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事件当事人或其家属为吸引舆论关注,编造虚假或不实信息,成为谣言源头。如成都49中坠亡同学的母亲在微博发文称“监控缺失”“有媒体透露‘水太深’”,诱导网民相信事件背后有猫腻;胡某宇的母亲持续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动态,坚称“孩子系在学校被害”。二是别有用心者和境外敌对势力炮制谣言,意图挑起群体对立,瓦解政府公信力,一些谣言带有“颜色革命”色彩,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和危害性,是政法机关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例如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中,有外地人士前往事发学校门口聚集,并造谣“家长在49中校外要真相被警察殴打”。“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中,境外反华组织“骄傲女孩”动作频频,编造“八孩母亲疑被长期灌药”“官方或派民兵把守徐州8孩案董集村”“李莹在医院命悬一线”等不实信息,并倒灌进境内舆论场传播。对此,“@钧正平”曾发文总结提醒,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一些别有用心者和境外敌对势力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炮制谣言,煽动情绪,扰乱民心,从而引发一次次舆情灾难,造成恶劣影响,教训十分深刻。
四、热点舆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建议
热点舆情中网络谣言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信息真空,如果官方回应力度不足,在调查未出、真相未明之时,网民会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看待谣言。因此,治理重点还需放在完善重大突发舆情应对机制之上,建立健全网络谣言“发现—回应—处置—引导”的机制。对于作为处置引导主体的政法机关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建网络谣言专门应对力量
相较于普通网络热点事件而言,重大突发案事件本身关注度就高,必然会拉高舆论对真相的期待,给谣言传播留下空间。而地方政法机关通常在应对舆情时,主要将精力放在案事件调查和侦办工作中,容易忽视或者难以分心应对网络谣言的影响,除非谣言已经发展到严重干扰舆论、影响办案方向的程度。政法机关在处理这类重大舆情事件时,通常会成立多层级、多部门的工作专班,对于上述情况,可以考虑在专班中设立专门针对网络谣言的力量,负责监测、发现网络谣言线索,研判谣言风险等级,对重点危害性谣言做出针对性调查,并且及时发布事实真相进行回击。
2.抓牢抓细主体舆情回应工作
网络谣言作为主体舆情的伴生现象而引发次生或衍生舆情,因此,一旦主体舆情回应处置妥当,谣言就失去了传播基础和动力。这就需要处置部门在发布通报时,要提高舆情敏感意识,加快权威信息释放节奏,加强证据和细节佐证,压缩谣言滋生的空间。首先,在回应节奏方面,一种网络谣言从出现到引起广泛传播,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处置部门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一传播特性,通过高频率的权威通报,抢占舆论空间。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中,关于被打女子死亡的谣言一直存在,但当地官方并未重视这一风险隐患,也未能及时回应舆论对伤情和治疗情况的关切,导致网络谣言和阴谋论“霸占”舆论场。其次,在回应细节方面,有些谣言是基于官方通报的模糊之处“添油加醋”而来的,对此官方在通报时可以提前预判风险,增加具有说服力的细节佐证,切忌语焉不详,简单下结论。例如在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中,警方初步调查过程中已经通过现场勘验、走访调查、调阅监控等工作,收集到相关证据,因此当地在初始通报中不宜仅简单给出“林某某系高坠死亡”的结论,而是通过展示相关调查过程和证据,以保证官方结论的真实性。
3.辟谣内容注意阶段性重点
针对谣言在舆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处置部门对谣言的回应处置也需要做到有重点、有区分。例如,在舆情发酵阶段,需要侧重关注与事实真相有关的谣言,在官方回应前梳理出相应要点,以便在通报中做出具体的回应说明。在舆情持续阶段,需要重点关注与调查处置进展有关谣言,以免虚假信息混入舆论场干扰网民视线,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衍生猜想空间。尤其是官方调查空窗期,特别需要关注网络舆论动态,排查谣言扩散的隐患。而在舆情回落阶段,则需要重点监测关于执法司法机关和办案人员的网络谣言,避免出现次生舆情拉长舆情周期,冲淡官方引导效果。
4.依法打击和善后安抚双管齐下
对于不同力量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处置部门需要分而治之,有些要予以坚决依法打击,有些则需做好安抚引导工作。具体而言,对故意编造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造谣者,政法机关第一时间做出依法处理通报,形成社会震慑效果。比如江西公安机关依法逮捕了“假冒‘光头’老师拍摄威胁家属私了视频”的网民,并拘留了“杜撰因其为胡某宇事件发声遭威胁”的网民。中央网信办官网重点通报典型谣言案例,包括编造离奇失踪原因、杜撰事件调查进展情况、假冒事件相关人员身份、无底线蹭炒事件热点等。针对境外势力的炒作和抹黑造谣,相关部门也需加大处置和揭批力度,引导网民正确认识敌对势力策划的虚假信息。但对于当事人或家属,他们作为受害者一方,多数情况因为诉求未被满足或对官方结论无法接受而选择在网上发声,个别情况下还存在被不明势力蛊惑煽动的情况,处置部门需进一步做好相关善后安抚工作,引导他们在法律框架内合理发声表态。
5.进一步规范平台责任和媒体责任
热点舆情的谣言治理还离不开平台作用和媒体协作。对于自媒体追逐流量的不当行为,各大平台还需发挥主体责任,加强算法规制效果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处理各类借助谣言煽动情绪、制造混乱的行为。主流媒体也需发挥“把关人”角色,对于网络中热传的说法,要加强求证核实,而不是一哄而上的报道。同时主流媒体需加大与政府部门的协同性,提高谣言治理的效率,一方面,通过深入还原报道,来树立媒介公信力,引导公众用理性和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另一方面,也需充分报道官方权威声音,主动揭露造谣抹黑现象,维护官方公信力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