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斗门区 > 正文

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8日黄志豪)

日期:2024/12/2 9:32:54 浏览:

长的发展趋势,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优化城市规划建设,促进产业布局、人口布局、口岸布局、交通布局与城市格局在更高水平上相协调、相适应。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三大战略通道,打造三条与城市产业紧密衔接、高效联动的经济走廊,建成高品质城市发展轴带。其中,深中通道连接线串联高新区、香洲区、西部中心城区、富山,是直通深圳前海综合时效最高的快速通道;港珠澳大桥连接线串联香洲、鹤洲、高栏港和珠海西部地区,直连香港、澳门,辐射珠江口西岸广阔地域;市域轨道环线依托珠机城际、珠斗城际、广佛江珠城际,串联东西城区。加快构建全市域15分钟上高快速路网交通体系,打造“3060”通勤圈。加快兴业快线南段、机场北快线等交通项目建设,建成金海公路大桥一期、鹤港高速二期、兴业快线北段,动工建设珠峰大道快速化提升工程。今年建成珠机城际二期,实现香洲拱北到珠海机场30分钟轻松到达。年内完成香海大桥西延线先行段主体工程,京珠高速连接线快速化改造工程实现主线贯通。开工建设珠海大道、九洲大道、人民路等快速化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里子”工程,以“绣花功夫”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公共资源统筹力度,新增公共停车位1.9万个,其中新建智慧停车场35处、新增公共智慧停车位1.3万个。新建市政燃气管道30公里,开工改造65个老旧小区项目,整治一批内涝点。提升垃圾分类质效,推动建设环保生物质热点工程三期和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加快“城市之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城市公共空间。科学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洪湾二期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骨干电源项目,推进临港、依海二期等气电项目前期工作。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建成珠海中心粮库(二期)。加快推进梅溪水厂、唐家水厂建设。系统推进小林联围、乾务赤坎大联围、白蕉联围海堤提升工程,加快病险水闸重建和重点堤段提升。

涵养城市文化气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珠海历史文化遗产游径线路,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优化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站、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设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一批“城市书房”“小剧场”等城市文化新地标。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珠海”。举办珠海艺术节、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海市民艺术荟等文化活动。大力支持精品创作,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原创文艺精品。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启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筹备工作。2024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将在珠海举行,我们要积极履行好中国航展执委会单位职责,加强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中国空军等15家主办单位的沟通联系,大力推动军民融合,拓展合作空间。实施航展场馆优化提升“六大工程”(新建珠海太空中心新馆、航展中心综合馆和航空航天馆,建设地面停车下沉工程、金凤台扩建工程,新建无人船动态演示区、斗门莲洲机场无人机飞行区)。举办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11月23-26日),实现“双年看航展,单年看通用航空展”。

(六)建设绿美珠海,加快低碳发展

深入贯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部署,实施绿美珠海建设“九大行动”,创造性实施“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项目。

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珠海拥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光伏设备产业,布局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推动光伏等新能源有序并网。以富山工业园的新能源领军企业及周边区域为载体,规划建设零碳科技城。加快推进9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市新建民用建筑保持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倡导绿色出行,力争电动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占比超70%。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强化绿色规划管控。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美丽中国”珠海实践,建成一批示范项目。持续开展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控,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推进水环境治理攻坚,加快推进3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和莲洲水质净化厂建设,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污水处理水量和浓度“双提升”。推进受污染土地安全利用,加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

科学精准扩绿增绿。加快打造城市森林,构建完善全市域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城乡公园体系。做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在“护绿”上下功夫,优化林分、改善林相,提升森林城市生态价值。用好乡土树种开展植树造林,因地制宜扩大阔叶林、混交林种植面积,高质量完成年度植树造林任务。开展“人人动手、绿美珠海”活动,让大自然之绿、之美不仅体现在珠海的山川河海,也体现在千家万户,在身边、在眼前。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六大任务,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海岸线修复和海洋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建设一批美丽海湾,实施各类排洪渠生态廊道等水生态修复工程,系统开展矿山石场生态修复。

(七)深化全龄友好型城市“三大工程”,更好满足市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珠海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过去五年,珠海小学生人数增长18.3%、各类人才总数增长55%,充分展现了珠海对人口的吸引力、凝聚力。我们将深化实施“三大工程”,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港珠澳民生融通,努力把每个人的幸福都融入到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图景中。

深化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开展产业创新高层次人才倍增、创新创业团队倍增、青年人才倍增等行动。支持用人企业自主开展人才评定,优化“英才卡”服务机制,完善人才安居、子女教育、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人才友好发展生态。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推动形成尊重科学、重视人才、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深化实施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加快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就业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产业第一”战略,大力发展产业,为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拓展就业空间和职业成长空间。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职校。抓好在职培训,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百万行”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再培训40万人次。创新开展“行行出状元”工程,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前途、有荣誉、有机会,“点燃一片,拓展成才新赛道”。抓好职业教育改革,谋划推出“珠海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与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广泛建立各层次的“工匠学院”,支持格力职业学院等民办职校、培训中心建设,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3-6个月实训,订单式精准培养紧缺产业工程师,让“产业工匠”成为珠海“制造业当家”的亮丽名片,让珠海成为广大产业工人的安居乐业之家!

深化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让五湖四海的人才到珠海安居乐业,需要解决后顾之忧。要统筹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加快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推进老龄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好型医疗机构建设,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行动。推行“托幼一体化”服务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托育机构。

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新建(改扩建)学校48所,新增公办学位不少于3.2万个。加强与北师大合作,实施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倍增”工程。加快“健康珠海”建设,支持市人民医院建设高质量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大五院建设省级高水平医院,推动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遵医五院打造西部医疗高地。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区管镇用”改革,加强医联体和院办院管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群众体育工作,推进体育中心整体升级改造工程,建成全民健身综合训练馆。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实施灵活就业和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办法。加快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实施“珠澳社保服务通”。推进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持续完善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健全分类分层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生活型救助向综合型服务延伸。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发挥好市安居集团等国企作用,加强全市资源统筹,年内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不少于2万套。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国防教育、人防海防等工作,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八)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加强源头治理和风险防范,筑牢城市安全底线,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认真做好新阶段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乙类乙管”要求,完善分级诊疗机制,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践行“健康珠海”行动。

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加强道路交通、城镇燃气、自建房、危化品、消防、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强化高层建筑、塔吊、村镇工业园等隐患排查整治。增强应急救援、全灾种保障能力,构建覆盖全域的风险智能监测感知网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方位构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未雨绸缪保安全。同时,科学认识风险,发展金融不是追求零风险,而是在风险可控和及时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资金融通、钱生钱”。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发挥珠海市地方金融风险监测中心作用,抓早抓小,在促进金融大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因地制宜传承与发展好“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多元化解。加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物业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特别是要解决好“无物业管理小区”等问题。强化协作联动和综合治理,分级分类做好出租屋管理。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加快建设镇街社会组织枢纽平台。继续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偷渡走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九)推进“集成式”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强化法治思维,全面提升政府依法履职能力。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肃廉洁纪律和财经纪律,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监督,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好国企、土地、财政三大资源,打通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联动渠道,提高地方政府服务企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优化珠海机场、珠海港、广珠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理顺市、区两级港口管理体制。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用好“大刀队”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审查。推动全市国有物业资产“一盘棋”,盘活用好低效、闲置资产。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政府规则再造,对政府现有政策制度进行梳理,全面构建信用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与服务,努力在珠海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各类企业发展”政策环境。

以政府“自我革命”优化企业服务。政府各级各部门要深入了解产业动态,倾听企业声音,进一步稳预期、强预期,全面落实援企惠企稳企安企政策措施,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支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