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利辛县凝聚一家人共识,做好样的利辛人,呼应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热点”问题,从“被动处理”向“源头化解”转变,推动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多条“断头”路,堵路更堵心
和平南路被戏称为和平“难路”,因为一户居民王某提出的补偿要求不合理,长期协商沟通未果,道路无法施工,和平南路成了“断头路”道路不通,居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还有另一条备受关注的断头路,群众戏称“创业未半”的创业路。创业路位于利辛新城区核心区,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却被一处房屋截成了两段,造成交通“梗阻”,严重影响了市民出行和城市发展。
利辛县城关镇创业路断头路通车。利辛县委宣传部供图
打通堵点,路通心更畅
面对堵点,怎么办?利辛县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开展“1+1+1+1+N”工作法,落实“找交销查考”工作机制,推动急难愁盼问题快速有效解决。面对群众的诉求,四级网格长们在一起分析,查找问题症结,启动“1+1+1+1+N”工作法。
“关键还是要凝聚一家人共识,把群众当成一家人,换位思考,把王某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网格长、城关镇城南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涛说。
利辛县城关镇对于王某的合理近求,社区帮王某找了一处过渡房,解决了后顾之忧。今年5月份,王某最终签订了征迁协议,和平南路的堵点终于被打通。
利辛县城关镇和平南路断头路通车。利辛县委宣传部供图
对于和平南路王某合理的诉求,党委政府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解难题。但对于创业路上的违建房屋利辛县则采取多方联动,对多年的违建坚决拆除。
继创业路之后,利辛县又相继打通了纬一路、揽翠东路与西路、文溪路等多处堵点。“已排查出的十个多年未解决的遗留堵点,目前已打通了八个。”利辛县住建局局长唐锋说。
激发活力,非我莫属
城市管理只是利辛的一个缩影,短短9个月的时间,利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积案化解、堵点打通,经济更是快速发展,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8亿元,增长9.5%。10项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三县一区第一位;经济运行位居全省59个县(市)第四、皖北22县(市)第一,“两个加快”连续两个季度位居皖北22县(市)第一。
为什么是利辛?利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利辛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县信访工作持续向好,进京访批次人次分别同比下降50%、45.45%;致省以上信访同比下降43.16%,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97.86%。
改造后的西潘楼火车站。利辛县委宣传部供图
坚持新发展理念。利辛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土地”抓手,县、乡、村三级干部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眼睛发现每一处资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成面积占全省总量一半以上,初步化解了“乡村建设钱从哪里来、经济发展地从哪里出”的难题,有效缓解了“乡村振兴缺抓手、服务群众缺资金、粮食增产缺土地”的困局。
大兴调查研究。县委坚持立足实际,主要领导用6个月的时间走遍全县361个村和社区,看利辛县情实际、问干群意见建议、查工作短板缺陷、找发展途径方法,在充分考虑利辛58年建县历程和干部状态后,发自内心地喊出“凝聚一家人共识”“好样的利辛人”,以鲜明导向,推动各项工作持续迈上新台阶。
强化系统观念,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紧贴农业大县实际,坚持“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创新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统筹推进文明创建、社区治理等工作,实现规划区四级108个网格全覆盖;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整体格局不断完善。
树立鲜明导向,聚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等工作赛道,提拔重用91名干部。表彰了利辛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选派帮扶干部、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坚持真抓实干。全县党员干部沿着利辛高质量发展新路,凝聚一家人共识,人人争做“好样的”利辛人,保持战略定力,一项接着一项干,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
迎难局、破困局、开新局,利辛县全县上下正以非干不可、干必干成的勇气,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信心,在皖北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李鹏李轩)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