目前短期健康险销售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明确提示,并警示险企套利风险;在销售时应对产品的免赔额、免赔责任、赔付比例、退保约定、保费缴纳方式等重要内容向消费者进行清晰告知和提示;不应使用“保费低至(最低)X元”“每月X元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