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8-22
中国网8月22日讯邯郸市峰峰矿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拓展课后服务新业态,着力解决家长“三点半”接送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多元发展全面覆盖
拓展课后服务模式。全区实施“一校一案”和“5+2”“1+X”课后服务模式。围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为学生提供作业答疑、经典诵读、劳动技能、红色电影等30多种课后服务课程。全区58所中小学均已实现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惠及学生5.3万人。
丰富服务内容形式。各学校组建传拓、陶艺、软陶、足球、武术、机器人编程、3D建模打印、磁州窑响堂文化研学等各类社团300余个,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和素质拓展活动。
融合地域文化精髓。教育部门与磁州窑博物馆、富田遗址、南北响堂等文化资源深度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聚集课堂压实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构建区、基地、学校“三级教研网络”,持续推动教育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开展基地校“一课一研”活动80余场,推选优秀活动案例300余节,6所学校获市级课堂改革示范校称号。
细化教研活动。抓实学科教研建设,通过课堂观摩、教材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深化“同课异构”“一课多评”等课堂教学研讨,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强化评价导向。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导向作用,通过每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价,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优的功能,促进各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开展“三项传统文化进校园”。围绕“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目标,创新性提出“三项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成语文化、响堂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进学校、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活动。编印《漫话峰峰》传统文化读本35000册,先后邀请34位名家学者开展宣讲活动420次,制作宣传展牌1000余块,印发宣传单30000余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再现、延续和创生。打造“两个基地”建设。成立“中小学国防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近万名学生参与基础军事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入选“省级实践教育基地”,进一步将实践和课程有效融合,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打造品牌研学游基地。
形成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建设20间陶艺实训室,加深学生对磁州窑技艺传承的感悟和体验。搭建全域研学管理平台,开发设计5条研学经典线路和多款产品,开展“红色文化代代相传”“强军砺剑中国梦”主题云研学活动,逐步打造成为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形成独特的素质教育区域特色。
编审:韩雅洁
文章来源于:http://www.kzrd.com 快照热点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