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江宁区 > 正文

江宁深耕“试验田”,续写改革新故事

日期:2024/9/14 9:40:26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09-08

江宁深耕“试验田”,续写改革新故事

江宁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江宁区12345集中快处中心。紫金山科技城。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江苏省中医院牛首山分院。江宁持续提升教育水平(图为开学季)。江宁百家湖。2024-09-08

改革春风浩浩荡荡,江宁发展乘风破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宁依靠改革开放,从农业郊区县蝶变为活力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亿元连跨三个千亿台阶,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江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从工业大区跃升为创新强区,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第8位、创新百强区第6位。从出发时的敢闯敢拼、先行先试,到后来的积极探索、形成示范,光阴的故事里,记载着这片156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巨变,“江宁故事”越讲越生动。

过去,江宁靠“吃改革饭”起家,未来,江宁仍然要坚持“走改革路”。9月7日,江宁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全会部署,以务实担当推进改革、以创新思维深化改革,将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书写江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

“集中快处”不简单,群众诉求“转身”就办

位于江宁区政务服务中心的12345集中快处中心,被人们亲切称为“转身就办”办公室,20多家单位派驻的“首席联络员”、热线专员、热线助理比邻而坐。热线电话那头的群众诉求传来,工作人员这头快速记录,放下电话,转个身就与“邻居们”交流起来:“这个工单涉及公安分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我们一起确认一下具体情况!”每天,类似的会商、调度声在办公室此起彼伏。

江宁区数据局介绍,去年11月,江宁区12345集中快处中心成立,23家单位派驻人手常驻现场办理群众诉求,处理效率大大提升。经过大半年的探索,近期,集中快处中心进一步优化流程,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驻场单位被整合为物业管理及房地产市场、消费维权及市场管理等10个“行业专项组”,对多元事项和疑难事项进行现场集中领办。速度快了不止一点点——对于紧急敏感类诉求,15分钟内联系,2小时内反馈初步处理情况,1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毕或明确整改工期。

“小区有住户改变房屋结构,将室内空间拆改为群租房!”9月3日,秣陵街道的居民拨打政务热线投诉。接到工单后,江宁区房屋质量及城市建设专项组工作人员立即展开核实,确定责任单位,协调由秣陵街道会同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公安分局驻场工作人员开启三方会商,确定主协办单位。最终,由秣陵街道主办并通过“一网统管”四级调度系统调度相关工作人员在房屋内部进行勘察,再会同相关部门后续进行拆改整治。

“这类涉及多个单位的复杂工单,过去的处理方式是由我们一对一分别和城管、房产等部门对接,起码耗时2个工作日,吹哨报到时间拉得太长。2.0版本的特点是,从‘分散调度’变成‘集中调度’,从‘单项领办’变成‘集中领办’,从‘条块分诊’变成‘集中会诊’。像这样的高效会商处置方式在集中快处中心已成常态。”江宁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改革永远在路上,12345工单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转变,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节节攀升。今年以来,江宁区12345热线群众诉求集中快处中心23家承办单位诉求量、投诉量分别环比下降11.93%、25.61%。

体制机制先行先试,试验田里培育“伟大的种子”

24所高校扎根,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子,30多万名在校师生云集,平均每天新增60个科研专利授权,每月近百名海外人才落户……这是江宁区攒下的创新资源厚实“家底”,如何让这座“富矿”释放出更大能量,提高成果转化率?必须打通生态层面的各个维度,扫清堵点。

为了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摆上“货架”,去年下半年,江宁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全市率先试点“拨投结合”。

所谓“拨投结合”,是指将用于研发的财政资金在项目进行市场化股份融资时转化为相应投资权益的项目支出模式。通俗解释,前期政府通过科研立项拨款,给予“种子”项目支持,后期“种子”项目成长壮大,拿到市场融资后,政府资金转化为一定比例的股权。

伯明翰大学与集萃生物医疗所开展的海外资金池项目——“脑肿瘤AI决策辅助诊断系统”,由东南大学孙钰教授领衔自主研发。该项目首次实现多模态磁共振高级成像技术在全年龄段脑肿瘤AI辅助诊断的应用;国内首创的无创非侵入式的“虚拟活检”技术进行了临床推广;首创了元宇宙医疗场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脑肿瘤辅助诊断的应用。

今年5月29日,该项目成为江宁区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的首个“拨投结合”项目。项目公司南京艾影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范荣说:“融资是绝大多数创业者都要面对的‘灵魂拷问’,对于想要融天使轮的创业者,这个问题尤其艰难。拨投结合为我们‘起跑’开辟了新路径。”

改革探索还在紫金山实验室、南京紫金山科技产业发展集团、紫金山科技城这三块“试验田”融合推进。紫金山实验室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南京紫金山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是连接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的“桥梁”,紫金山科技城是“创新生态载体”,三者彼此贯通、互相促进,最终将擦出“三次方”的聚变效应。

未来产业是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创新集中爆发的新兴领域,蕴藏着“开道超车”的无限机遇,江宁提前布下“先手棋”。近日,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推进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建设的通知》,江宁区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两个产业入选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未来赛道上,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等重大平台,“探路尖兵”们勇闯“无人区”,今年以来捷报频传:6G无线网络毫秒级实时智能技术出炉、国内首次成功攻关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制造关键技术……

江宁区科技局介绍,当前,江宁区正积极探索概念验证、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相互融合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帮助企业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飞渡产业化的“达尔文海”。

从两对“逆向箭头”,看背后的“民生温度”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既是百姓关切的焦点,也是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江宁区巧借两个紧密型“集团”打破壁垒,解决教育、医疗资源分散、不均衡的问题。

“幼儿园在园人数约5.5万人、中小学生人数约19.5万人,全区面积1563平方公里。学生体量庞大、分布广,给江宁教育资源供给、均衡化发展带来极大挑战。”江宁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发展“洼地”如何填平?江宁区以紧密型集团化(一体化)办学为突破口,开启改革。江宁推进竹山中学、月华路小学和天景山中学、小学一体化建设,不断推动东山老城区等热点板块教育资源整合,统筹天景山中学等少数发展动力偏弱的“洼地”学校与城区品牌优质学校重组融合。

一减一增两个逆向的箭头,代表了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一体化办学前后的变化。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原名天景山中学,一体化办学前,招生数量逐年减少,全校班级从2017年的26个班下降到2020年的16个班。

转机来自天景山中学与竹山中学实施一体化办学,建成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一块牌子、一个法人,实实在在的“一体化”,成功推动优秀师资力量、先进管理经验内部流动。资源均衡了,老百姓对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的评价也显著提升,大家用行动投票——学生们回来了!2021年全校18个班,到2024年已经变成26个班。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一体化办学的成功经验,引得全国众多学习团来参观交流。

近年来,江宁区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江宁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实施意见》《江宁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深化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建设,成立19个中小学教育集团、8个幼儿园教育集团,持续推进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与区内外名校、驻区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城乡间、校际间差异进一步缩小。今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麒麟天麒路幼儿园、小龙湾路幼儿园等12所公办幼儿园开始提供2—3岁幼儿托育服务,东山初级中学、滨江新城学校、汇通路小学、映红路幼儿园等7所新建学校也投入使用,热点片区教育资源供给压力得以缓解,老百姓在家门口不仅“学好上”,而且能“上好学”。

过去看病要去市里,如今回到家门口。一去一回两个逆向的箭头,代表着江宁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前后百姓就医的变化。

近日,家住禄口街道的刘凤楼老人在上级医院检查出胆囊疾病,需手术治疗。他选择回到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现在家门口的医院设备先进了,手术效果好,离家近,花费比在上级医院少很多。”刘凤楼说。

2023年3月,江宁区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这种医疗联合体的模式,主要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能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协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筹负责辖区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江宁医院、江宁中医院、逸夫医院3家综合医院与23家基层医疗机构分别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建立健全区属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其中,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江宁医院开展“医联体+融合发展”合作模式,江宁医院派出医、护、技、管理人员组成综合团队脱产分批进驻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内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科(慢病)专家门诊,自去年8月运营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越来越多患者“回流”。

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也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2023年江宁区双向转诊16458人次,相较于2022年增长了22.6%。这一模式不仅推动实现了“小病在社区”的便捷就医,还使得“大病进医院”的流程更加畅通,做到让群众“小病不用愁,大病不用怕”,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江宁区鼓励市属以上公立医院、部队、社会办医疗机构等参与江宁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今年以来,江宁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容。其中,省中医院江宁院区启用,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逸夫医院,中国药科大学附属江宁中医院签约揭牌。

未来,“互联网+医疗”将进一步渗透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中,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业务高效协同,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互认、互动,打造一体化的就医服务体系,将医疗资源真正地“联”起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作为南京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江宁区以“改革担当”回答“发展之问”。在江宁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该区又初步拟定11个领域42类160项改革任务,系统谋划“今年就能改、当下就能干、马上就能做”的事项,动员全区上下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激活江宁改革力量,坚决扛起改革担当,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实践的崭新篇章。

江轩张希黄诗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