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虎丘区 > 正文

苏州虎丘区:百强区中的“高光之区”凤凰网江苏

日期:2025/9/1 23:36:19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5-08-13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赛迪百强区榜单,苏州市虎丘区上榜,排名第43位,在全省“小榜单”中则排名第7位。

2024年,虎丘区(苏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12亿元,增长6%左右。此外,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总体排名中,苏州高新区排名上升了2位,列第18位。依托苏州西部区域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虎丘区(苏州高新区)正在聚力把苏州西部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观光、科技研发中心、大型会议会展中心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的,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科技、文化、生态的现代化新城区。

卅三征程攀高向新

1992年,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和虎丘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苏州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是苏州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三十多年来,虎丘区(苏州高新区)已从当年的一片荒凉蝶变为今日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全国一流创新高地、长三角区域日资高地、苏州新硅谷。如今,这里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企业密布,并成为苏州“东园西区,一体两翼”重要布局中的“高光之地”。

这里东接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西濒三万六千顷烟波浩渺的太湖,南与葱翠绵延数十里的江南丘陵连为一体,石湖风景区、洞庭东西山风景区、天灵风景区、枫桥寒山寺和虎丘风景区环绕四周,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科技人文新天堂”美誉。

作为苏州大运河文化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大运河从虎丘区北的浒墅关古镇穿过,孕育出勃勃生机。大运河蜿蜒向前,光阴的故事从未停止,苏州城西正以澎湃的活力镌刻下独特的时代印记。

1986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确定了“全面保护苏州古城风貌,重点建设现代化新区”思路,决定在古城以西开辟一块区域,再造一个“新苏州”。

1991年,启动1平方公里开发;1992年,苏州高新区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1993年,开发面积达12平方公里;1994年,为20平方公里;1995年,在苏州市区经济中所占份额已接近50%。这个速度在全国开发区中是极少的,被中央领导同志称赞为“白手起家,平步青云”。

2002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实行区划调整,高新区与虎丘区“两区合并”,开发面积扩展至223平方公里。

2012年虎丘区(苏州高新区)GDp突破800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4%、位列全市第一。

之后,以行政中心西移为标志,虎丘区(苏州高新区)开启了第三个10年发展。实现了从“运河时代”向“太湖时代”的跨越。

回顾三十多年发展历程,虎丘区(苏州高新区)的“高光时刻”不胜枚举。

第一个十年,虎丘区(苏州高新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达1500多个,全球500强项目45个,外商投资总额200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0亿美元;经济总量超过了10年前苏州市区总和,出口额占江苏省十分之一,全国百分之一,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国高新区前三位。其中,引进项目投资规模和力度、上缴税金居全国高新区第一,创造众多“第一”和“唯一”。

第二个十年,实现以占苏州2.5%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苏州近10%的经济总量。

第三个十年,累计引进“中字头”“国字号”等科研院所上百家。

三十多年来,虎丘区(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创新驱动、再创辉煌成为全区发展主旋律,先后获批全国首家创业投资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称号,成为苏州市“东园西区、一体两翼”的“重要一极”。

“智”汇城西,“虎虎”生威

从1993年第一家日商独资企业日本电波入驻虎丘区(苏州高新区)开始,松下、佳能、三井住友银行、爱普生、富士胶片、NGK等知名日本企业先后入驻。

虎丘区(苏州高新区)始终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眼全球开展创新合作,努力打造外商投资发展“强磁场”,努力构筑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

虎丘区(苏州高新区)搭建了线上沟通、线下走访、定期座谈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外资外企宣传和解读省、市相关政策,全力支持他们在高新区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并辅导申报相关专项鼓励政策;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及实施细则,对总部企业在落户、发展、人才、房租等方面进行扶持;不断招引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外资服务业项目,同时加快国际化人才社区、高品质人才公寓建设,不断增强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

臂膀向内,积极融入长三角;脚步向外,主动迈向全球化。从南洋狮城到樱花之都,从东方之珠到黄浦江滨,苏州高新区用频频出发的脚步丈量出招商引资的“更大版图”。春光不负奋进者。目前高新区已成为苏州日资日企最集聚、最活跃的板块,具备坚实的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基础,拥有最完备的营商环境配套。

城市的每一次蝶变跃升、跨越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个“活水”源头。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虎丘区(苏州高新区)全力打造最佳人才生态,擦亮“人到苏州必有为,智汇高新创未来”的名片。

苏州城西,太湖之畔,创新资源集聚。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南大苏州校区等百余家“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知名院校、创新平台构成“最强大脑”;15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构成的产业“舰队”竞相远航。

壮心壮行,追“光”奔跑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聚焦这一“关键少数”领域,苏州率先以“光”之速,加快发展,致力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高光之城”,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光子产生、传输到应用的全产业链。而“高光之城”的“光源”之地、焦点之区,正是虎丘区(苏州高新区)。

“西光子,东纳米”。苏州高新区作为苏州“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翼,正奋勇挑起发展光子产业的千亿级重担。

近年来,虎丘区(苏州高新区)光子产业集聚重点企业超200家,拥有一批光子领域高企、瞪羚、独角兽培育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企业梯次发展方阵。同时,苏州高新区先后集聚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苏州工研院、苏州光电院等超百家大院大所,为光子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太湖光子中心正全力实施“12345”发展布局,即争创1个光子产业国家级创新中心,争创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3个基础共性工艺平台,聚焦高端激光智能制造、先进光子医疗器械、高性能光传感、光芯片及关键材料等4个重点产业领域,建设5个产业创新研究院,为技术孵化与成果转化、吸引与集聚人才等提供重要支撑。

作为太湖光子中心具体部署的一部分,长光华芯与苏州高新区联合共建的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已投入实体化运转。眼下,研究院正加速集聚一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江苏省双创人才等,通过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创新协同等拓展产业链条,为太湖光子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半导体激光芯片研发平台。

不仅如此,虎丘区(苏州高新区)全面推进太湖科学城建设,引领环太湖科创圈发展,高标准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太湖之畔,集科技、创新、人才、资本等众多发展优势的苏州高新区,正朝向一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高地努力奔跑,奋力再创数字经济时代新辉煌。

壮心壮行,勇猛精进,“虎虎”生威,步步向“高”。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