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8-12
□宋广军
本报7月31日刊发《公益课堂让学习与快乐同行》,在许昌市建安区镜湖社区的公益课堂上,孩子们专注地学习陶艺;8月4日刊发《许昌市东城区空港新城社区以党建引领精细化服务——让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温》,在东城区空港新城社区,独居老人门锁更换计划已列入“民生日历”。这两幅看似不相关的画面,却共同勾勒出许昌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图景,标志着许昌民生服务不断向精细化、个性化方向迈进。
建安区的公益托管服务展现了一种系统化思维下的资源整合智慧。从区级部门的协同联动到乡镇(街道)的全域覆盖,再到村(社区)的个性化服务,建安区构建了一张三级联动的暑期守护网,不仅破解了“暑期看护难”的社会痛点,更将分散的公共资源转化为系统合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建安区将托管服务从简单的“看护”升级为“成长型”教育,通过“1+N”课程体系,让水墨画、陶艺、非洲鼓等多元课程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这种转变背后,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暑期不应只是学业的延续,更应是发现兴趣、拓宽视野的宝贵时光。
东城区空港新城社区的实践则体现了党建引领下的精准服务创新。五份特殊的“民生日历”,实际上是社区党组织对居民需求的“大数据画像”,将被动响应变为主动服务。这种“党建+资源联动”模式,让党组织成为连接各方资源的枢纽,真正实现了“群众需要什么,党建就引领什么”。
两区实践虽有不同侧重,却共同指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建安区注重的是公共服务的普惠性与系统性,通过行政资源的整合重构服务网络;东城区则强调党建引领下的精准服务,以党组织为纽带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公益课堂和“民生日历”这样的创新实践,让每个社区、村庄都成为温暖的港湾,让每项政策都带着体温落地。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