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丹阳市 > 正文

江苏丹阳:聚焦“四个着力点”振奋攻坚精气神

日期:2025/7/25 18:24:59 浏览:

今年以来,江苏省丹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镇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和镇江市委全会要求。为此,丹阳全市上下提振争先信心、提升攻坚动能,一季度实现GDp409.5亿元,增长6.3%,高于省市平均。1-5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亿元,增长4.2%;规上工业总产值779.1亿元,增长5%;规上工业开票662.3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119.7亿元,增长7%,其中制造业投资82.4亿元,增长14.7%,高质量发展呈现向新向好、稳中奋进的良好态势。

勇于“挑大梁”,合力干出新成效

发展质态持续优化。把抓项目、抓转型、抓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253.7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72个镇江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位居镇江前列。省内最大容量绿色生态化高标准粮仓——苏南储备粮仓储基地正式投用,镇江最大内河集装箱码头——丹阳港启动调试运营。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4.2%,34家企业入选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鱼跃医疗入选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冈田智能亮相国新办先进制造业中外记者见面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入库创新型中小企业62家,有效高企突破430家,高新区创新园获评省首批“标杆孵化器”。

改革动能持续提升。实施经济发达镇改革,丹北镇、界牌镇创成省级经济发达镇。深化集体资产管理监督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向人大报告制度。持续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平台公司功能整合,稳步推进AAA主体信用评级及实体化转型。持续加强涉企债权清收清欠,今年以来累计挽损2.3亿元。纵深推进闲置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330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2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现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全覆盖,业务办理时限平均减少70%以上。有效应对严峻复杂外贸形势,全方位帮扶重点外贸企业,1-5月实现进出口总额126.8亿元,增长20.9%。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狠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突出问题整改,疏通检测污水管网70.2公里,丹桂路、曲阿路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境督察交办信访件办结率分别达88%、100%。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围绕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有效压降各类风险隐患。深化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镇江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获评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争先进位县。吕凤子、戴伯韬、吕叔湘教育名人文化馆竣工,丹阳中专创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丹阳分院,学前教育改革有序推进,获评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区域检验检测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发展规划,推进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助餐点建设,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持续增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聚焦巡视巡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债务化解、历史遗留矛盾等重难点工作,一体推进“学查改”。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严肃处理学习教育期间顶风违纪行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起,通报典型案例11件。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聚焦殡葬服务、“校园餐”等重点领域精准攻坚,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实施“精网微格”提升工程,优化“红格共治”运行机制,推动600余名村(社区)后备人才、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等下沉微网格。深化“与敢为者同行”专项行动,优化“敢丹当”攻坚事项推进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在镇江全市推广。

力拼下半年,打好打赢收官战

抓好抓实下半年工作,对于“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半年,丹阳全市上下将保持决战态势、增强决胜信心,着力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着力稳住经济大盘。一是持续攻坚重大项目。坚定不移把项目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深化基金招商、科技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在外丹阳人招商,招引一批创新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好项目。用好重大项目审批辅导联席推进机制,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探索建立项目预申报机制,加快已签约项目落地。开展“投产入规达效”治理行动,努力将规上企业转化率提高至50%以上。二是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实施省、市新一轮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着力推动天工爱和、富联通讯、海昌申报卓越级智能工厂,以及鱼跃医疗领航级智能工厂入库培育。加快眼镜产业转型升级,以眼镜城片区建设带动产业链向文旅商延伸,围绕智能穿戴设备、功能性眼镜等细分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高质量建设脑健康产业“一中心、一枢纽、一基地”,以慧创医疗为重点,加速念通、欣理、纳实、枫铧等项目培育,构建脑机接口和脑健康诊疗产业高地。三是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放大圣象、大亚人造板、肯帝亚、鱼跃四大“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效应,支持大家居、大健康产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目录。完善房票安置政策,开展房屋“以旧换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促进服务消费若干措施,培育首店首发、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打造网红小店、特色街区等新场景,形成更多消费增量。

着力推动“两创”融合。一是加力创新主体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4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80家。坚定实施“有组织的创新”,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鼓励科研攻关,引导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解决一批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问题。二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持续提升七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运行质效,积极布局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以高能级平台赋能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依托科技大数据创新服务平台,持续丰富“三单两库”,精准高效匹配技术供给与需求。三是加速创新生态打造。发挥“丹凤朝阳”计划、大学生“聚丹”计划、专项基金等人才政策作用,提高南师大中北学院毕业生留丹率,力争各类人才引进总量突破1万人。以镇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为推进核心,建立丹阳市级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每年6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作用,鼓励高新区先试先行,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一是推进深层次改革落地。稳步推进国企债权清收清欠、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加快平台功能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转型,完成AAA主体信用评级。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用AI、大数据赋能政务服务。持续深化模式创新,推动环保基础设施、重点园区、重大片区等领域项目全速建设、早见效益。二是提升高水平开放能级。稳定传统市场出口规模,精准对接“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需求,用足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大力度发挥东部园区区位优势,加快丹金高速、G233丹阳段等对外交通工程建设,积极拥抱苏锡常。用好北京、上海等科创飞地和驻点招商,在产业联动、创新协同、要素流通等领域谋划跨区域合作项目。加快丹阳港“港工贸”一体化建设,推动港贸、港产联动,打造区域性综合商贸物流中心。

着力夯实安全底板。一是紧盯重点领域安全。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危化品、工贸、消防、建筑工程、城镇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清单化”排查、“销号式”整改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基础基本安全防范体系,将“厂中厂”、小型生产加工企业、社会面小场所等纳入“红格共治”,实现网格化、常态化、长效化监管。推动智慧消防、智慧用电、智慧用气覆盖提质扩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二是紧盯公共领域安全。开展打击固废非法倾倒、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持续抓好校园安全、食品安全,增强群众安全感。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一是抓实基础工作。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清单+专班”闭环工作法,不折不扣将上级反馈问题、交办信访件整改到位。高标准推进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统筹实施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市政污水管网新改建、达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工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二是抓细污染防治。落实长江大保护、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要求,加速通济河(丹阳段)整治、农村生态河道、生态清洁小流域等工程建设,综合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分类抓好工业污染减排、铸造行业整治、扬尘防控等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推动空气质量稳步向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1%。三是抓好绿色发展。开展传统产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行动,完善节能审查制度,力争新增2家以上省级绿色工厂。制定绿色低碳产业招商目录,加快三峡茶光、渔光互补项目建设,推动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1.5万平方米,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持续转“绿”。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一是聚焦重点片区。眼镜城片区在商业街、光谷总部园等项目落成基础上,精细做好策划运营、招商选资、业态管控,力争“十一”假期试营业。西门大街将坚持以用促保,加大文物修缮保护力度,实现历史与城市“新旧共生”。二是聚焦有机更新。坚持微更新、精提升,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房解危安全等工程。建设大运河步道,精心谋划一批口袋公园、城市绿道,打造高品质绿色公共空间。三是聚焦城市治理。开展物业管理提升行动,全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服务“顽疾”。紧扣违建、违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探索“AI+城市管理”多场景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精准性和人性化水平。

着力促进乡村振兴。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推进水稻高产优质片区建设和小麦单产提升整县推进行动,稳步建设2.4万亩高标准农田,积极创建粮食科技小院,推动粮食种植稳产增效。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善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和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狠抓水产品药残整治攻坚,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二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大圣、大钱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有序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常态化开展每月集中整治日活动,推广“积分制”和“小菜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三是拓宽富民强村渠道。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以产业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深化“六个一”挂钩帮扶机制,加快建设省市扶持增收项目,运营好富民强村产业园,推动镇村联合、村企共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释放土地红利。引导“新农人”联盟健康发展,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吸引更多新生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着力增进民生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