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快照热点 > 建水县 > 正文

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日期:2025/10/26 12:50:00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09-08

图①:江西永丰县恩江二小教师开展课题研讨。宁志明摄(影像中国)

图②:北京师范大学运动会,学生尽情奔跑。肖留涛摄(影像中国)

老师,我想对您说

那次家访让我终身受益

钟南山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现在回顾一下,觉得那可能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中学期间,我读初二结束那个期末,在老师带领下,同班同学作总结,相互写评语。同学对我的评语是“学习还不错,但是跟同学的关系不太好”。听到大家这么说,当时不服气,不太喜欢这个班,就想跳级到高一。我把想法告诉了父亲,他让我试试看。

接下来的整个暑假,我认真补习,还借了高年级的课本。考试分数公布后,达到了跳级所需的总分要求。我非常高兴,跟同学说,你看我要离开这个班,要读高一了。

一天晚上,校长来到我家进行家访,与我父亲沟通。校长走后,父亲向我转达了老师的教导,“你还年轻,应该多学习一下,多锻炼一下,同学提的意见也是出于好意”。父亲也认同这些意见,劝我说,“南山,你还是别跳级了,好好打基础,好好地读一年初三,再考上去。”

那时候,我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听从了老师和父亲的建议,安下心继续读初三。冷静下来后,我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改正缺点,扬长补短。初三毕业时,成绩很好,可以免考直升高中。同学们也比较认可我了。

回顾起那次家访,我对校长充满感谢和怀念。他对我提出好好锻炼成长、打好基础的教导,让我终身受益。

(作者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教授)

生命中重要的一段启蒙

李德仁

1951年秋天,我才11周岁,因家乡溱潼镇没有中学,便只身一人考入江苏省泰州中学。记得开学报到那天,妈妈坐船送我到学校住宿部,我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能平静。就这样,我在省泰中整整学习了6年,读完初中和高中,完成了人生教育阶段重要且难以忘却的一段历程。

初中时,同学们年纪普遍较小,班主任徐老师除了教授几何学外,还要照顾我们的日常生活。清晨,高年级学生帮我们分发热水洗漱。上午10点,食堂的师傅将西红柿、热豆浆送到教室,分发给每个学生。整个学校充满着老师爱生、学生尊师的和谐气息。

到了高中阶段,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特长的培养,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先后参加了数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数学小组的叶老师不仅辅导我们做数学竞赛习题,还鼓励我们亲自动手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比如,用小平板仪测量小泰山的高度,这也许就是我后来学测绘遥感的一种启蒙吧!化学小组的朱光鉴老师思路活跃,带着我们实地参观工厂,在实验室制作肥皂和塑料纽扣等。

还有不少老师让我印象深刻,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和趣味教学使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如果说我在学术上还取得了一些成就,要感谢精彩的中学时代打下了基础。

(作者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

学到做人品质是千金不易的

蒙曼

专业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但从老师身上学到做人的品质是千金不易的。

大学读硕士期间,导师徐庭云教授是“好老师序列”中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恩师。徐老师出身书香门第,很有风范,她的住所住过不少我们系遇到过困难的人。

我博士毕业回母校工作时,住的筒子楼冬天的水能结冰,徐老师很心疼,让我住到她家。单纯的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懂事”。老师的爱和包容,使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生活上被照顾,更是师者的胸怀。

不仅如此,有其他老师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筒子楼太嘈杂无法休息,也曾在徐老师家住过。她的家住了许多人,我觉得这样的人品非常高贵。

徐老师一直认为我是她人生中的亮点,这让我在平时做任何事都想要配得上老师的期待。直到现在我还一直以她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比如要珍重自己的形象,师生见面做弟子的不能迟到,等等。

如今,作为教师,我对这项职业充满虔诚和敬意。有的课讲了十几年,还得再看,永远要备课。学生换了,教案就得换。其实,我也希望学生看到我的进步。师者的传承都在潜移默化中,教学相长能带给老师喜悦之感。

(作者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带着老师们的期待为国争光

杨倩

从家乡浙江宁波小镇,到走进清华大学,再到站上奥运会领奖台,我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支持与陪伴。他们,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体育领域,很幸运遇上了“伯乐”,给予了我精心的指导关怀,这是一种师生情谊。赛场外,也遇到许多好老师,激励我不断成长。我仍记得在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就读时,老师反复叮嘱:“你们首先是学生,其次是运动员。”

要在完成艰苦日常训练的同时兼顾文化学习,并不容易。为了不让大家掉队,老师们课后会针对每名同学的短板进行辅导,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地理课上,老师会通过旅行经历讲解知识点,生动的旅行见闻令我印象深刻,至今,地理依然是我喜欢的学科,到不同国家、城市比赛,都会想起老师讲到的内容。

后来经过高考,我进入清华大学。射击赛场上,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不仅是比技术,更是比心态。我选修了心理学,学习如何用更加专业的方式调整情绪、稳定心态。清华的老师鼓励我,学习与运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学习中学会时间管理,养成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这也是优秀运动员需要具备的特质。

作为一名学生运动员,为祖国获得更多荣誉是我永远不变的目标与追求,我会继续带着老师们的期待,为国争光!

(作者为女子射击奥运会冠军、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听老师说说心里话

书信让学生与我走得更近

讲述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403班班主任杨志彪

10年,70万字,400多封写给学生的信,这是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当班主任最宝贵的财富。

很多人问,现在大学生都用手机建群、“小窗口私信”,为什么要写信?在我看来,书信不限字数,更有逻辑,容易引发思考。一来一往之间,传递的是情感,塑造的是人格。同学们在校读书期间,我都会给他们写信,谈理想信念、学习生活、感情交友。

来信中,有成长的烦恼,“在高中读书不错,现在却很吃力”“来自农村,怕交不到朋友”“考研?求职?对人生有些迷茫”,更有青春之问,如何避免“内卷”或“躺平”、怎样看待社会热点等。去信里,我写下青年钱学森的故事,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励志典故,启发学生寻找答案。因为书信,学生与我走得更近,有的还把往来信件珍藏起来,时常阅读。

鲜活的记录中,可以看到不少学生由娇弱变得坚强,由稚嫩走向成熟。沉淀后的青春激发出锐意进取,曾经的一个个“小我”,有的找到学术志趣,有的坚定科研报国,有的投身志愿服务……这正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模样——是学生们的收获,也是我的收获。

今年开学,我是新生班的班主任。几位学生先来报到,我第一时间去宿舍递上了信,期待他们走稳大学第一步。抬头“某某如晤”总是在变,但不变的是我想带领他们思考,如何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找到人生的意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这个字,一撇一捺。书信为媒,一笔一画。我与学生“见字如面”,希望能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

讲述人:云南建水县坡头民族小学教师李平

没想到,努力走出大山的自己,又回来了。

2002年中考时,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到师范专业,毕业后分到了老家所在的乡,到较远的村小教一年级——语数音体美五科“包干”。

有人说,小时候淋过雨,长大后就想为别人撑伞。看着孩子们的脸庞,我想到曾经的自己,他们就是曾经的我。我经常教育学生热爱家乡,难道不应该从自己做起?首先,要对得起家乡的孩子。

学校里的孩子识字和阅读能力有待提高,为了鼓励他们,我经常骑摩托车去家访,都是乡里乡亲,与家长交流也亲近。比如,有的学生厌学,“躲”在家里不愿上课,我就买了书包、球鞋上门,让孩子感受到我的特别关心,返校后留意一举一动,最终帮助学生顺利中考。

家长白天忙活,家访往往是晚上。一次返程,赶时间回学校巡夜,雨大路滑,连人带车摔倒,在蜿蜒的山道上滑行数十米。不过,这没吓倒我。深山家访,摩托车的前灯成了唯一的照明,星星点点,照亮我和学生前行的路。

这些年,村里的路修得很好,集市热闹起来,我干脆把自己的家搬到校园,在外县从教的妻子也调来同我一起。以校为家的生活,让我更加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筹集资金兴建学生食堂、宿舍,与孩子们一同编排非遗舞蹈……尽管是寄宿学校,周末学生被接走,但不少家长说,孩子们盼着上学,盼着“回家”。

热爱家乡,就从热爱家乡的孩子开始。更重要的是,长大后建设家乡、回馈家乡,这也是我作为乡村教师一直想让学生铭记于心的。

职教老师的幸福感

讲述人:黑龙江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王丹凤

每当学生达到训练目标,流着汗水跳起来庆祝,每当他们站上领奖台,昂头挺胸散发着自信的光芒,我都会由衷感到,当一名职教老师是多么幸福。

对职校学生来说,理解工匠精神,找到人生梦想,十分重要。

有一年寒假,我和孩子们约好,利用假期准备酒店服务技能大赛。那一天雪很大,我到集训室时,人都还没来。我洗好水果,烧好热水,等着他们。时间一分一秒过去,20多分钟了,楼道里仍然静悄悄。我挨个打电话,却得到了同样的回答:“老师,我们不想练了。”我愣住了,耳边只剩下呼啸的风。

平复了一下情绪,我想,是因为训练无趣?还是太累?我给队长又打了电话,邀请大家吃一顿“散伙饭”。饭桌上,大家细数过往,从集训时的艰辛到获得成绩的欣喜,越说他们的声音越小。点滴回忆让孩子们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饭没吃完,就坚定地跟我说:“老师,我们不仅要训练,还要拿下一等奖。”我笑了,但鼻子忍不住发酸。

集训时,几乎每天都要练到深夜。走在操场上,月色朦胧,我和孩子们心中都感到分外明亮。我想告诉他们,要有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职校的孩子会有出彩的人生。

从事职业教育30多年,我看到了学生们未来的无限可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个职教孩子闪闪发光,让他们真正成为肩上有责任、心中有热爱、手上有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

岛礁教学的责任和荣光

讲述人:海南琼台师院附属永兴学校幼儿园教师洪美叔

祖国版图的南端,伫立着一所温馨的学校,琼台师范学院附属永兴学校。五星红旗在海风的吹拂下迎风飘扬,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跳跃,这里就是我工作的地方。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过去,永兴岛上没学校,渔民和驻岛工作人员的孩子都要到岛外就读。后来,岛上建起学校,当我还是琼台师院的学生时,看着师兄师姐们接续登岛任教,我就梦想有朝一日能加入他们。经过申请和选拔,我终于成为光荣的三沙教师。

上岛后,我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思考岛礁教学特点,建设特色课程,扩大教育资源。将课堂搬进邮政厅、海事局,邀请武警官兵、科研人员为孩子们带来别出心裁的实践课……大家一起守护着三沙的每一个孩子,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人一样。

“值得吗?”海岛条件艰苦,第一个任期届满后,家人曾劝我回到家乡工作。但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悄悄跑到我身边,在我耳边温柔地说,“洪老师,我爱你哦!”一瞬间,我的心被触动了,感受到三沙的娃娃们需要我,我决定留下来。

走上幼儿园园长这一管理岗位,我开始琢磨着怎么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