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泰兴市 > 正文

一江两岸龙凤竞合:泰州与常州,有多少“1:1”?凤凰网江苏

日期:2025/9/2 7:28:4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5-09-01

一江两岸龙凤竞合:泰州与常州,有多少“1:1”?凤凰网江苏下载客户端

独家抢先看2025年09月01日10:12:15来自江苏

8月30日晚,苏超联赛第九轮一场焦点战在泰州主场打响。这场比赛不仅是两支球队的较量,更是两座城市的隔空对话。最终,凭借前国脚黄紫昌的一粒关键点球,常州队客场1:1战平泰州队,保住了“笔画”。

作为隔江相望、一衣带水的两座沿江城市,泰州与常州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常泰长江大桥即将于2025年9月9日正式通车,这将使两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大桥通车后,常州和泰兴之间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小时20分钟缩短为20多分钟,为两地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然而,足球之外,城市之间,双方是否也在一些方面旗鼓相当,“打得有来有回”?是泰州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更为明显,还是常州在新能源产业的布局更具前瞻性?这场跨越长江的“城市对谈”,也已超越单一领域的较量,在文化共生、产业互补与城市融合的赛道上,正书写着“1:1”背后双向奔赴的新篇。

文化上的龙凤呈祥

大部分人都知道,常州号称“龙城”,这是因为常州城垣似龟,龟为龙种,因此而得名。但擅长“无中生有”创造奇迹的常州人,硬是通过与恐龙建立起的强关联,将“龙城”之名坐实了。这里充满恐龙元素,从中华恐龙园化石到恐龙地铁、巴士等,在苏超联赛常州主场,最令人忍俊不禁的就是在走来走去的“恐龙”了。

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泰州被称为“凤城”,一龙一凤,倒是和常州属于真“Cp”了。泰州古称海阳、海陵,因城池形如凤凰,因而得名“凤城”。如今的泰州城,处处可见含有“凤”的地名,如凤城河、凤凰路、凤凰园等。

最“古早”的常州城,名叫淹城,作为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其三城三河相套的形制是“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而泰州,也有一座可以相媲美的“古城”,既姜堰天目山遗址,距今约3100年,是江苏省首次在长江以北发掘的商周城址,号称“西周江淮第一城”,比常州的淹城还早几百年。

在文化底蕴方面,古时常州儒风蔚然、学派林立,明清时期“科第蝉联,数代不绝”,龚自珍赞其“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青果巷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古韵与时尚结合,深受年轻人喜爱。

而泰州,北宋时即文风昌盛,安定书院书声朗朗,范仲淹在望海楼旁文会堂留下“君子不独乐”的诗篇。钟楼巷古钟、故居、灰瓦承载700多年历史,如今是充满烟火气的“馋猫一条街”。

常州泰州,均有着光荣而伟大的革命历史。1939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常州水西村成立,为黄桥战役胜利奠定基础。而黄桥战役,是1940年10月,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在泰州黄桥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反击的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黄桥战役中,百姓送烧饼的事迹让黄桥烧饼声名远扬。

水,是常州和泰州两地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底层生态元素。常州,倚太湖之一角,得大运河之交通,更有天目湖景区等以水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而泰州的水,既是江淮海三水交汇的自然禀赋,也是璀璨耀眼的文化星河。自然意义的水,指的可以是溱湖景区、李中水上森林构成里下河独特风景,也可以是春日千垛菜花如金色岛屿漂浮于水上(千垛景区)。而人文意义的“三水”,指的是挥洒出施耐庵的水浒、郑板桥的水墨、梅兰芳的水袖人文,它们标注了泰州在中华历史文化坐标中的独特地位。

以上可以看出,泰州和常州在文化底蕴上各有千秋,泰州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与常州的特色文化标识,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在文化领域形成了一种“平分秋色”的局面。

而泰州特别值得“划重点”的是,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舒缓,日常从一碟干丝、一碗鱼汤面、一笼汤包开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种水城慢生活是泰州独特的文化Ip,150多个早茶品种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产业上的互补共创

泰州和常州在经济体量上差距不小,但产业发展上都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和谋划布局,泰州同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泰州市致力于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海工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新能源汽车及高端零部件、化工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及制品、节能与新能源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大健康产业是泰州最具竞争力的“地标”产业板块。泰州是全国唯一的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2024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3675亿元,形成了“药、医、养、食、游、体”全链条发展、“一核、两翼、多支点”全市域布局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是泰州的另一大支柱产业,拥有扬子江船业集团、亚星锚链等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泰州发展势头强劲,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长城汽车泰州整车项目已成为产业的“龙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而未来产业代表着“晨光力量”,是泰州极富创造力的一个全新提法,代表在积极培育代表的未来产业方面,泰州要发力抢跑。这些未来产业虽然目前规模相对较小,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泰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常州市则坚持“产业强市”战略,重点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整车产量近80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常州已形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充电设施-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汽车等巨头落户。2025年,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目标突破100万辆、新能源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

此外,常州在装备制造、石墨烯产业以及轨道交通装备、电网装备等领域表现突出,也走出了一条“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发展之路。

城市间的跨江融合

8月15日,世界级跨江工程——常泰长江大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这标志着这项超级工程正式全面建成,即将投入运营,通车在即。

常泰长江大桥全长10.03公里,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其主航道桥采用主跨1208米的斜拉桥设计,刷新了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纪录,并包含两座主跨388米的钢桁拱桥,同样创下同类桥梁的全球之最。公路部分通车后,常州与泰州的通行时间预计将从1小时2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常泰长江大桥的建设,无疑是泰州和常州跨江融合的重要纽带。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关键枢纽,该桥不仅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还通过非对称结构设计、智能建造技术等创新,成为我国桥梁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典范。在大桥通车的利好预期下,两地的交流合作已呈现出积极态势。

从企业布局来看,常州高新区制造业底蕴深厚但空间趋紧,而泰兴土地资源丰富且渴求优质产业。常州企业常超模具的决策颇具代表性。它将核心锻造加工留在常州,把热处理等环节布局到泰兴,实现了南北联动、各展所长。自项目投产,生产负责人工作日跨江通勤成为常态,而即将通车的大桥,将大幅缩短通勤时间,让“双城生活”从概念变为现实。

在规划层面,今年2月,常州高新区和泰兴市围绕“十五五”期间强化规划顶层设计,召开常泰跨江融合座谈会,多部门及两个桥头板块深入交流,力求让常泰跨江融合发展这一优势变量,转化为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增量。

交通的便捷化正加速两地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无缝协同。未来,随着大桥通车,常州和泰州在城市融合发展方面,完全有能力齐头并进,携手打造跨江融合发展的典范。

足球场上的平局只是一时,但泰州和常州在文化、城市融合以及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已然展现出了“打得有来有回”的实力与潜力。随着常泰长江大桥的通车,未来两地在更多领域的合作与竞争,都值得关注,更值得期待它们共同书写更精彩的发展篇章。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