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引领高速度增长,拉高追赶超越的质量和效益标杆,放大生态资源比较优势,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实现既有总量上的快速增长、更有质量上的稳步提升。
五要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第一抓手、追赶超越最强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下硬茬优化环境,下功夫拓展领域,下决心提升层次,开放吸引“外资”,积极争取“央资”,深入挖掘“内资”,充分激活“民资”,创新渠道“融资”,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三、强化关键支撑,扩大有效投资
把抓项目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实施2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65亿元,着力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短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抓实基础设施项目,力促西渝高铁西安至安康段,石泉、汉阴、平利通用机场开工,加快安康机场和平镇、安岚、石宁高速、阳安铁路二线建设,扎实推进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旬阳至桐木高速连接线、汉阴凤凰山隧道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月河、平利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强城乡宽带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强力推进西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智能终端电子信息产业园、硒谷动力产业园、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陕西建工新型建材工业园,北医大新药研发及生物医药工程、南水汽配二期和旬阳、白河电站等项目建设,大力促进恒大未来城、颐高新经济产业城、旬阳高新区富硒产业园等项目早开工。继续支持新社区工厂加快发展,扩大在移民搬迁社区的覆盖面,带动群众就地就业增收。抓紧生态环保项目,高标准实施中心城市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大瀛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强月河综合整治、蒿坪河流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建设,在沿江沿河集镇、社区再建一批污水处理设施。精心谋划接续项目,坚持用创新思维审视现实条件和优势资源,牢牢把握政策走向和市场动向,突出基础设施、富硒产业、包装饮用水、能源环保、装备制造、特色小镇、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创造性谋划一批高成长性项目,支撑和引领可持续发展。
以园区承载培育新增长极。把园区作为加快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为重点,打造追赶超越增长极。安康高新区要把“创新引领、产业支撑、产城融合”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泰远科技产业园、纳米材料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36个工业项目建设,力促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成市一小高新校区、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加快建设天贸物流城二期、生态健康养老城和市民服务中心、鎏金蚕广场、安康中学高新校区、国际标准医养特色医院,建成运营瑞斯丽酒店和北城中央、红星美凯龙等商业综合体,促进人口人才和城市要素加速聚集。恒口试验区要把培育产业、打造副中心作为工作重心,从机制创新和招商引资入手,激发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推进香山小镇、凤栖花谷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强明清古街保护开发;开工建设恒河水库、鸿志学校、仁济医院;建成垃圾处理场。瀛湖旅游区要坚持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快“水画小镇”建设,启动玉兴岛综合改造,以服务标准化提升旅游接待数量和质量;加强景区资源综合管控与旅游市场整治,清理整顿规范网箱养殖,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瀛湖旅游新形象。县域工业集中区及飞地经济园区要围绕做大工业总量、提升运行质量,新建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一批配套设施,打造10个左右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石泉等工业园升级为省级经开区,创建4至5个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要围绕做优产业、打造品牌、提升效益,以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循环化为引领,以“千村千园”为抓手,实施产业融合与园区提升工程,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60个,培育航母型现代农业园区20个,创建生态循环园区20个,打造三产融合园区10个。
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组建创业创新基金,以公益参股、贷款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各类创业团队、小微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发展。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在风险可控、安全流动的前提下,参股萌芽期、初创期、成长期等“双创”型企业。以安康高新区为龙头,发挥园区、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协同效应,结合金融聚集区建设,集聚创业投资团队。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持续抓好200家科技型企业培育。强化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外出返乡人士创新创业。积极对接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让“双创”在安康大地蔚然成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新政企互动模式,建立精准支持政策,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
四、加快产业融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力促工业增量提效。围绕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坚持改造提升与引进培育相结合,持续抓好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纺织丝绸等绿色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发挥水资源质优量大优势,依托包装饮用水产业联盟,力促与全球全国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支持真硒水、天一泉、富硒宝、巴山雪等企业做强,培育茶饮、果酒和功能饮料等关联产业,打造“安康水健康水富硒水”品牌。围绕打造区域玩具生产基地的目标,聚力支持和全力吸引全国毛绒玩具等企业在安康落地聚集。加快推进镇坪中药配方颗粒、华秦全钒储能、华润风力发电等项目,强化旬阳烟厂、华银科技、奥邦锻造等40户重点工业企业运行保障,加大政企结对帮扶的力度。全面落实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政策措施,打好减税降费、简政放权、银企合作、环境保障“组合拳”,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0户、产值过5亿元企业5户。
打造特色高效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聚焦生猪、魔芋、茶叶、核桃和生态渔业,推动建立产业融资平台,着力打造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体系。一是育良种,建设陕茶一号、核桃和魔芋良种繁育示范园各20个,生态渔业滤食性品种繁育示范园10个。二是建基地,新建和改造茶园14万亩,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80亿元;创建阳晨生猪产业联盟循环示范园30个,全市生猪出栏稳定在300万头以上;力促魔芋、核桃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180万亩;围绕渔业养殖与环境保护、旅游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目标,清理整顿规范瀛湖主景区网箱养殖,发展滤食性鱼类,在秦巴山涧发展特色冷水鱼,水产品保持4万吨以上;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和蔬菜种植,提升蚕桑、烤烟、林果等传统产业;创建省级山林经济示范县2个、示范镇20个。三是抓龙头,实施“十百千万”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坚持“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新培育茶产业省级龙头企业5家,SC认证企业150家;创建市级以上魔芋加工龙头企业6家。四是创品牌,加强富硒产业基础研究、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和品牌建设,通过地方立法严格规范和管控“安康市富硒食品产品专用标志”及“安康富硒”称谓的使用,呵护和提升“中国硒谷”和“安康富硒”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推进茶叶品牌整合,组建运营富硒茶业集团和秦汉古茶公司,健全“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和保护机制,完成安康富硒猪肉国家行业标准发布,启动安康富硒魔芋、富硒鱼、富硒核桃国家行业标准立项工作,加快紫阳县地标产品省级示范县建设,积极申报石泉蚕桑、镇坪黄连、旬阳拐枣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岚皋魔芋、平利绞股蓝、镇坪中药材和宁陕天麻、猪苓等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
激活消费市场潜能。围绕建设“秦巴明珠”生态旅游城市,坚定全域旅游发展方向,扎实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深化旅游“厕所革命”。突出抓好游客服务中心建设、4A景区品质提升、瀛湖文旅产业基地、南宫山国家5A景区创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和生态旅游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康旅游发展整体水平,支持石泉、岚皋、宁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加强旅游区域协作,打造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大巴山风景道,培育健身休闲游、医疗康养游、山地森林游和低空飞行游等新的旅游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培育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大健康产业和经济、消费经济等新型业态,以高质量供给激活市场、扩大消费,力促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覆盖全部县区。叫响做靓推广“安康美食”品牌,推动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文化演艺、交通运输等服务业转型提升。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以上、力争总量达到20万户。
五、拓展开放空间,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扩大安康影响。互联网时代,信息产生价值,影响力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追赶超越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厚植比较优势,打造开放合作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创新思维和模式,把宣传推介安康贯穿政务、商务和各类节会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安康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提升良好生态影响力,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安康的“金字招牌”,让绿色、生态、富硒成为开放发展的核心优势。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大力弘扬安康由来已久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人文精神,深入挖掘移民文化、水运文化、汉水文化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打造独具特色、不可复制、国内外知名的“丝路源点金蚕之乡”靓丽名片。提升营商环境影响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拿出最好的资源、最好的政策、最好的服务,用最大的诚意识商、招商、安商、亲商、富商,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形成产业、投资、人才等资源要素引力场。
聚力“双招双引”。深入实施开放发展行动计划,聚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建设,紧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关天、成渝、江汉经济圈等热点区域,抓住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天津、常州对口帮扶等历史机遇,突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富硒食品、纺织丝绸、电子信息、健康养老、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确定2018年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和“招商引资突破年”,坚持内资与外资、国企与民企、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大项目与中小项目一视同仁,由各级政府和部门“一把手”负总责,采取更大气魄、更新思路、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加强招商政策落地和环境保障,遵循“热情接待、积极促进、支持到位、特事特议、制衡有效”原则,落实市县镇(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招商、亲自接待、亲自洽谈、亲自协调”要求,推动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落地,确保招商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坚持“招商引资+产品推介”有效模式,强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领导带队招商和小分队跟进招商,鼓励本地人就地创业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建立重点领域委托招商、重点地区驻地招商、重点行业顾问招商机制,建设高水平专业化招商队伍。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和奖惩激励,用好“三项机制”,宽容失误失利,创造放手招商、大胆作为的良好环境。统筹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强化吸引人才人口政策措施,继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积极吸引人口聚集,为追赶超越提供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保障。发挥和扩大区位交通优势,着力培育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积极打造川陕鄂渝“融通枢纽”、陕西向南开放“第一门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物流中心。建设安康口岸,通畅海关和进出口检验检疫业务。
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坚决斩断伸向企业和项目的一切“黑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