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快照热点 > 黄埔区 > 正文

2024年黄埔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5/7/29 15:13:37 点击:

来源时间为:2024-03-25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3日在广州市黄埔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黄埔区区长冼银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实现“五年大变化”的答卷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次亲临我区视察,充分肯定黄埔“五年大变化”,亲切指出“三城一岛”是广州产业发展的一个增长极,让我们无比振奋、倍感荣光。全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实干诠释忠诚,用实绩书写答卷。

我们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交出“五年大变化”过硬政治答卷。广州科学城深入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3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科技城第二;中新广州知识城持续“在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国务院批复的总体发展规划全面落地实施,年度投资规模近900亿元;广州海丝城战略构想落地,西区振兴领航起步,长洲岛全面优化提升工程启动,千年“古港”“良港”加快焕发新活力;广州国际生物岛承载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勇担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使命;“三城一岛”联动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我们勇于战胜风险挑战、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五年大变化”厚实发展答卷。面对世纪疫情冲击,我们扎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千亿、四千亿两大关口,固定资产投资迈上2000亿台阶、年均增长11.5%,引进建设粤芯、小鹏等10个国家重大生产力项目,成功打造“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7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我们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发区精神,交出“五年大变化”创新改革答卷。聚焦“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2个综保区、2个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深入建设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累计推出600余项改革举措,其中59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交出“五年大变化”温暖民生答卷。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建成道路171条、地铁3条,名校、名医院等高端民生设施全域布局,城中村改造、“百千万工程”、绿美黄埔建设带动城乡面貌整体跃升,食品安全考核实现九连“A”,城市环境连续8年获评全市A档,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五连优”,河湖长制考核连续3年获评“优秀”,两度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围绕交好这份沉甸甸的答卷,过去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开发区党工委、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奋力稳增长、抢发展,经济运行恢复向好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面动员持续开展“百日攻坚”,创新“1+N”政策体系,在攻坚克难中推动经济从年初负增长恢复到全年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1亿元,增长14.3%;广州开发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二。实体经济强基固本。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美妆大健康14款产品获评“粤妆甄品”、居全省第一;广石化绿色技改项目动工,获评“2023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小鹏汽车、百济神州、华星光电等企业产能加快释放,现代氢能、恒运新型储能项目建成投产,智能装备、有机高分子材料分别获评工信部和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出台“低空经济10条”,亿航取得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集中签约18个低空经济项目;华大九天、希姆等国内领先集成电路企业集中落户。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第二,较去年上升1位。商贸服务繁荣发展。21项区级商贸服务业指标中17项实现正增长,其中科技、商务、文体娱乐等12项指标两位数增长。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发放“魅力黄埔幸福就购”消费券,大悦汇、星际云汇、保利鱼珠时光等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新增市场主体4.9万家、同比增长91.5%。中小企业活力强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1家、占全市近一半。31家企业获评省级单项冠军,511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新增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1家、累计数量位居全省第一。62家企业入选首届广州“百家新锐”。6家企业上市,上市企业累计达83家,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二)全力拼招商、扩投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深入实施“一把手”招商,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效能,蓄足发展后劲。招商筹建“123行动”成果丰硕。举办2023全球独角兽CEO大会等17场重大招商活动,赴欧美、日韩等海外招商34次,签约项目402个、总投资超3500亿元,引进落地孚能科技、TCL中环等百亿级项目10个;推动183个项目动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兴森半导体、广本新能源等100个工业项目年度投资超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30亿美元;项目数、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实施“三大交通主动脉”、“十大门户”立交等重点道路工程,增天高速等38个道路项目开工,从埔高速等36条道路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6条。横跨东西、贯穿南北的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开通运营。省重点、市“攻城拔寨”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0.3%、129.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8%。新型基础设施深化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新增接入二级节点13个、企业16745家。布局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成起降点5个,完成航线测试9条。开通华南地区首条点对点跨境数据专线“粤新通”,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最佳案例。

(三)聚力铸集群、强创新,科技活力加速释放

深化“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建设,推动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科创平台再添新军。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等5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人类细胞谱系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10个重大科技平台落户,获批纳米领域唯一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65%,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载之湾区研究院等5个院士项目落户,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4个,新增高层次人才68名、领军人才238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开展前瞻性技术攻关140项,广州实验室攻克新冠小分子药物等多项核心技术,大湾区国创中心在高精度电流源等技术攻关中取得突破,实现56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30款软件入选全市2023年关键软件产品资源池、占比43.5%。创新生态生机勃发。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7家。引进粤科创投等投资机构122个,新增资金规模477亿元。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发明专利授权7873件、增长24.5%,获中国专利奖62项、创历史新高。

(四)致力抓改革、促开放,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湾区建设持续发力。扎实推进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建设,商事登记“跨境通”入选省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成立京粤(黄埔)跨区域产业协作中心,在两地分别举办高端产业对接大会,京粤产业协作持续深化。继黄埔综保区后,知识城综保区再获国务院批复。复制推广49项自贸区改革举措,2项经验获评自贸区联动发展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营商改革迭代升级。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出“临电联办”等141项改革举措,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在全省推广;省药监局三大技术机构落户,开展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试点;5项省级、11项市级管理权限下放知识城,入选首批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广州市政企沟通服务中心(黄埔)揭牌,区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黄埔红创谷入选全国两新党建优秀案例,“两个健康”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验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放合作走深走实。成立创新品牌出海联合会,设立广州移民事务服务中心黄埔分中心。中新合作持续深化,《中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质量合作协议》等12个项目签约,中新合作标杆项目知识塔封顶。中俄、中沙等国际合作深入推进,新增66个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额9.02亿美元,居全市首位。

(五)努力促融合、提品质,城乡面貌展露“新颜”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区,长岭步道获批全省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新龙镇扎实推进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和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建设,“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获评市优秀等次,市“百千万工程”现场会走进融德里。隆平院士港顺利开港,5个农作物新品种完成国家审定。深化落实对口帮扶合作,5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省考全部获评最高等次、为全市唯一,广清“一区三园”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出台“城市更新创新政策3.0”,成驻镇帮镇扶村立总规模50亿元城市更新基金,新批复旧村改造项目13个、占全市81%,新开工456万平方米、增长14%,建成封顶复建回迁房210万平方米、超过过去十余年建成总量。规划新增建设用地104平方公里,收储工业用地8630亩,治理违法建设351万平方米;项目用地报批947公顷,取得批复670公顷、创历史新高。绿美黄埔全域升级。创建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无废细胞”47个。提升森林质量超1.4万亩,建成“连城森邻道”9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025亩,新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40处。建成碧道19.1公里,南岗河高分通过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复核、入选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空气质量改善率排名全市第一。

(六)着力优治理、护安全,平安黄埔擦亮底色

坚持科技支撑、数字赋能,深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加快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城市治理效能提升。建设“1234+N”数字政府体系,“一网通办”可网办率达100%,打造“企业链上服务”平台,荣获“2023信任科技未来之星奖”。深入构建“有呼必应”智慧共同体,入选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峰会“十大引领型案例”。完成知识城道路命名规划,通过基础工作“小切口”实现企业满意度新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构建“1+6+N”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推动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设立全市首个区级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建成市一级综治中心3个,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石榴籽工作室”全覆盖,“瑞东好邻里”获评省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区司法局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黄丝带帮教”工作先进集体。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造全国首个实战化网络攻防演练基地,承办全国缉毒侦查工作会议,创建“无毒社区(村居)”140个,实现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双下降”,平安建设排名全市第一。城市安全筑牢防线。东区“气代煤”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区属国有粮库动工,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切实加强。全面强化安全防范,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获评“优秀”。生物岛围堤等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现场评价,实现平安度汛“零伤亡”。区市场监管局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表扬,药品安全责任考核居全市第一。

(七)倾力办实事、惠民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坚持共同富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文化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广州)落户黄埔,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超200场,观众人

[1] [2] [3] [4] [5]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济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图片新闻历下区大明湖街道热线办理工作创新高效运行民生诉求驶入解忧快车道《济南日报》
河南平舆:拒绝校园欺凌守护“少年的你”
武靖高速预计31日通车城步绥宁县城30分钟内可上高速
最新图文
武靖高速预计31日通车城步绥宁县城30分钟内可上高速
湖南沅陵:铁路坪村高山果园酿清凉30万斤翠玉梨迎丰收
汉寿县多地遭遇暴雨突袭各部门全力开展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