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舟山市 > 正文

“水中黄金”,游回来了!

日期:2025/8/18 18:16:2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5-08-17

近日,在东海渔场,渔船结束三个月的伏季休渔,开展捕捞作业,收获黄鱼满仓。

20年前,同样在这片海域,渔民们拉上来的网常常空空如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沿海地区长久以来的生存法则。由于长期过度捕捞,我国“四大海产”之首的大黄鱼,从年捕16.8万吨跌至不足50吨。

20年来,舟山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这些“水中黄金”正重新游回人们的视野。“东海渔场”转型“蓝色银行”。

“东海无鱼”的警钟

舟山东海渔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三江交汇处,岛屿与港湾众多,寒暖流交汇,为各类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条件,也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渔场。

20世纪70年代,随着机械帆船等新型捕鱼设备的发展,渔民数量不断增加,作业渔场不断扩大至鱼类产卵场,“无序捕捞”成了当时常态,直接导致渔业资源急剧衰退,大黄鱼等传统经济鱼类濒临灭绝。“东海无鱼”的呼声日益高涨,海洋生态和渔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破局:从“无序捕捞”到“生态牧渔”的转型实践

面对“东海无鱼”的危机,舟山开始了一系列的转型探索。

1995年,伏季休渔制度率先落地。2015年,浙江开始实施首个“东海渔仓”修复计划,“一打三整治”(即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整治“绝户网”等非法渔具、违规捕捞行为及海洋污染现象)正式启动,东海粮仓的修复振兴迎来关键转折。

护鱼先护家,为大黄鱼筑好“海中巢”。舟山累计投放近50万立方米人工鱼礁。每年放流大黄鱼等各类苗种约15亿单位;同时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助力海洋生态自然修复。

从“捕鱼人”到“护海人”:渔民的新生

2001年起,舟山市启动渔民转产转业工程,通过“减船减人”“技能培训”“就业扶持”等组合政策,帮渔民“换个工作”。

在这场转型中,“新渔民”的到来为舟山渔业注入了新动能。2021年,大连海洋大学刘永虎带着团队扎根舟山六横岛,采用立体增养殖技术,让濒临灭绝的岱衢族大黄鱼重现野生口感。他带领团队建设的中间育成网箱平台,注重模拟天然生长环境,今年养殖产能已达40万尾,未来将扩产至500万尾。

刘永虎的到来,让当地渔民的转型之路更宽广。台门渔港老渔民吴师傅在刘永虎的养殖场工作,他的旧船换成观光艇,获10万元补贴,“工资高了,社保也有了,日子越过越踏实。”

从小跟随父亲打渔的胡军杰,在2003年和朋友合伙开设海钓俱乐部。在政府的支持下乘上海岛旅游发展的东风,业务渐兴。在海钓俱乐部出海的每条船上,雇佣的都是六七十岁无法远洋捕捞的老渔民,他们每年能拿到五六万元工资,比以前出海打渔时收入更稳定。

如今,不少退捕渔民从曾经的“船老大”变成了“护海员”,参与海域巡逻、生态监测、人工鱼礁维护等工作。除了基础月薪,还有生态补偿金。渔民感慨:“以前捕鱼养家,现在养海致富”。到2025年,全市渔民人均收入达到52700元以上,年均增长率8%,好日子看得见,摸得着。

市场革新:从“低价抢货”到“养海富民”

舟山国际水产城作为全国最大的原产地鱼类批发市场,曾经“低价抢货”成风,甚至出现“论条叫卖”的低价倾销现象。2016年,一条重达4.1斤的野生大黄鱼以29800元成交,开启渔产品拍卖制的实践。随后,当地积极引进水产电商,推出“互联网+拍卖”新模式。

80后的张磊,作为舟山本地的“渔三代”,留学归来,在舟山做起电商卖海鲜。从自己开车配送海鲜,到给国内生鲜大平台供货。他研发了先进的保鲜打包方式,业务范围扩展到上海、北京等城市,为当地渔产品售卖打开销路。舟山逐渐搭建起完整的海鲜电商产业链,海产品远销各地。

刘永虎也在为渔民拓宽增收渠道。他开设首家舟山海鲜旗舰店,全力打造“六横大黄鱼”品牌,从活鱼、冰鲜到深加工产品全面布局,让渔民能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如今的市场,低价倾销少了,野生大黄鱼等高端水产的交易更规范、透明,真正实现了“养海”与“富民”的双赢。

转型成效:生态与经济双赢

如今的东海,变化实实在在:在嵊泗枸杞岛海域,水下摄像机拍摄到消失10年的曼氏无针乌贼种群。相关数据显示,人工鱼礁投放两年后其资源密度比投礁前平均提高9.3倍。2023年评估显示,东海渔场渔业资源量已恢复至20世纪80年代的60%(约72万吨),“四大渔产”资源量较21世纪10年代初增长4倍以上,舟山大黄鱼年产量超25万吨。碳汇渔业更显价值,贝藻类养殖、增殖放流,形成的“蓝色碳汇”年固碳总量达7.48万吨,接近5万亩森林的固碳能力。

生态向好带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刘永虎推动的18亿元的六横海洋牧场综合体,集养殖、科普研学、休闲海钓于一体,预计2026年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当地居民计划开起渔家乐、海鲜小店,家门口的“生态饭”越吃越香。

舟山20年,从“东海渔场”到“蓝色银行”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舟山模式”纳入《可持续渔业指南》,正是对其从“无序捕捞”到“生态牧渔”转型成功的权威印证。

舟山用20年的时间,从“东海渔场”到“蓝色银行”——海洋生态成了“本金”,可持续发展就是“利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海洋生态修复的希望,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沿海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春晚”变“科晚”蚌埠打响科创“金品牌”“春晚”变“科晚”蚌埠打响科创“金品牌”08-18

    这是“炫”出超多科创成果的秀场,这是众多蚌埠科创“牛”人的舞台——1月25日晚,2025蚌埠市科技创新晚会汇聚年度科技热点,一位位科创人才、产业明星通过极富创意……

  • 假期前3天,南京消费市场热闹有序08-18

    假期前3天,南京消费市场热闹有序2025-05-0409:02:00来源:南京日报字号:大中小打印本报讯(记者黄琳燕通讯员宁商轩)5月3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

  • 江苏省人民政府动态信息全域热!全链火!全民嗨!“08-18

    来源时间为:2025-8-14这个夏天,比天气更热的是“苏超”!8月8日是第17个“全民健身日”,借“苏超”东风,2025靖江城市足球赛(简称“靖超”)小组赛的……

  • “水中黄金”,游回来了!08-18

    来源时间为:2025-08-17近日,在东海渔场,渔船结束三个月的伏季休渔,开展捕捞作业,收获黄鱼满仓。20年前,同样在这片海域,渔民们拉上来的网常常空空如也。……

  • 池州:插上科技“翅膀”聚力“向新”腾飞池州:插上科技“翅膀”聚力“向新”腾飞08-18

    来源时间为:2025-08-18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各项实验正在稳步推进,向着首飞目标冲刺;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