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快照热点 > 黄埔区 > 正文

2024年黄埔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5/7/29 15:13:37 点击:
发挥并联审批工作专班、重点产业项目攻坚专班作用,集中力量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二)全力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更具竞争力产业体系

聚焦“数”和“碳”两大要素,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美妆大健康“南方美谷+国货新势力”双品牌战略,推动暨大医美研究院、省中医药研究所、省食品检验所等新项目落地,建设“一站式”服务工作站,支持优势品牌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助力国货美妆产业快速崛起。加快推进广石化绿色技改,动工建设中石化广东高端材料研究院,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化转型。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布局建设智能建造研究院、产业园,推动迳下村智慧绿色新农房建设在全市率先作出示范样板。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实工信部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启动技改项目200个以上,新增数字化转型诊断150家、“四化”赋能重点平台20家以上。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用好国家级、省级审批服务优势,支持百济神州、康方药业等企业产能释放,加快迈胜医疗等项目建设,实现生物医药产值增长超15%。加快构建汽车智能网联与智能制造高地,推进小鹏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产值超350亿元。全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核心承载区,集中建设希姆等AI芯片项目,创建国家集成电路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在AI芯片、核心零部件领域形成第三极错位发展优势。支持新型显示龙头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释放产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建设孚能科技、TCL中环等项目,新型储能产值突破150亿元。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筹建飞行汽车创新中心,以亿航为龙头打造全球无人驾驶载人飞行产业高地,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170亿元。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持续完善氢能源产业链,推进湾区氢谷二期建设,加快上海氢晨等重点项目落地。努力领跑无人驾驶赛道,支持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等企业加快商业化步伐。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大力支持“黄埔星”基础大模型在政务服务等领域的研发应用,积极推进智慧交通、教育学习等行业大模型示范应用。发力生物农业新赛道,深化“一港两园三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设立农业机器人智造基地,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建设超级机器人研究院。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深化创建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平台经济培育计划,加快大湾区贸易数字化赋能中心、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设立大湾区(黄埔)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力争新增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业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引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0个以上。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开展车城网数据资产化试点,率先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交易和保值增值新路径。加速集聚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高端专业服务业,打造1个服务发展区加若干个生产基地的“1+N”新型制造模式,实施工贸联动,支持工业企业设立销售总部。

(三)全体系完善创新生态链,锻造动力强劲的发展引擎

推进“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直接、更主动、更强大的驱动作用。

锻造科技创新强枢纽。持续深化“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建设,建成广纳院总部园区等重点科创平台,推进人类细胞谱系二期、腐创院等31个科研院所建设,积极引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等重大平台。支持大湾区国创中心牵头攻关产业“卡脖子”技术,加快新型显示、纳米智造等国家级创新中心科研发展。深入实施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黄埔专项、“揭榜挂帅”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推动“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及国际总部落户。试点开展“经费包干制”、绩效考核等机制,全社会科研投入强度达到7%。

打造成果转化最佳地。全链条支持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等平台转化项目落地,推动颠覆性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开工建设,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与重大科研平台协同攻关,全年落地转化项目50个。实施第二轮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改试验,推动专利产业化,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司法综合保护服务中心,打造国家级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标杆区。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推动设立50亿元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力争新增上市企业5家。优化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化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示范园区建设,认定瞪羚企业500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

深化科教人才“创一流”。围绕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一流人才培育机制、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深化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广州·生物医药)等引才阵地,持续擦亮“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品牌,新增国家级人才超15名、高层次人才100名。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推进开办黄埔创新学院,加快广州交通大学建设,谋划创立集成电路学院。加快广州市艺术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等学校建设,新开办学校5所,新增学位1万个以上。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青蓝工程”“青苗计划”“骨干校长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卓越校长。

(四)全周期大抓招商抓营商,开创改革开放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营商促招商,聚焦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擦亮黄埔营商“金字招牌”。

深化开展招商筹建“123行动”。完善“一把手”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模式,建强专业化招商队伍,面向央企等领军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靶向招商,优化提升“双链制”,力争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建链强链项目,全年引进项目400个。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瞄准欧美、日韩等重点招商方向,持续加大外资招商力度。用好“加大项目筹建工作力度16条措施”等改革举措,实现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完成工业投资620亿元。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高标准修订《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探索“综合性授权”改革,争取一批高层级管理权限调整由我区实施。深化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广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等创新举措,优化产业项目电力配网业扩工程建设模式,坚持产业友好型导向,创新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1+N”政策体系,落实信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实施“黄埔优品”品牌赋能行动,做好区内企业、存量项目服务,提升安商稳商暖商工作成效。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入推进“新埔商”和“苗圃培育”工程,探索公平竞争“三方联动”协同审查机制,完善“综合查一次”等服务监管模式,促进市场主体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设立“埔企通”企业服务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行新型经营责任制,深入激发国企发展内生活力动力。

持续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广度。推进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港澳药械通等措施落地落实,探索更多“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提升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湾创之星”(国际)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等青创载体服务水平,在穗港合作“一区一园”、穗澳创新园打造一批高水平合作项目。用好中新、中欧、中俄、中沙等国际合作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国企联合外企、民企探索“走出去”新路径,深挖海外华人华侨资源,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五)全方位抓园区街区社区,争当“百千万工程”示范样板

坚持产业为先、镇街为核、村社为本,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科创引领、产业集聚、良田成片、生态绿美的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

推进特色园区成片成势。坚持“一产业一园区、一行业一园区”,高质量实施“一街一主业+N”产城融合行动,支持老园区、老厂区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低空经济、集成电路零部件、智能网联、新型储能、生物科技等专精特新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特色载体200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20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大吉沙智慧农场、长岭现代农业公园等23个项目建设。各级各部门紧密联动、靠前服务,落实环保“三联动审批”等改革举措,推广多方共商共建模式,保障园区快速落地建设,确保特色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两位数增长。

培育商圈街区热点亮点。以品牌商业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挖掘释放镇街高质量发展活力。建设黄埔湾、科学城、知识城三大商圈,加快马头庄广场、全盛新天地、鱼珠九沙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引进建设,大力开展首店名店招商。依托黄埔综保区,发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新模式,打造西区核心商圈。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谋划多样化、品质化、场景化的系列主题消费活动。支持晶东、阿里大健康等龙头企业扎根发展,推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提质增效。

绘就和美乡村崭新画卷。加快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提升乡村地名服务,加强新型农房建设和风貌管控,推动重岗、燕塘等古村活化利用立项建设,创建大坦村等精品村,打造“莲重燕来”“水长岭秀”等4条新乡村示范带。推动科技创新优势与乡村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实施科麦走廊等典型培育,加快建设中法永续农业文化主题公园、油麻山生态公园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留用地落地和招商建设。优化提升村社治理,加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强化圩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进新龙镇“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打造镇村美、产业强的示范样板。

(六)全链条增绿减碳促转型,建设宜居韧性智慧新城区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攻坚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坚持城中村改造“拆、治、兴”并举,完善项目审批实施工作机制,推广信任筹建,加快安置区、公建配套“首开先建”,积极引入央企和具备实力的民营企业,拓展专项借款等资金支持,力争批复城市更新项目30个,新开工450万平方米,封顶200万平方米。探索推动以“房票”模式开展拆迁补偿安置。规划建设25万平方米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年内开工建设不少于13万平方米;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7300套以上,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全域公园城市。大力推进绿美黄埔生态建设八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森林培育8500亩,新建公共绿地582亩,建设知识城徒步道。认真抓好美丽家园“十大片区”优化提升,美化城市“第五立面”。深入实施“1个百、3个千、5个城”九大特色行动,打造环九龙湖绿野、珠江慢岛等4个公园城市组团,构建多元融合、和谐共生的城市新形态。

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区级环境目标责任考核,实现pM2.5、pM10等关键指标全面达标,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培育更多“无废细胞”。建设广州蓝色能源研究院,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完善公共充电桩等绿色交通设施,优化提升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深化拓展未来城市建设。持续推出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揭榜挂帅”鼓励突破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方案,打造未来城市场景应用示范区。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监测感知网络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在政务咨询、12345热线等领域率先开展大模型应用。推广教育、医疗、社区等智慧场景应用,构建精准普惠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在商用车“降碳”中积极发挥氢能优势,氢能源车辆示范应用达到500辆。完善低空飞行航线规划,加快搭建“设施网”和“通信网”,建设58个无人机起降点,开通运营红酒文化街等5条物流航线、环九龙湖等5条旅游航线,加快把黄埔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济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图片新闻历下区大明湖街道热线办理工作创新高效运行民生诉求驶入解忧快车道《济南日报》
河南平舆:拒绝校园欺凌守护“少年的你”
武靖高速预计31日通车城步绥宁县城30分钟内可上高速
最新图文
武靖高速预计31日通车城步绥宁县城30分钟内可上高速
湖南沅陵:铁路坪村高山果园酿清凉30万斤翠玉梨迎丰收
汉寿县多地遭遇暴雨突袭各部门全力开展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