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9-25
平湖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举措,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最新发布的《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平湖创新指数列全省第9位,指数提升幅度列全省第二、嘉兴第一。
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行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开启“院企直通车”强化智力支撑。创新打造“院企直通车”工作品牌,邀请上海交大、浙工大等知名高校专家教授来平开展专题交流研讨会、技术需求对接会等活动,为院企双方搭建平台推进合作,打通成果转化快通道。目前开展“院企直通车”活动21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智力支持200余次,定向输送、定制培训企业人才600余人。
二是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推进协同攻关。依托“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攻关,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痛点。如,打造汽车零部件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带动企业投入研发资金500余万元。举办“揭榜挂帅”路演活动,征集共性技术攻关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2023年以来,累计征集“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难题需求106项,揭榜攻关技术难题45个。
三是攻坚“卡脖子”技术加速产业发展。深化院地、校地合作,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对接大院名校,全力推进研究院落地,夯实本地科研基础。截至目前,共有10所合作研究院落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90余项。
实施生力军创新培育行动,提升创新发展平台
一是加快科技企业培育。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题库,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级梯度培育机制,动态更新三年高企培育库,实施“一对一”高企培育帮扶。2023年以来,新认定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3家。
二是加大外资研发投入。实行鼓励外资企业设立外资研发中心、鼓励异地研发机构迁入等激励政策。建立重点“双无”企业联挂服务,力争全市“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无研发活动”和“产值3亿元以上企业无研发机构”的外资企业数量不断下降。2023年底,外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研发机构设置率分别为93.7%、75.7%。
三是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在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新认定嘉兴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6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6家。
实施生态圈提质完善行动,打造最优科创环境
一是强化科创政策供给。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支持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对新认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200-2000万元奖励。
二是强化科创金融扶持。加快完善科创基金体系,目前累计组建科创基金36个,投资科创项目36个,完成投资11.82亿元。探索科创贷款机制,创新“名单制管理”,出台政银企风险共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贷早贷小”。目前累计发放科创贷款26.69亿元,惠及企业1263家次。
三是强化科创人才引育。高标准建成人才之家,为来平高层次人才提供多方位、一体化服务。与嘉兴南湖学院试点推进“校企博士共享工程”,率先探索“编制在院校、科研在企业”引人用人新模式。2023年以来,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20人,新增博士160人、硕士604人。
(来源:浙里改)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