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7-03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4年7月3日
(本文有删减)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
目 录
第一章国土空间现状和态势
第一节自然地理格局与资源禀赋
第二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现状及主要问题
第三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面临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目标与战略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主要目标
第三节保护开发战略
第三章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
第一节严守三条控制线
第二节优化主体功能区
第三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
第四章构建绿色高效农牧空间
第一节巩固农牧空间
第二节加强耕地保护
第三节推进草原保护性利用
第四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第五节强化农牧空间管控
第五章筑牢安全韧性生态空间
第一节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
第二节提升重要空间生态功能
第三节严格生态空间管控
第四节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六章塑造多元宜居城镇空间
第一节优化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
第二节合理布局产业空间
第三节提升城镇空间品质
第四节增强城镇空间安全韧性
第五节强化城镇空间管控
第七章厚植开放共享魅力国土
第一节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第二节发掘保护自然景观
第三节营造美丽城乡风貌
第四节彰显特色魅力国土
第八章加强区域协调联动
第一节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二节推动黄河流域协同保护
第三节强化省际协调联动
第四节推进重点地区间协调
第五节保障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空间
第九章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第一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第二节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第三节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第四节加强矿山生态修复
第十章强化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
第一节加大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力度
第二节加强重要生态资源保护
第三节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第四节推动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
第十一章提高国土空间支撑保障能力
第一节保障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空间
第二节强化水利设施用地保障
第三节加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
第四节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第六节强化重大基础设施空间统筹
第十二章规划传导
第一节加强盟市规划指导
第二节强化专项规划约束
第三节近期规划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节制定配套政策
第三节完善实施机制
第四节统一平台建设
第五节强化监督管理
第一章国土空间现状和态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横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边境线长达4200余公里,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要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和区情基础,深刻认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第一节自然地理格局与资源禀赋
地貌复杂多样,自然地理独特。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滩川、沙地、沙漠、戈壁等地貌。中生代白垩纪前后,地球板块运动隆起先后形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地貌的“主骨架”,形成草原畜牧业与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生态防线。区域分布特色鲜明,东部有大兴安岭茫茫林海,西部是浩瀚绵延沙漠戈壁,南部多平原及丘陵沟壑区,北部是沿边辽阔草原。
草地广袤,地带性分异明显。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重要组成部分,自东向西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等地带性植被草原类型,依序形成了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阿拉善六大草原。
林地居全国之首,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内蒙古自治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居全国首位。
耕地数量大质量差,主要分布在三大流域。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西辽河、嫩江等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低,水土资源空间匹配错位,阴山、贺兰山山前丘陵和台地错配现象尤为突出。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规模外调省区之一,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水资源禀赋差,时空分布不均。内蒙古自治区涉及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和西北诸河区5个水资源一级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82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47亿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l/7。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呼伦贝尔市,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量的58%。天然河川径流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70%-80%。
生态地位重要,屏障作用突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重要区面积大、涉及范围广。其中,大兴安岭林区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东北森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科尔沁草原及浑善达克沙地以西的北部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璀璨,民族风情独特。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悠久,孕育着举世闻名的红山、大窑、萨拉乌苏、夏家店、扎赉诺尔等历史文化,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赢得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几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美好的家园和灿烂的草原文化,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第二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现状及主要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严格保护耕地,支撑了粮食生产“十七连丰”、肉类产量“十六连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增强,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增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尽显担当,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活力得以彰显,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同时国土空间保护开发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空间保障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整体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局部生态服务功能仍需提高。本底条件依然脆弱,资源富集区与生态脆弱区多有重叠,水土资源空间匹配度较差,历史遗留生态欠账加之气候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局部生态服务功能不高、生态多样性降低,生态脆弱区域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比较大,大兴安岭周边地区林缘后退。草原过度利用,叠加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局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功能退化。
农牧资源利用不够合理,空间布局尚待优化。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沿麓农牧交错带等区域,种植业与畜牧业持续争地,耕作线不断北移。传统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轻生态的生产方式,加剧水土资源不平衡,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城乡用地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升。城乡建设仍以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为主,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布局分散、效率较低,大尺度、单一功能区划问题突出。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和建设用地效益不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牧区呈现人口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的态势。
国土空间品质不高,美丽国土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化地区交通运输用地、城镇公共服务用地和绿地等占比偏低,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够均衡,长距离通学、就医加剧交通拥堵,农村牧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健全,人居环境有待改善。
第三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面临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下,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提升空间保障能力,提高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带来多重叠加机遇。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地域分异明显,东部地区水土条件较好,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中西部地区产业相对较密集,资源消耗量高,水资源不足,生态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甚至超载。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刚性需求仍在持续。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控制碳排放、增加碳汇、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等方面任务艰巨。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亟需转变。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仍处在要素驱动和规模扩张阶段,传统优势产业重型化特征明显,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和优化利用程度不高,国土空间多功能复合利用、综合利用不足。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转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生态脆弱的主要区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不强,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森林、草原植被自然恢复困难。生态建设面临治理范围广、面积大、立地条件恶劣等诸多问题,生态修复区涉及人口众多,多与农牧地区高度重叠,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保护和修复难度大、战线长。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需求较大,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内蒙古自治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仍然存在,亟待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
自然灾害形势依然严峻。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是气候变化反应的敏感区域。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蒸发量增大,局部地区降水减少,干旱区范围扩大,草原枯草期延长,农作物单产不稳定,牧草物候期提前,林地地温升高,水分亏缺,易引发沙尘暴、雪灾、大风等极端灾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城乡安全韧性急需加强。
公共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安全形势虽然总体平稳、趋向好转,但影响城市公共安全和城乡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安全风险防控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目标与战略
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好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突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