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
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规划建设1250亩的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高质量举办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斗门)、首届中国“年鱼”产业大会,乘“丰收节”东风,全年鲈鱼产量达16万吨,价格增长14.6%,养殖户增收25.3%。提高种粮扶持标准,粮食播种面积8.2万亩、增长10.3%,粮食总产量3万吨、增长5%。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8亿元,增长7.5%。
海洋海岛有序开发。海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桂山岛海水淡化厂、外伶仃岛水厂,投入使用东澳岛新码头、万山岛客运码头、三角岛码头,开工东澳岛南沙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产业,新增一批深水大网箱,建设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成功举办2022年“万山论钓”大赛。“公益+旅游”开发模式的三角岛项目试运营。
乡村环境持续改善。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公路55公里,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光纤入户114.5万户,完成30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全部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80%自然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实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15个圩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6个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乡村治理稳步推进。实施“村村有物业”计划,全市122条村集体总收入增长8.9%,其中排名最后的十条村总收入增长68.2%。完成金湾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全国先行试点工作,推进斗门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乱占耕地住宅类房屋整治全国试点工作。7个村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做好省内产业帮扶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落实对口贵州遵义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米林农场和重庆巫山县,全国东西部协作考核连续4年获评“好”的等次,省东西部协作成效考核获评“好”的等次。
(七)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6%。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举办“2022珠海引才高校行”、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面向珠海产业工人,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百万行”(政府资助组织培训全市100万产业工人)三年行动计划,深度嵌入珠海市情、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职业技能等课程,累计培训35万人次。创业孵化基地孵化企业(项目)4999个,带动就业4.3万人。
公共服务供给快速增加。加快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珠海“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实施“学校建设投资倍增”计划和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组建20个优质教育集团,新建改扩建38所学校,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2万个(高中学位3000个,义务教育学位20650个,幼儿园学位8190个)、增长21.9%。与北师大合作在21所中小学(重点是金湾区、斗门区的薄弱学校)开展“基础教育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区区有名校”工作,在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新打造9所初中名校,新引进名校长14名。实施职业教育“行行出状元”工程,举办首届“行行出状元”大赛。统筹推进健康珠海22个专项行动,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二期开工建设。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市养老中心正式运营、总床位1100张,建设20家普惠婴幼儿托育机构。市民服务中心、香山文化中心建设顺利推进。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荣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险参保775.6万人次、增长7.8%。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困难群众低保标准至1180元/人/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至1888元/人/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追加至720元/人/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院全覆盖。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2万套。
(八)坚持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高效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面对疫情多点、多源、多链交替叠加的考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坚持“前、早、防、细、快、灵”,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全面优化围合式管理,实施分布式核酸检测,确保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密而不漏”、社会面“疏而不漏”,努力减少核酸检测对群众日常生活、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有力有序应对69次本土疫情冲击。珠澳联防联控机制高效运转,全年24次动态调整珠澳口岸通关疫情防控政策,支持澳门成功抗击“06?19”疫情,派出643名核酸采样队员,保持对澳生鲜物资供应及时、优质、充足,有效保障了澳门生产生活平稳运转,充分体现“珠澳一家亲”。开行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9000班次、运送旅客16.6万人次,为旅客提供健康驿站、隔离酒店服务9.6万间次。扎实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顺利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加强医疗救治资源统筹,全市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建立“医院包镇街”“科室包社区”“专家包患者”等工作机制,每天数百名专家下沉到社区、学校、企业。对布洛芬等退热类药品销售全面实施“定点、限量、拆零、限价”,有效缓解了广大市民对“治疗难、买药难”的焦虑情绪,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深入推进平安珠海建设。实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着力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数下降24.5%、死亡人数下降39.1%。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省级药品安全责任考核获评A级。完成自建房安全排查15.5万栋。开设出租屋逃生窗、配备逃生设施27.1万户。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点33处、内涝点30处。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洪水和台风等灾害。全市违法犯罪警情数下降18.8%。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投入专项资金3.5亿元,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5517个。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进行评“星”管理,开展13个无物业小区管理试点工作。出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建成24个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75个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实现“双百工程”全覆盖。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新增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9个,连续5年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优秀”。推进行政复议“全城通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91.8%。有效化解一批重复信访积案难案。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统计、民族、宗教、外事、对台、港澳、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人防、地方志、档案、气象、供销、流渔、慈善、工会、红十字会、信访维稳、海防打私、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珠单位,向驻珠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珠海改革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3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我们清醒认识到珠海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短板: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发展普遍面临新的挑战;澳珠极点的辐射带动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5.0产业新空间配套设施建设有待提速,“4+3”产业集群规模还偏弱偏小;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安全生产有效监管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快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努力实现更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珠海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落实“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努力成为全省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投资大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特区使命担当,为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发展拓展新空间
珠海是一座有特殊使命的城市,要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提升与港澳深度合作质量和水平,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落实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全力支持合作区建设。加快与合作区共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构建联动港澳的高水平金融开放体系和跨境金融管理机制,建设珠澳金融人才培训合作中心,争取开展数字货币跨境创新试点。探索建立国际互联网跨境数据管理体系。合作共建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支持杧洲隧道等项目建设,配合推进横琴封关运作,联动合作区持续构建与澳门深度对接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珠澳合作上新台阶。加快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要素流动“软联通”,促进珠澳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大湾区澳珠极点。推动澳珠轨道线网联通工程,支持澳门融入国家高铁网。推进拱北口岸提升改造,促进出入境更顺畅、更高效、更安全。加快珠澳水资源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提高珠澳水资源战略保障水平。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开发互补性旅游产品,采取“一会两地”“一展两地”“珠澳合办”等方式共同培育品牌会展,积极争取举办澳珠企业家峰会,发挥中医药药食同源和澳门食品加工传统优势,发展新型保健食品产业。搭建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推出支持澳门青年大湾区(珠海)实习就业计划,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推动建设珠澳法治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深化珠澳“文化走亲”交流合作,为澳门居民在珠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更精准的政策指引。
全面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的大平台,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是我们的责任,也是珠海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要进一步打通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创新流,拓展港珠澳大桥与珠海机场、高栏港、广珠铁路、珠海西部地区以及珠江口西岸发展联动空间。加强与香港机场合作,推出“经珠港飞”服务,探索推进珠港澳航空打板合作。建成运营粤港澳物流园一期,推动构建“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物流运输格局。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旅游开发,让珠海口岸出发往返蓝海豚岛旅游成为现实。“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项重大政策创新,进出内地的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