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谢文哲通讯员张咏梅沈晓雷今年5月,海门市新一轮万人评议“热点”干部活动启动。来自交警队、供电局、工商局等19个部门的140名中层干部,接受社会各界对其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督和评议。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热点”岗位干部带动所在站、所、科室,想方设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让群众普遍满意。
宋筱炜们:不把百姓的事办好,心里会不安
今年3月,海门镇居民老沈来到国土局耕保科,要求解决宅基地问题。原来老沈夫妇双方都是再婚,离婚时都没有要房子。根据政策,宅基地面积不能重复享受,但他们又确实无房。这么特殊的情况,耕保科的宋筱炜虽然觉得棘手,还是安慰道:放心,我们会按政策解决你的困难。
特事特办!是否可以用老沈原籍三和农村的宅基地置换?是否可以参照拆迁安置的方式进入政府安置房优惠?她反复研究了相关政策,创造性地提出了“拆迁老家住房,退还原宅基地后享受市里拆迁安置政策”的方案,得到了领导认可。如今,老沈夫妇已在海门城镇规划区内落实了80多平米的安置房。
宋筱炜说:“不把百姓的事办好我心里会不安。”百姓利益无小事,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了海门很多基层站所和办事窗口工作人员的信念。
陈耀新们:上门当好老百姓的“服务员”
海门市平山中队的“头儿”叫陈耀新,他和队里的交警们如今转变服务理念,变“群众跑”为“干部跑”。他们不仅把安全交通的宣传手册、办证须知等分发到百姓手中,还为百姓送证上门,送服务到家门口。德胜镇汇通村属于平山中队管辖的边缘,办个证件年检来回得80里路。陈耀新事先和村里沟通好,约好5月10日到村部现场办公。“到村里年检摩托车,我们真方便啊。不过隔壁的郭菊如今天去南通办事,家里只有老人在家,错过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耀新立马跟着村民到郭菊如家里办理了摩托车的年检。
由“百姓上门”到“干部上门”,海门各地的基层站所和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纷纷走出机关,带去更贴心的服务,让老百姓竖起大拇指。
潘卫兵们:特殊服务,为了老百姓更方便
一个电话,就可以预约办理过户手续的时间;如果还有人排队,就推迟下班时间;上门服务,让老弱病残的纳税人不需要跑来跑去……在地税局驻审批中心二手房的纳税窗口,这些特殊的服务都是为了——让办事群众更方便更满意。
星期天,二手房纳税窗口的潘卫兵又加班,专门为了家住海门四甲镇的陶先生。陶先生常年在上海上班,这次为了孩子上学买了城区一套二手房。二手房转让的第一关需要核对应税,并且当事人签字。但陶先生所在的外企又很难请假,抱着试试看的心思,陶先生拨通了二手房纳税窗口的电话,听到了爽快的承诺:“没问题,星期天来吧,我们等你。”
像这样“麻烦自己,方便群众”的事情,在海门很多基层站所和办事窗口比比皆是,都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作为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主要标准。
(责任编辑:秦宇雯)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