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破除短板,拥抱人工智能,建立更高效的技术支撑。建立数据思维,创新“媒体传播力指数”的评价指标,利用技术赋能内容生产。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变以往单项突破和局部突进式的发散思维为系统集成思维,整合相关资源,加强协调配套,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宏观格局方面,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充分利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和媒体技术发展提供的条件整体布局。
体制机制方面,要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整合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资源;建立高层次的涉华舆情分析研判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推进国际传播的本土化战略、全媒体发展。
传播渠道方面,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做到大众传播与人际交往相结合,积极开掘和着力发挥人际交往的功能和作用;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以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下一代应用与服务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自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和Ip品牌。
话语体系方面,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从中国的历史、现实中挖掘话语资源,从文明逻辑、发展逻辑、大国责任逻辑出发对叙事体系进行系统建构与创新,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并将其凝练为中国理念和中国话语。
内容为王促进媒体深度融合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伟俊
自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不仅成为重要的城市新中心,且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媒体深度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余杭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大胆起用青年人才,使融媒体中心90后中层干部比例超过55%,有效激发内部活力,促进媒体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期间,余杭区派遣记者前往北京参与现场报道,圆满完成多项任务。去年,首届“良渚论坛”举办,余杭区借势借力做好国际传播,累计配合70余家媒体、记者600余人次采访报道,全网传播量超10亿次,唱响“五千年中国看良渚”最强音。
无论是围绕基层治理的新探索,还是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余杭区都力求通过具体的故事反映时代变迁。余杭区聚焦文化繁荣新实践,以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为契机,围绕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等主题,跟踪重要节点、梳理经验成果,“余杭故事”逐渐成为“中国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余杭区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培育了“影像24小时”短视频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新闻品牌,成功培育百万级以上爆款80余件,赢得了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2024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分论坛“新域新质塑造深融格局”现场。记者伊霄摄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