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密山市 > 正文

文史志|走近密山红色基地

日期:2025/8/31 17:13:30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5-08-14

□文/摄武苗苗

八一建军节之际,我应邀走进鸡西地域内的几处红色革命基地。纪念馆的展柜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浸润着烽火岁月的影像,一件件老物件展示着那些年代的苦难与荣光。作为土生土长的鸡西人,每当目光掠过这些承载着热血与信仰的建筑和场景,总会翻涌着难以言喻的自豪和敬仰,它们是这座边陲小城最厚重的底色,是镌刻心灵深处的精神坐标。

战争从来都是藏着不忍触碰的伤痛和残酷。所谓英雄,不过是在黑暗中选择勇毅前行的普通人。可正是在那些浸透血泪的岁月里,英雄们如星火般闪亮。他们或许只是史料里一个模糊的姓名,是老照片中穿着军装的普通一兵,是历史资料中一笔带过的平凡将领,仿佛从泛黄的书页里走出来的人物,却在真实的历史进程里活成了不朽的雕像。

东北老航校纪念馆静立于密山市的土地上,作为党员教育、光荣传统与爱国主义三大教育基地,它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守望着这片承载着新中国航空梦想的土地。

通往纪念馆的小路蜿蜒向前,远远望去,一幢浅灰色的楼宇独自矗立,周遭没有高耸的建筑与之相伴,更凸显其肃穆。楼顶“东北老航校纪念馆”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过往的峥嵘。楼后是一片郁郁苍苍的茂密森林,枝叶交错间,将岁月的秘密悄悄掩藏,那些曾在这里激荡的故事,似乎早已在时光的冲刷下归于平淡,却又在寂静中酝酿着不朽的力量。

场院里,几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捐赠的飞机静静停放。机身布满斑驳的痕迹,那是岁月留下的勋章,每一道划痕都浸染着曾经的辉煌与创伤。触摸着这些历经风雨的钢铁躯体,仿佛能听见当年引擎的轰鸣在耳畔回响。步入纪念馆大厅,一架崭新的飞机模型迎面而来,机翼舒展,似要冲破束缚、直上云霄,与室外那些饱经沧桑的“老兵”形成奇妙的呼应。讲解员的声音轻柔却有力,引领着参观者沿着航校的历史轨迹,一步步走进那些被时光尘封的久远故事。

这里孕育了新中国开国大典上空阅兵的全部飞行员,他们驾驶着战机掠过天安门广场的身影,成为共和国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画面;这里开创了喷气式飞机击落美国战机的英勇先例,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空军的崛起;这里甚至有日军投降人员转化为技术骨干的特殊篇章,在历史中书写着别样的传奇。

东北老航校在密山的三年零四个月,是一段曲折离奇的历程。在这座北方边陲小城,前辈们用坚韧与执着,熬过了艰苦卓绝的岁月,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从这里走出的无数优秀将士,为了保家卫国,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馆内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鲜活的故事,每一张面孔都透着飒爽英姿。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崇敬之情会溢满心底,让人读懂什么是家国情怀。

走出纪念馆时,阳光有些刺眼,路边鲜艳娇美的花朵却开得热烈。它们与馆内那些苍凉陈旧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但无论现实如何改变,那份沉淀在岁月里的厚重使命感,始终在提醒着我们:不忘来路,方能致远。

鸡西曾是“北大荒”的代名词,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气候恶劣,酷寒与贫瘠在风中嘶吼,生存的脚印每一步都深陷艰难。就在这片被视作“生命禁区”的黑土地上,王震将军率领着一群热血儿女,用镐锹劈开冻土,用信念焐热荒原,硬生生将莽莽荒原雕琢成千里良田,这是比神话更震撼的人间奇迹。在密山人民心中,王震将军是心中永不泯灭的纪念,是这片土地永恒的坐标,是镌刻在时光里的英雄。

为了留存这段改天换地的史诗,在密山市当壁镇建设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馆前的石壁上,“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勇于奉献”十六个大字,是北大荒人用血汗写就的精神图腾,是经历风吹雨打的最好诠释。纪念馆前不远处,建设了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一处圆形花坛收集着王震将军踏过的每一片荒原的五色土,有开发北大荒事迹的雕刻石碑,雕刻石刻凝固着拓荒者挥汗如雨的瞬间——粗糙的手掌紧握犁耙,冻裂的脸庞迎着风雪,每一道凿痕里都奔涌着滚烫的生命力,目光所及,皆是荡气回肠,震撼人心。抚摸雕刻着开发事迹的石碑,指尖能触到岁月的温度,心中都会产生对开拓者的敬畏,那是对奋斗者的礼赞。

踏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王震将军的半身塑像。讲解员会轻声提醒:“请脱帽站立,向将军鞠躬致敬。”当所有人肃立的瞬间,讲解员低沉的嗓音在馆内回荡,念诵着碑文里的滚烫岁月。英雄虽已长眠,可那双眼眸依旧注视着这片土地,精神永存,如不灭的火种在时光里燎原。

馆内,“开国将军、拓荒先锋”八个大字赫然醒目,是对将军最好的注解。循着展厅前行,如同踩着将军的足迹穿越时空:从戎马倥偬的开国功勋,到躬身田畴的拓荒先锋,将军的身影与北大荒人的群像交织成壮阔的画卷——他们弯腰垦荒时的铮铮脊梁,挥镐沉重时的汗如雨滴,顶风冒雪建设家园的坚韧不屈,脚下的黑土地在光影里逐渐苏醒,从黝黑的沉默到翻涌的麦浪,每一寸都浸透着汗水的咸涩与收获的甘甜。将军带领着万千官兵,前赴后继,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祖国最艰难的地方,耕耘劳作,不畏艰难,将无尽荒凉变成万顷良田,将昔日“北大荒”开垦成了如今的“北大仓”。

走到展厅尽头,一幅巨画骤然撞入眼帘:将军站在翻滚的金色麦浪里,银发生辉,光芒万丈,身后是沉甸甸的稻穗压弯枝头,眼前是望不到边的丰收图景。那一刻,仿佛能听见麦穗在风中低语吟唱,收获的季节里,那是金灿灿的辉煌,那是奋斗者无尽的希望。

英雄虽逝,精神的种子早已在黑土地里生根发芽。如今,每当风吹过北大荒的田野,那沙沙声响里,那颗粒归仓的果实里,依然藏着将军的叮咛,藏着开拓者们的呐喊,永远激励着后来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续写新的传奇篇章。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