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7-24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数码/
手机/
平板/
笔记本/
相机
培训
学校
课程
通信
南审学子调研洪泽湖产业转型:生态与经济共兴
南审学子调研洪泽湖产业转型:生态与经济共兴
2025-07-2411:45:18来源:今日热点网
小大
军事App头条App
微信
×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此,南京审计大学“青茫行动组”在岳洪江、冯素坤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暑期深入洪泽湖周边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于洪泽湖区域渔民上岸后的新发展方式,寻求生态保护与渔民共同富裕的协同共赢之道。
探索生态转型中的生计转变与共富新路。在盱眙县鲍集镇与河桥镇,调研组重点考察了渔民“退渔上岸”的转型实践。历史上的洪泽湖曾因过度圈圩养殖陷入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困境:湖泊面积萎缩、水质恶化至劣V类、土著鱼种锐减,生态功能持续退化;依赖湖泊的传统生计难以为继。
面对困境,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尽管转型初期挑战重重,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例如,河桥镇养殖户赵老板打造的200亩“养殖+销售”一体化基地,年销售额可观,并带动部分村民实现稳定就业。调研发现,盱眙县养殖产业正从分散经营向“散户+规模户”协同发展模式转变,本地化饲料供应与销售网络初步建立,家庭经营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机制逐步完善。这些发展为产业绿色升级和渔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产业转型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探索。
推动生态优先前提下的产业创新与民生保障。淮安市洪泽区的实践,彰显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融合发展。当地在推进生态修复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创新新道路。老子山镇在避风港码头实施的“光伏+养殖”模式成为亮点,实现了空间的立体利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通过电站维护、养殖管理等岗位为渔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将生态效益切实转化为经济效益。
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则凸显了大型水利工程的多维价值。作为“淮河第一大闸”,其年排洪量相当于6个洪泽湖,在发挥防洪保安核心功能的同时,亦成为带动周边旅游业的“水利名片”。调研组观察到,蒋坝镇依托三河闸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了“治水—护岸—富民”的良性循环,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区域协同中的共富微光与青年力量。调研团队赴六合区开展专题调研,深入考察洪泽湖生态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成效。调研显示,通过构建“湖区生态养殖、城郊加工增值”的产业协同模式,当地村民实现了收入显著提升。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下,六合区村民现已深度参与洪泽湖水产品的运输、包装等产业链环节。“以前卖鱼要长途奔波,现在收购商直接上门收购”,当地村民表示。这种产销对接新模式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更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值得关注的是,返乡青年正为传统渔业注入新活力。部分渔民子女运用电商平台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推动洪泽湖螃蟹等特色水产品电商销售占比持续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为共同富裕注入了可持续的青春活力。
调研发现,当地产业模式已实现从传统捕捞向生态养殖、文旅融合的转型升级。这一转变既改善了洪泽湖生态环境,又切实提高了渔民收入水平,不仅重现了碧波荡漾的湖光山色,更让渔民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南审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通过走访记录转型案例、传播共富故事,为洪泽湖生态经济带发展提供南审智慧。我们也将勠力同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建立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号召全社会共建生态友好、民生改善的可持续模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入青春动能。(龚雅雅李少帅陈明枝陈紫烨张熙楠)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