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8-07
仲夏时节,行走在林西县的山野乡村,目之所及,生机勃勃,和美恬静。
“万企帮万村”行动实施以来,在北京丰台区国资委的帮助下,林西县通过村企“牵手”,不断探索“兴村”新路径,努力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产业发展”一举三得,奏响从“帮”到“兴”协奏曲。
一大早,大营子乡的和平村智慧农业产业园就热闹起来,工人们正在棚内采摘彩椒,色彩亮丽的彩椒正在被装箱发往北京、山东等地。“自从使用上智慧暖棚,让我真是受益匪浅啊!”种植户宗瑞龙欣喜地说,“现在雇工费用大,这种智慧暖棚就节省了大部分用工,比如,自动放风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只要提前设置好参数就可以了,不仅方便还节省了开支,去年凭借着这套智慧设备,实现收入近20万元。”
宗瑞龙口中所说的智慧暖棚是2022年北京丰台区国资委协调“万企帮万村”帮扶资金建设的高标准智慧产业园区。在帮扶资金的高效运作下,园区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让去年新接触设施农业的退伍军人宗瑞龙,真正感受到现代农业所带来的红利。
“话说起来还真的感谢丰台区国资委的帮扶,我们村集体比较薄弱,自从这个园区建起来,每年村集体就能增收10余万元,而且附近的村民还可以就近务工,在农闲时还能增加收入。”大营子乡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江大伟激动地说。智慧农业是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林西县在“京蒙帮扶”政策的助力下,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不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持续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和平村智慧农业产业园不仅带动了周边村脱贫群众10余人就业,充分发挥了“精准带动”的实效,而且还将现代农业引入林西,促进主导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村民孙焕玲除了农忙,基本上每天都在园区务工,最高一个月2000多元的务工收入。“园区建成我就在这务工了,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还能实现在家门口工作,我真的很满意。”
一声“满意”道尽了像许多像孙焕玲一样的乡亲们“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的收获感。家门口的产业已经帮助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增收,托起了他们的幸福生活。“‘万企帮万村’的初衷,就是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重点解决一批脱贫户劳动力就业,让能劳作的中老年人家门口就业挣钱,带领父老乡亲共赴致富路,丰台区人民将与林西人民守望相助、心手相牵,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北京丰台区选派林西县的挂职干部,林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裴斅思信心满怀。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注入“北京力量”到感受“北京温度”,京蒙协作已在林西县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林西县将继续用好“京蒙帮扶”资金,持续巩固拓展“京蒙帮扶”成果,实现“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的转化,切实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杨玉婷、张浩)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