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矿区 > 正文

今年“两会”哪些话题火到不行?矿业界带你看一看!

日期:2025/8/19 18:44:27 浏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董事长

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打造全国交易服务平台

胡望明表示,资源循环利用是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已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我国再生资源产生量约5亿吨,回收利用量约3.7亿吨,综合回收利用率约75%,其中废钢的回收利用量占当年钢铁产量的比例为22%。废钢是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再生资源,每使用一吨废钢,可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我国钢铁工业以高炉—转炉流程(长流程)为主,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钢铁产量只有10%左右,而欧美电炉钢比例达到70%以上,日本、韩国也在30%以上。

“建立和完善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提高综合回收利用率,促进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胡望明在提案中提到,然而,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针对当前再生资源的主要问题,胡望明在提案中建议,要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全国性再生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推进交易服务平台应用。

产业整合发展

敖宏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深化稀土产业整合,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今年全国两会上,敖宏针对当前稀土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稀土产业整合的建议。

针对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质化无序竞争、行业协同效应不够、稀土基础研究和高应用技术明显滞后等问题,敖宏建议,加快实施我国稀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内稀土产业进一步深化整合。他表示,此举能有效推动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统筹产业链各领域各环节协同协作,更好地发挥共赢发展效能,不断集聚、巩固、拓展我国稀土产业全球竞争优势。

“稀土产业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产业,下一步,中国稀土集团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敖宏表示,企业主要锚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个方向发力:一方面,推进传统产业强基转型,着力打造一流的规模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数智生产力和产品生产力;另一方面,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开辟产业新赛道。

戴厚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

加快建设能源超级盆地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联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张来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教授李根生共同提出《关于加强能源超级盆地建设的建议》。他们建议,立足我国实际,加快建设能源超级盆地,探索“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

据介绍,我国在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上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盆地内跨省份跨行业跨企业协调难度大。二是现行产业政策不利于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与多能协同开发利用。

对此,他建议加快将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牵头成立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委员会,负责能源超级盆地建设顶层设计,会同有关省份、能源企业,统筹制定能源超级盆地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与路线图,有序推进能源超级盆地建设。

戴厚良建议在鄂尔多斯盆地率先打造能源超级盆地碳中和示范区,在“国家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立鄂尔多斯国家级能源超级盆地“碳中和”示范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示范区内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

人才培养教育

王焰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加强“双碳”人才培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资源、能源、资金和科技的大量投入,更需要大批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王焰新表示。

在他看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首要任务是做好政策体系顶层设计。他呼吁,发挥政府职能,加快制定“双碳”产业目录,完善产业细分标准。

王焰新建议,通过增设“双碳”直接相关专业、支持高校自设“双碳”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等方式,加快高校“双碳”学科专业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动编写高质量“双碳”教材、培育跨学科“双碳”教师团队。

他强调,要推进高校“双碳”教育模式革新。比如,支持有条件高校做大做强“双碳”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更加紧密地对接产业需求,推动“双碳”专业教育由授课型向研究型、实践型、实验型等形式转变;鼓励跨国、跨校、跨学科的“双碳”人才联合培养。

他还呼吁,鼓励职业院校承担起“双碳”技术人才培养的责任,支持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双碳”人才培养;引导企业完善用人制度,为“双碳”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印萍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规范地勘行业职业准入、建立注册地质师制度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印萍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职业准入制度的建议。

印萍表示,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了中央管理地勘单位属地化和市场化改革,但时至今日成效并不显著,数量庞大的地质勘查技术人员并未在市场经济中充分释放技术红利。一方面,地勘单位改革程序空转,多年来市场化步子缓慢,财政供给路径依赖仍然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地质勘查技术创新和技术市场化延伸不足,创新没有持续的内在动力,除服务找矿外,业务领域与民生需求融合不够。

印萍建议,在《矿产资源法》修订中,要重视对地勘行业管理的制度安排,坚持行业准入的资质管控,尽快建立注册地质师制度。国家实行地质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执业注册制度,实质性推动地勘单位市场化改革,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规范地质师执业行为,保证地质工作质量和地质勘查市场秩序。

来源:人民网、新华社、人民政协网、证券时报等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