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起步早,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效益低下问题。2021年以来,博望区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战略,推进产业重塑、空间重构,打造“园区-单元-项目”的节地新模式,以合同约束税收贡献倒逼土地节约集约,提升亩均效益。2022年6月,博望区因“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用地比例低且用地需求量大”,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激励。2023年1月,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二、经验做法与成效
(一)园区层面推动产业集聚用地节约
一是规划引领优布局。将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全过程,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构建“园区-单元-项目”控制性指标,统筹控制规划开发强度、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单元尺度,提升用地质效、主导产业集聚密度和村庄建设用地利用占比。
二是一园一业明定位。以园区为载体,高水平建设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推进全域一体化,构建“3+3”园区产业体系。丹阳片区、新市片区和博望高新区三大片区,依次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铝基新材料和机床刃模具为主导产业。202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民间投资增速和技改投资增速全市第一,全省赛马激励中位列市辖区第6。
三是产业引导优结构。围绕安徽省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制定《关于推进“5246”行动计划打造“两新”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产值规模达600亿元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两新”产业集群。2021年以来,全区新签约“两新”产业项目15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亿元以上项目6个,2024年“两新”产业集群产值将达到80亿元。同时,改造升级传统特色产业,剪折机床、刃模具产业目前占全国市场比例分别达30%、25%,2023年博望高新区机床暨刃模具产业集群入选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二)单元层面推动空间优化功能提升
一是拓宽生产空间。结合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情况和产业重塑计划,首创“亩均英雄贷”,获批资金17亿元,打通了低效企业“腾退-建设-安置-培育”路径,累计腾退低效企业170余户,清理处置低效闲置用地5227亩。遵循“留拆改建”方式建设标准化厂房产业园项目,首批十个标准化厂房产业园项目占地714亩,面积约72万平方米,总投资23.4亿元,首批入驻企业46家,腾退安置企业的总产值由5.5亿元提升至41亿元,亩均产值由66万元提升至511万元,亩均税收由2万元提升至20万元,容积率由0.49提升至1.53。出台《博望区小微企业产业园入园管理办法(试行)》,标准化厂房优先用于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城市更新改迁企业、招商引资过渡企业入驻,对入驻企业实行差异化奖补,扶优培强。
二是优化生活空间。落实《马鞍山市开发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导则》,按照2~5平方千米的有限规模划定基本单元,构建工业邻里中心服务设施体系,推动单元功能完善,促进产业用地集聚发展,提升产出效率与产业承载能力。统筹城乡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单元内公共空间占比达到30%-35%,优化单元的服务功能和空间结构,构建绿色生产、便捷生活、生态优美的空间单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实施生态空间共享。单元内减少空间破碎程度,单元内扣除河流、湖泊、山体等不可建设项目土地后,非国有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不高于10%,尽量消除边角地、夹心地和插花地。减少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占比,至2027年,年度供应项目用地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不高于50%,单元内统筹平衡,以存量换空间,以少用促保护。
(三)项目层面推动空间向上效益向上
一方面在项目建设上推进垂直增容。鼓励新招引的重点企业做好示范,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从设备补贴和增加建筑面积予以奖励等方面支持企业自主提容增效。如安徽美利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通过采取工业上楼节地模式,突破了传统重载厂房只能建设单层的限制,厂房一楼用于放置重型机械设备,二至四层用于轻型机械设备制造或产品精加工,房顶用于建设汽车停车场,停车场上方设置太阳能光伏电板,实现从水平生产线向垂直生产线的转变,项目容积率达到2.27,在保障生产空间的同时,实现了50%的节地规模,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2000人就业。引进专业设计和建筑技术团队,推行重载工业多层厂房节地技术,优化工业生产流程,降低企业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博望区还引导翰科等7个项目按新模式建设标杆示范厂房,实现园区整体建筑容积率达1.5、力争2.0以上,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提高亩均效益。
另一方面在合同履约上突出效益提升。强化合同管地,用地面积与税收贡献相挂钩,倒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制定供地“331”标准,即新增工业项目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30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亿元。项目招商时签订对赌协议,以亩均效益为导向,企业用地面积与税收贡献相挂钩,提升用地单位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实现了“要我节约”向“我要节约”转变。项目成交后,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工业项目用地投入产出监管合同》,实行双合同约束,项目达产后未达到亩均税收标准的项目,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用现金补齐税收差额。
三、推广前景与适用范围
博望区以“园区-单元-项目”一体推进为切入点,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优化单元配套服务,实行节地技术创新,重点围绕“两新”产业链精准招商,严格新项目准入,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实现资源差异化配置,实施“汽车上顶、机械上楼”节地工程,以“七未”思维推进重点工作(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对产业园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样本。对如何提高发展质效、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园区转型和增容提效具有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