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罗田县 > 正文

二十年不设常委会:罗田县委的改革试验

日期:2024/11/19 9:11:45 浏览:

在试点框架内,罗田推出了酝酿半年之久的县委委员制,取消了沿袭47年的县委常委会设置,使县委全委会由“虚”变“实”。

评议制是罗田县党代会常任制改革试点中,与“委员制”齐名的一项机制,因其颇具杀伤力的“信任投票”和罢免程序而闻名。

南方周末记者杜茂林

发自:湖北罗田县

责任编辑:钱昊平

电视剧《县委大院》视频截图。(资料图)

2024年5月,崔伟的仕途进了一步,出任湖北罗田县委宣传部部长。但与大多县市党委宣传部长不同,他不是县委常委,而是以县委委员身份跻身“县领导”行列。

这并非对崔伟个人的特殊安排,而是因为罗田早已取消了县委常委会。

一切源于2003年的一场改革。那一年,根据上级党委部署,罗田启动了党代会常任制改革。这是指在党代会换届后,党代表和作为党代会组织载体的相应机构在其任期内行使职权的一整套制度规范的总称。

湖北省委选定了大别山南麓山区县罗田和当时发展较好的县级市宜都市作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原罗田县委常任制办公室主任叶汉朝向南方周末记者简要概括了两个地方的特点:“一个穷,一个富”。

与罗田同时或较早于罗田试点党代会常任制的市、县不少,内容各有差异,除湖北罗田、宜都之外,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四川雅安市、深圳市宝安区。值得一提的是,雅安市雨城区还一度不设区委候补委员。

二十年来,这些曾名噪一时的地方改革,如今命运各异。有的不知所终;有的仍在坚持,如深圳市宝安区;有的则成为后者试点的基础,如浙江桐乡已衍生出党代表提案制。

罗田则在试点框架内,推出了酝酿半年之久的县委委员制,取消了沿袭47年的县委常委会设置,使县委全委会由“虚”变“实”。作为最早报道罗田改革的媒体,南方周末记者近期重访罗田,记录这场持续20年的变革。

“不要小看”

在就任县委宣传部部长之前,崔伟的职务是罗田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2024年,他正式进入“县委班子”后很快就感受到,相比其他县,罗田县的宣传部部长“分工事务少一些”。

个中缘由和罗田不设常委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县级党委常委是9到11名,但罗田的县委全委会成员有十多名,最初县委委员为15名,后调整为16名。目前,全县县委委员共17名,均为副县级。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分工相对减少。

目前的分工是县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两名副书记分别担任县长和兼任政法委书记。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县政协主席均为县委委员,兼任党组书记,确保“两个党组”对县委负责。重大问题以党组名义请示全委会,由全委会讨论决策,形成决议,从而在体制上保证了县委在同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其余12名委员中,任副县长的有6人,任纪检、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的领导有4人,其它两人分别担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和县人武部部长。

明显不同于其它地方的是,罗田各乡镇党委书记都不是县委委员。县直部门中,只有公安局长因由副县长兼任,进入县委委员序列。检察院和法院的“一把手”尽管是副县级干部,但也不是县委委员。

17名委员中,书记统领全局,余下委员实行“一人管一事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