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县域)建设,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拓展实践载体,在实践期间开展了七大行动,切实推动“桑梓计划”走深走实。
凝聚思想共识,召开一次启动仪式。共青团围场县委以“乡土情怀与人文家乡”为纽带,组织开展“桑梓计划”—2024年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暑期实践岗位93个,累计130余人报名。及时举行启动仪式,邀请县委组织部人才科、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等相关人员参加,进一步号召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
练就扎实本领,参与一期社会实践。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被分配到乡镇、村(社区)的大学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加了脱贫入户调查工作。通过深入贫困家庭,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经济来源、教育水平等信息,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扶贫政策提供一手资料。同时,对于“返家乡”大学生来说,这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交流思想,举办一次故事。为增强“返家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团围场县委先后组织大学生青春故事会2期。同学们通过幻灯片了实践经历、家乡变化和心得体会,让参加“返家乡”的大学生们充分进行思想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关注家乡建设,提出一条建议意见。积极动员返乡学子关心家乡发展变化,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团围场县委组织开展大学生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子们对于家乡发展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路,通过提高参与度,有效激发他们投身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与决心。
展示发展成果,拍摄一个视频短片。为鼓励围场籍在校大学生以实际行动知家乡、爱家乡、支持家乡发展建设,在社会实践期间,“返家乡”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群众文化活动等五个方面拍摄了视频短片9个。这些视频短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围场的发展成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围场独特的魅力与风采。
砥砺初心使命,组织一场志愿服务。为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践行奉献精神,实践单位开展了“非遗文化润心田孝老敬亲乐开颜”孝老敬老、“青年先锋美丽中国”巡河护河等志愿服务活动4次,累计参与50余人次,让“返家乡”大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自我成长、奉献社会、回报家乡。
深化思想认识,进行一次总结汇报。此次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共开展各项活动10余次,涉及政务实践、社区服务、乡村振兴、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等多方面。活动中,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发挥专业优势,展现青春风采,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总结汇报,梳理经验成果,查找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活动奠定基础,推动“返家乡”社会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张鑫)
来源:围场县委宣传部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