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目荒山到一片绿洲,奈曼旗百姓在多年不间断的生态建设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们不仅是沙地变绿洲的见证者、还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更是生态建设的受益者。
沙海变绿洲
绿之美
走进奈曼旗乡间田野,绿满山野、鸟语花香,与四十年多年前生态遭到破坏、土地风蚀沙化的景象完全不同。但这片绿色来之不易,良性逆转的背后,是一幅幅奈曼人战天斗地的历史画卷。
面对土地沙化实际,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奈曼人,与风沙作着顽强的斗争。早在20世纪70年代,奈曼旗开始大规模治理沙漠化,先后建设了兴隆沼生态工程和“5820”生态建设工程。历经数年,奈曼旗成为科尔沁沙地实现良性逆转的典范。多年的防沙治沙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治沙人物”,敢叫沙海变绿洲的“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席根小就是其中一位。
1990年开始,席根小就和丈夫凑了2000元钱承包了村里1000多亩沙地,开始在沙地上种树。20多年来,席根小一家共种植杨树500多亩,黄柳树、榆树和杏树300多亩。席根小介绍,在她的示范和带动下,章古台苏木干歹嘎查的100多户人家中,植树造林面积在800亩以上的已达到十几户。
在奈曼旗,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核心的治沙行动经久不衰,京津风沙源治理、薪炭林、“5820”生态建设、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等工程在奈曼沙地上不断播绿覆沙。
遥望绿满山坡
“沙窝”变“金窝”
绿之韵
如今,奈曼人正以前所未有的“穿沙”力度推进生态建设。奈曼旗先后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国家造林补贴、森林植被恢复、重点区域绿化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规模治理,全旗以林业建设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较好地构建了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屏障。
治沙的最终目标在于致富,带动百姓经济增收。奈曼旗正着力打造集治沙、防沙、用沙于一体的循环绿色生态产业链,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从全民治沙开始,奈曼旗就始终坚持寻求治沙与致富同行的突破口。近年来,奈曼旗加快了沙地经济的发展,沙地药材、沙地西瓜、沙地水稻等一大批农业经济在沙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增长。
在东明镇英图村,家家户户发展林果庭院经济已成为一种常态。英图村以建设森林乡村、加快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把发展林果庭院经济和村屯绿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全村参与发展庭院经济林295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群众在增加产业收入的同时,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
特色种植、特色林果、生态旅游、绿色种养、清洁能源等产业已成为沙区的支柱产业。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林草沙产业的快速发展,沙区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昔日的“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如今,奈曼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茫茫沙海已被片片绿洲所取代,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全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0.59%、60%,均高于全自治区平均水平。
春光无限如诗如画
让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