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11-08
2023年度青岛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团队名单公布,青岛日报社4人4团队上榜!2023-11-0816:37责任编辑:中石来源:青岛日报到:
2023年度青岛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事迹简介
青岛日报社青岛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刘岱
从事新闻工作10年来,先后在多个新闻采编岗位工作锻炼,采写过舆论监督、区市新闻、社会新闻等报道,编辑过青岛日报要闻版、封面版、聚焦版、特刊版等版面,近年来主要负责青岛日报夜班编辑出版的统筹工作,把好稿件“入口”,守牢出版“出口”,保障了报纸出版的高质量。2022年,青岛日报编辑出版工作获第四届山东省新闻出版奖。2023年,青岛日报总编室夜班编辑出版团队荣获青岛市工人先锋号。
在新闻稿件采写方面,主动策划精心制作,在青岛日报头版刊发20余篇重点稿;在捉取“新闻活鱼”方面,采访完成了百余篇来源于基层一线的生动新闻作品,不少监督类报道和内参直接推动了各层面的改革。
在新闻策划编辑方面,协助做好30余个重大主题报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报道中守正创新,其中2021年“七一”推出100个版的特刊;做好90余个专栏报道,锚定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六个城市”建设等市委中心工作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参与编辑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党的二十大精神蹲点采访等系列报道;做好150余场青岛重大主场活动和会议的报道,精心编辑并制作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投运、青岛工匠日等封面、特刊。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承担难度较大版面的编辑工作,在关键时刻持续向公众传递出战“疫”信心。
在新闻工作中完成了许多重大主题的新闻报道和新闻版面。其中,1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3篇作品获山东新闻奖一等奖,编辑的《每周一评》获山东新闻奖名专栏,累计获得各类新闻奖项50余个。个人获得青岛市2018-2020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个人、青岛战“疫”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表彰。
青岛日报社青岛晚报记者于波
于波先后荣获2020年青岛战“疫”优秀新闻工作者、青岛市2019-202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宣传优秀记者、青岛市2021年度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先进个人、2021年度“青岛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3年获聘青岛市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体验员。
2011年,从中国海洋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晚报工作。12年坚守理想信念,奔走在社会热线、区域、医疗等行业领域的采访路上,收获了认可与成长。圆满完成8届青岛国际啤酒节、7届东亚海洋合作论坛、2次青岛市两会、1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重大活动采访任务。曾高质量完成31天100个啤酒节专版、两会特刊单日10个版、策划执行6次医师节和护士节专刊等报道任务。扎根新闻一线,淬炼出“扛硬活、练硬功、打硬仗”的作风能力。
深耕传媒主业,善于捕捉小切口,呈现“带露珠”的新闻报道:紧跟青岛援藏脚步,跟访来青接受治疗的失聪女童,运用全媒体手段报道奇迹的发“声”;在即将拆除的将军楼里发现一座为外来娃坚守的幼儿园,独家报道孩子们的“青岛妈妈”……先后推出《青大女教师与命运“死磕”3年终于重返课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之青岛实践》《将军楼里最后的坚守,青岛妈妈用爱心温暖她的娃》等稿件,多次荣获赵超构新闻奖、山东省新闻奖等。
作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迅速成长为全媒体多面手。策划推出岛城首个电子杂志《青岛“医”刻》,拍摄制作百余张海报和原创视频。围绕啤酒节,策划推出多款点击量700万+爆款短视频。开辟“健康波报”专栏,致力于打造医疗卫生行业的个性化新闻Ip。参与策划、执行“全国晚报总编辑西海岸新区行”活动,得到全国二十余家晚报的好评和认可,扩大集团、晚报的品牌影响力。本人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传承延续晚报“周末志愿行”活动,获益居民已达万余人。
青岛日报社青岛早报记者康晓欢
2003年7月入职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在青岛早报采编岗位20年间,坚守新闻一线,进社区、下乡村,躬行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采访创作数千篇优秀作品,连年获省市级新闻奖。2008年赴汶川地震参与北川抢险援建报道。2023年2月参与土耳其地震报道。多年来,创作出大量优秀新闻作品,讲好青岛故事,传播青岛好声音,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导向。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策划即墨童装节,对即墨服装产业进行了系列挖掘和深度报道,2018年7月,忍着腰椎手术后的疼痛,组织采写了30个童装企业家创业故事并编辑成书,为青岛服装产业品牌影响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独立创作《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毕业30年后的400次“作业”》《土耳其地震的青岛力量》和参与创作的《接力救娃》《涌远记着你》《催泪红包》等一大批优秀新闻作品。其中,长达6万多字的《青岛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系列报道,系统记录了7000年青岛海洋文明、古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脉;《毕业30年后的400次“作业”》在2021年度山东新闻奖晚报生活类报纸作品复评中荣获二等奖;《接力救娃》《涌远记着你》分别在2021年度青岛新闻奖报刊类通讯与深度(连续)报道一等奖和三等奖。
2022年以来,先后采访出数百篇优秀原创新闻作品,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尤其是2022年3月和9月,莱西市、即墨区先后发生重大疫情,不断敏锐眼力、深刻脑力、凝练笔力,写出一批有价值的原创新闻作品。2023年年初深入乡村田野,采写的一组《大棚探春》系列报道,获山东省委宣传部评报组好评。2022年5月,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之际,历时半个多月创作的蹲点式报道《你的禾下乘凉梦他们在继续》系列深度报道,在2022年度山东新闻奖晚报生活类报纸作品复评中荣获一等奖。
在实践中努力提高新闻专业水平,以匠心精神完成新闻独立策划。2022年10月31日,青岛市即墨区撤市设区五周年之际,在青岛早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独立策划完成48个版面的《即墨撤市划区五周年》新闻特别报道,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社会传播效果。2022年以来,独立策划的采写了《琅琊台遗址考古》《青岛大珠山6万年前就有“青岛人”》《平度考古系列》等诸多独家新闻,受到社会好评。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报道中,先后采写创作完成50多篇散发着乡村泥土味道的鲜活报道,用高品质新闻作品推进青岛故事和青岛声音的全球化传播。
青岛日报社观海编辑中心副主任张兆新
带领团队完成重大主题报道任务。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国两会、山东两会、黄河大集、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主题报道任务接踵而至,张兆新带领团队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主题宣传报道任务,策划推出一系列跨介质、沉浸式大型融媒报道,重大主题传播量达到1000万+级。同时,张兆新从团队理念、管理规定、编发要求等方面管理团队,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编辑团队。
推陈出新,策划系列精品视频。根据青岛日报社媒体融合创新的要求,张兆新带领团队积极创新产品表现形式,根据团队成员特点,创建了《观海杂话铺》《观海·暖一周》《观海·二十四节气》等一系列具有观海风格的原创栏目。2023年,在继续延续原有栏目风格的基础上,对《观海·二十四节气》进行升级改造,推出视频号版二十四节气。该栏目目前已经成为观海系列产品矩阵中的精品。此外,为了推动正能量实现大流量传播,张兆新带领团队积极研究传播规律,利用微博话题不断加大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度。“数字文化发展大会和影视周”期间,策划推出“青岛数字文化原来这么牛”话题,同步在微博和抖音平台进行话题推广,该话题阅读量(播放量)超过5000万,微博话题登上同城榜第四。山东旅发大会期间,在微博策划“这个春天在青岛遇见你”等话题,话题累计传播量达3560万次。
推进生产转型,创新管理考核办法。2023年下半年,张兆新开始逐步主持观海总编室工作,重点负责绩效考核管理、对接省市委宣传部要求协调采编任务、统筹官方微信微博编发运营等工作。特别是参与制定实施由基础考核、横向赋分、“三优”考核共同组成的新考核办法,重点加强对独家、首发、现场等立意新颖、传播力强、交互性好的优质原创作品的量化赋分,进一步激发了团队干事创业的热情,强化了用户导向、产品(内容)导向,增强了对优秀作品及平台发展的引领作用。
主要成果:
2022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访谈类一等奖
2022年度山东体育新闻奖一等奖
“观海生态型全媒体传播平台”(主创)获2021-2022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创新案例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行风在线》节目主管徐展力
2023年,《行风在线》节目围绕中心工作,紧扣民生主题,平稳有序完成播出任务。2023年《行风在线》在以在线调查、在线追踪板块为抓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短视频新闻产品、上线预告视频短片、“一周政务热线大数据发布”等全媒体产品为平台,践行政民互动宗旨;以舆纪合作为创新,配合市纪委监委群众点题监督工作,舆论监督与协同监督相结合,为政府分担,为百姓解忧。该同志作为节目主管,出色完成了带头模范作用,为节目高质量播出贡献力量。
2023年《行风在线》围绕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三条主线”开展全媒体在线交流工作,每期节目前,该同志都会带领节目组成员通过业务学习、难点讨论、热点策划等环节,充分统筹好各个环节的配合到位,用高质量的热线、话题、留言、点评来实现精准问政,作为节目元老,该通知认真对待每一期节目每一通电话,做到精准把关的同时为年轻同事传授经验,分析讲解政策问题,为每位节目组成员的成长,为每个群众诉求的合理解决,尽心尽力。2023年截至8月31日,节目共播出128期,受理问题8859条,整体满意率达95.12%。
节目一直以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为基本出发点2023年以来,该同志坚持多渠道寻找调查问题,同时结合城市工作主旋律,在城市更新建设、营商环境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民生保障方面发现也曝光了一系列问题,团岛山公园刚刚建成却垃圾成堆,泸溪支路3年未贯通、老旧楼院改造居民不满意,娄山后河下游路灯四年不亮,该同志不畏辛苦,坚持每个采访亲赴一线,爬山、下河、钻防空洞,下到田间低头,目的就是把问题的真实原貌展现出来,节目曝光了一个个群众诉求的点,也代表着城市的营商环境和城市形象需要提升改善的领域。
2023年截至9月114日,节目共播出“在线调查”40余篇,涵盖了环湾绿道建设、网红公园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全民健身设施破败停用等城市更新建设工作中的问题,也曝光了规划三年的学校没有动工、欢乐滨海城助老食堂快递费15元每份、大学毕业生住房补贴三个月未及时发放、西海岸中心医院残疾人无法享受诊疗优惠、栈桥等著名景点拉客宰客现象严重等城市运和重点民生的工作不足。
每篇的调查报道,该同志都侧重往创优的角度去思考,用大主题、重点工作、民生热点为指引,希望能通过一年的调查积累,探索出舆论监督报道的拳头创优产品。
《行风在线》节目同时邀请市纪委监委参与指导。定期汇总各单位“一把手”上线情况、部门党风作风问题、民生领城热点难点案例等问题线索,转交市纪监委。协同市纪委监委、市人大、市政协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聚焦群众关切,助力政府决策,使监督工作更有力、更精准、更高效。以群众问题为线索,执纪监督。该同志牵头负责与市纪委联合推出“群众点题监督”直通车特别节目,依托节目中群众反映较为集中和强烈的问题线索,通过市纪委监委和各单位派驻组的执纪监督,有效督促职能部门压实责任,攻坚克难,解决难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